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扫尘除垢,寓意去除旧年晦气;贴春联、挂灯笼,喜庆氛围满溢。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长辈发压岁钱,寄予祝福。还有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热闹非凡,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十年代的春节,物质相对匮乏但年味浓郁。那时,每到腊月,街头巷尾会有扭秧歌、舞龙舞狮的队伍,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一家人提前置办年货,肉、蛋、糖果的出现让年夜饭有了浓浓的香味。若谁家有收音机或黑白电视机,便会成为左邻右舍艳羡的对象,孩子们聚在一起听卡带、看电视,笑声不断。拜年基本靠走亲访友,自行车后座捆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是村口常见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2000年代,互联网浪潮来袭,春节有了新变化。拜年方式从拜年电话演变成手机短信、QQ祝福,零点钟声响起时,手机短信“轰炸式”涌入。备年货也变得简单,超市“一站式”购物或网上下单,物流送货上门成为常态。电脑、数码相机普及,大人们用DV或相机记录团圆瞬间,春节旅游也悄然兴起,人们不再局限于在家过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代以后的春节,科技进一步赋能传统佳节。春运更加智能、便捷,高铁网络四通八达,航空、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让出行有了更多选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客流预测等领域。视频拜年、“云团圆”成为无法返乡者的选择,即便不能相聚,也能通过屏幕分享欢乐。电子红包收发便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春节档电影火热,旅游目的地更加多元,外国游客也纷至沓来体验中国年味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七十年代的传统质朴,到2000年代的初步数字化,再到2025年代的智能多元,春节的庆祝方式不断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所承载的团圆、亲情、祝福等美好内涵从未改变,它始终是人们心中最温暖、最期盼的节日,也将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传承与创新,绽放新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字:山青水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