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西湖夕阳美

春风化雨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北岸灌区沁阳蔡湾调蓄湖位于沁阳市区西部,是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的重要调蓄节点。滚滚黄河水经小浪底水库、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总干渠和三干渠进入沁阳供水管线,经过一路奔涌抵达这里。湖面波光粼粼,好似柔美西湖,呼应于老城的东湖(天鹅湖),共同滋润一方水土一方人。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将惠及豫北大地280万人、70多万亩农田,也将为豫北区域性生态修复带来巨大裨益,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  沁阳从高远历史走来,夏为覃怀首邑,商属京畿重地,周称野王邑,汉为野王县,隋改河内县,明清为怀庆府所在地,民国废府改县为沁阳县,1989年撤县建市至今。三河之中夏商周(河东、河内、河南),天下之中河内怀川,华夏之源覃怀野王。大禹治水致功覃怀, 太行清济山水滋养,伏羲女娲合婚造人,遗存肇始旧石器晚期。三山两渎辟出怀川,神农王屋炎黄祭天,农耕文明地带与半湿润降雨带交汇。古冀州与三河之交,天地化育万千宠爱,土地小狭王者更居。黄河太行覃怀地,河阳山阳今沁阳,1300年称河内。百万年太行,十万年济水,两万年先民,四千年黄河。依山傍水钟灵毓秀,雨热同期农耕繁衍。冀州三河夏商周腹地,宋前历朝王室京畿。山水以自然,中怀以内秀,一“怀”通古今。怀药“华药”天地灵气皇封贡品,覃怀儿女勤俭包容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覃怀—野王—河内—沁阳,记录着山水万年滋养、济河清浊交织流淌的千年交响(太行、济水、黄河),蕴涵着华夏先民黍粟豆麦替代中汗水浇灌的农耕文明,承载了宜居宜业人间烟火与兵家必争满目疮痍轮回中的坚毅前行。一处兼具历史高度、文化厚度、人文情怀、发展潜质于一身的乡愁故土。一部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覃怀—沁阳演变史,就是一部华夏中国农耕文明至工业文明发展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太行黄河共同辟出的河内之地是我国第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势基本呈现西高东低态势,由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构成。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以东,且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与河南、河东相对,后来并称为三河之地。“三河”分别为夏商周王朝腹地,亦成为了中原的代名词。在夏商和西周时代,河内地区因为地势平坦,成为中华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各方面的发展都很早,也最为发达和富庶。而比起河内而言,太行山两侧的晋冀区域普遍是戎狄活动区域,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落后。</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