《晚晴随录》- A

qiuxing

<p class="ql-block">撰文/拍摄/编辑 qiuxing </p> 几句闲话 <p class="ql-block">《我的生活日记》断断续续写了五六年,其中尤以去年为甚,以图文形式一日不漏录齐全年。坦率地说,这是一件考验体力和脑力的美差事和苦差事,没有人布置作业交待任务,纯粹是退休者一份自找压力自寻开心的生活乐趣。常言道,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笔者从新年开始,不再刻板地记录每日生活,而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轻松心态,有事说事无事打座,且以《晚晴随录》的新面目与新朋老友叙家常。</p>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旦/红子鸡酒店</p> <p class="ql-block">新年第一天,小妹召集哥姐各自家庭成员在红子鸡酒店相聚叙事用餐。自从母亲离开我们后,兄弟姐妹在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轮流做东聚餐聚会,至今二十五年不断(疫情严重时停止过两次)。</p> <p class="ql-block">静安区闸北公园</p> <p class="ql-block">共和新路街道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新年老习惯。笔者去宋园隔壁的静安区闸北公园(这种叫法似乎有点别扭)散步拍照,之后去共和新路街道图书馆(离住宅百步之距,私下视为第二书房)翻书读报。2025年开年甚美:胃觉美味、视觉美景,可谓好彩头矣!</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5日</p> <p class="ql-block">闲来无事,会对《头条》《小红书》上征求下联的帖子感兴趣。今天看到的上联是:秋雨淋老舍。前者是著名学者,后者是著名作家。笔者灵感一闪,以“悲鸿鸣柔石”对之。前者是著名画家,后者是著名烈士。</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6日 与老同事去浙江长兴</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9日 游大唐贡茶院</p> <p class="ql-block">在长兴水口农家已闲居四日。今天步行去顾渚大唐贡茶院,路程近万步。冬日下午,贡茶院游客屈指可数,拾阶望向陆羽阁,一派寂静肃穆气氛。笔者进入贡茶院展览馆看展,了解长兴紫笋茶的来世今生。作为进贡皇家的紫笋茶,从公元770年开始,历史长达八百多年。说到紫笋茶,必须提到茶圣陆羽,他隐居长兴十余年,对紫笋茶的发掘,发展,发散具有巨大的贡献。回归农家途中,笔者去陆羽书坊看书品咖啡,度过一个舒心愜意的下午。</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0日 游长兴顾渚水库</p> <p class="ql-block">冬日寡淡,冬景缺色。漫步在顾渚水库的山道上,能感觉到山风的凛冽。即便如此,笔者行走在山野土道,心灵的放飞与自由完全击退了天冻地寒的萧杀。水库边沿,群山连绵,峦重嶂叠。无数农庄民宿或高或矮地在竹林深处露出房顶屋檐。长兴水口这块地盘,坐落着五六百户农家乐。笔者在水库边的表彰栏里,无意间得到真切信息:长兴农家乐的兴起与发展,与一位叫吴瑞安的上海人有关。1993年,吴先生到顾渚村创办老年乐园(后改名叫康复疗养中心),1997年正式开业。一来二去,康疗的老者都觉得这里山青水秀,食材物美价廉,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也完全可以来此住段时日享受安逸生活,于是口碑相传,海量上海退休者涌入水口顾渚。</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2日</p> <p class="ql-block">结束一个礼拜的农家生活,临别之前,很多同行者买了咸肉、鸡蛋、八宝饭、腐乳等当地特产,喜滋滋地打包寄快递。笔者在农家院里院外走走拍拍,带回山野另一种独有的滋味趣意。</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3日</p> <p class="ql-block">晩上收到印刷成书的《我的生活日记》,图文清晰精美,显示出现代印刷技术的高端水准。至此,去年用四万余文字及568张照片编辑的《我的生活日记》(全年)以两本书(477页)的方式保存下笔者的坚持不懈及孜孜不倦、笔者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4日 暮色中的彭越浦</p> <p class="ql-block">临近黄昏,天色甚美,在流经小区的彭越浦(苏州河支流)畔拍下红云碧水。居彭越浦水系边生活了二十多年,近日查资料后,方晓河名为纪念汉代一位叫彭越的著名将领所取。购置一杯咖啡去“第二书房”(小区对面的街道图书馆)看报。熟门熟路地取下《劳动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挨份浏览。(笔者对这三份报纸情有独钟。退休自费续订数年后,压缩开支忍痛割爱断了货源但时常想念。)活到老学到老,是笔者夕阳期的座右铭。此法既可防治老年痴呆,又能跟上时代步伐,何乐不为?!</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6日 </p> <p class="ql-block">时隔一日,下午去“第二书房”翻阅杂志。着重挑《世界知识》和《连环画报》看。前者照片丰富,后者图画精彩。</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7日 </p> <p class="ql-block">某网站平台跳出字幕,说对那句“悲鸿鸣柔石”的点赞已过百人。这就像小时候被图画老师当众表扬一样,从此激发对美术的热爱。之后几天连对数联:他出“半盏清茶听夜雨”,我对“一枕美梦盼朝霞”;他出“满岭桃花映绿柳”,我对“半江春水融碧空”。他出“春归燕绕梁”,我对“秋分麦压田”。对得非常爽啊!</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1日 平生第一次搨蛋饺</p> <p class="ql-block">临近过年,准备与同事好友去周浦镇小住五日,租借公寓,三餐自理,于是各自准备带点首餐食物。笔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平生第一次学做搨蛋饺,虽说没有出现手忙脚乱的狼狈不堪,但蛋饺成品卖相勿灵,味道有待明天见分晓。</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5日 周浦镇的黄昏</p> <p class="ql-block">郊外的年味渐浓,已能零零碎碎地听到鞭炮声看到烟花景。清晨黄昏的小镇依然是宁静养神之地。</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7日 小年夜</p> <p class="ql-block">与老同事老朋友一起吃小年夜饭。年年是那位事业有成的好朋友做东,今天他刚从瑞士达沃斯赶回上海。我的邻座是小董先生。笔者曾与他的母亲在一个办公室共事。在计划经济时代,他的母亲主管千余人铁路单位的销售,经常超负荷工作。于是领导让笔者给他母亲打下手,每天开出两厚本售货发票,接听拆看无数铁路专线电话和铁路电报。小董先生画得一手好画,他的蛋壳画精致细腻,别具一格。笔者手头有几幅小董先生的水彩画,晒几幅分享之。</p> <p class="ql-block">小董先生的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2025年除夕 向亲朋好友发贺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除夕。吃年夜饭,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亲人群里发红包抢红包,守岁。周而复始,年年如此。亮点是给亲朋好友发贺图。记得在单位时,每年节前会给同仁同道寄写生肖名信片,但那些贺言祝辞绝对是量身定制的,没有雷同,没有群发。现在用手机发贺图,坚持把收图人的名字写在定制图片上,就这一点,花去笔者三四小时。</p> <p class="ql-block">新春团聚/宋园 . 金宴浙鲜馆</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小弟召集各家庭成员在宋园 . 金宴浙鲜馆团聚贺新春。笔者饭后去南京路步行街采购拜年礼物。没有想过街上人流如织,店里亦人流如织,几乎织得笔者无法动弹。</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31日 浙江嘉兴</p> <p class="ql-block">年初三与朋友们一起到嘉兴游玩。今天年初五是迎财神的喜日,去月河历史街区领略民俗民风。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比,笔者似乎更喜欢这里浓浓的年味气息。</p> 一点感想 <p class="ql-block">过去觉得日月如梭是形容词,现在感到日月如梭是写实句。2025年的第一个月一晃就过去了,刚想惊叹,又一闪,第二个月的头一个礼拜又即将过去。我们的前辈客规地总结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天真地修正之:夕阳无限好,黄昏分外长。实事求是地说:浪漫可以有,科学不可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