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的东关台子滩</p><p class="ql-block"> 文/李喜平</p><p class="ql-block"> 兴县东关台子滩,坐落在兴县城老北关和老东关交汇处,是县乡民众聚散、商业、文化活动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台子滩”,顾名思义,它应该是有台子,有滩。台子,就是戏台,它座南朝北,看去雕梁画栋开口宽敞高大明亮。屋顶檐用筒瓦构成一定弧度的曲面,还有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特别是在节日里,台前高高挂几盏大红灯笼,更增添庄重典雅喜庆气氛。台前是一个比较方正阔大的广场,就是所谓的滩了。究其含义,有“摊子”、“市场”的意思,应该用“摊”比较准确些,可约定俗成,大家都能理解。戏台对面,是一排低矮的瓦房,是“新华书店”的门店。</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乡下的孩子,道是对戏台对面的小书店情有独钟。平时,一年有限的几次进城,都要去书店逛逛。对柜台里的小人书、还有文学书籍特别喜好,那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味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可由于经济匮乏,只能望书兴叹。只忍痛买过一本《新华字典》和一本《成语小词典》,满足了自己朴素的文学爱好,帮助自己为所能阅读到的有限的几本文学书,扫清了文字障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4年到1975年两年 ,我在兴县中学读高中,每天要经过台子滩,去学校操场跑操,对台子滩司空见惯。可与台子滩还是有过几次深层次的接触,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74年新春,县城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隆重举行,台子滩上演县剧团新排的晋剧《三上桃峰》。大家听到有新戏上演,就特别渴望,我和几个伙伴迫不及待赶到台子滩,来一看究竟。</p><p class="ql-block"> 这部戏主要以三次赎马的行动构成全剧框架。剧情大体是杏园大队社员老六将一匹病马卖给了桃园大队,杏园大队政治队长女青年李开英发觉此事后,坚持去桃园说明实情 ,赔礼道歉 ,并带上原款拟将病马赎回。但就在此时,病马死去,由此引起一系列戏剧冲突,表现了两个村之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同时也揭露和批判了不顾全局、自私自利、 以邻为壑的本位主义思想。这是吕梁人编剧,吕梁人上演,推出的一部新戏,自然引发了大家的喜欢,我也看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记得,春季高中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批判晋剧《三上桃峰》,说它是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刘少奇等走资派翻案的大毒草。根据是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在河北省抚宁县桃园村搞“四清”时,出过“桃园经验”,该剧正是为王光美树碑立传 、涂脂抹粉的。在当时情况下,是孰不可忍,掀起了全国性的大批判、大围剿。</p><p class="ql-block"> 我由于看过这出戏,又有报纸定下的调子,自然写起批判文章来,文通字顺,火药味浓,作文受到了好评,并登在学校出的专题批判《三上桃峰》的墙报专栏上。</p><p class="ql-block"> 我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一点想法,处处留心皆学问,以后自己要多观察、多留心。同时,对社会现象觉得更加不可思议,是非标准仿佛不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人的好恶来取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同年冬天,我们兴中学生在台子滩还参加过一次悼念大会,纪念我县全国劳动模范贾宝执逝世一周年。通过追悼会,我知道了贾宝执的英雄事迹和英雄行为:</p><p class="ql-block"> 贾宝执,是兴县白家沟公社白家沟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从小跟定共产党,带领群众搞减租减息、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抗战时期是晋绥边区的英模,解放后是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国家表彰,由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公社主任。文革时期受迫害,靠边站,文革后期复出。1973年冬,他带领群众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在爆破冻土层放炮时,因为排除哑炮,他为掩护和他一起的三位村民,英勇牺牲。他的一生是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开过纪念大会,我在对老英雄惋惜与敬佩的同时,更知道了,革命老区兴县,的确是红色精神浸染过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在和平建设时期,更是英雄辈出。因此,为自己生长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而感到自豪和光荣!</p><p class="ql-block">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位老革命,在文革时期竟然受到冲击。我不禁想起同年春天,在台子滩召开的控诉大会:那是对打击迫害老劳模贾宝执的造反派头目的公开批斗。由于造反派的胡作非为,贾宝执由公社主任,变成一般群众,还受到揪斗和歧视;而这位造反派头目,由于一路造反,由当时白家沟公社的普通干部 ,发展为兴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可谓不可一世。那天,他被人押上戏台,接受群众的控诉。记得一位白家沟公社人士,在发言中有一句幽默而尖酸刻薄的话,“在白家沟,大人为了吓唬不听话哭闹的孩子,当年走日本人时,说你不要闹,日本人来了;现在是说,你不要闹,XXX来了”,可见这位造反派头目的凶恶和群众对他的厌恶。</p><p class="ql-block"> 戏曲小舞台,人生大世界。戏台历来是演绎忠奸、美丑、善恶的地方,这里却上演着一幕真实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生大戏!为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上了深刻的一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台子滩,还有我自己的高光时刻——我的一次登台演讲。</p><p class="ql-block"> 1975年“五、四”青年节,县团委计划召开纪念大会,学校团委安排我代表学校大会发言。事先,我阅读了有关资料,结合形势,写出了自认为得意的发言稿,记得题目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事前,团县委的两位干部来审核我的讲话稿,听了我的宣读,她们很满意,并给予一定的指点!</p><p class="ql-block"> 在开会的那天晚上,我信心十足地走向前台,声音洪亮、精神抖擞、激情澎湃地发言。因为是自己写的稿件,自己竟有点尽情发挥,讲话成为演讲!讲话完,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领导模样的人握着我的手,和蔼地鼓励我,“好样的,小伙子,好好干!”</p><p class="ql-block"> “好好干”,虽然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我有点茫然。可“好好干”却成为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一生中,不论是顺境与逆境,都一直是“好好干”的,只有这样我才感到精神充实,真的“不负如来不负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台子滩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荒唐 ,是非颠倒,狂热,在这人间乱象中,却不掩正义的光辉!在这里,我自己的人性、人生也受到一定的启迪历练和洗礼,使我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怀多么的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不居。转眼之间,半个世纪一晃而过。我在变老,台子滩也在式微,目睹今日之台子滩,喜忧参半。悲的是 ,二十世纪初,戏台广场被开发商开发为商品楼,真正变为有台无滩,确是一处败笔,喜的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 ,老戏台在濒临坍塌时,政府及时投资恢复性重修,老戏台获得了新生,修新如旧,成为一处古建筑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老戏台成为古老兴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兴县人的共同记忆,在每个人珍藏的记忆里,又有着别样情怀!静穆中的老戏台,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回味!</p><p class="ql-block"> 砖石无语,却清史留名,这就是兴县东关台子滩!</p><p class="ql-block"> 2025.1.3于并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