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余干琵琶洲上的老樟树</p><p class="ql-block">江西 彭映水</p><p class="ql-block">樟枝平地卧龙环,花簇半天风雨闲。</p><p class="ql-block">春涨琵琶舟载月,谁人题画放东山。</p><p class="ql-block">离开老家已年过半百,我思乡的情愫一直挂在这棵老樟树上。今天一早,三弟在相亲相爱群里,发了一张老樟树枯木逢春的照片,让大家猜猜它的家在何处,不禁让我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忆起70年代初,当我从润溪煤矿爬上地平线后,就来到了余干县人民医院工作,住的房子就在这棵大树的南边,相距不过 50 米,我俩就成了邻居。这棵樟树是一个老者,它的腰围要三人合抱,它枝繁叶茂,树皮呈深灰色,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年轮。那粗糙的纹理,都承载着风雨的洗礼和时光的沉淀,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据传,这棵老樟树出生在三国时期。</p><p class="ql-block">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32年历史。以境处余水之干流得名为余干县。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曾为海昏侯国刘贺管辖的八县之一,治所即今玉亭镇。</p><p class="ql-block">琵琶洲,在今江西余干县城南,有条大河名信江,原叫余水。它自东南奔腾而来,至县城东山岭脚下,又折向西北而去。有一年,河水暴涨,大量泥沙沉积于此,骤成一洲,后来余水改道,先后筑起了拦河坝,这里才被堵截成湖,该洲也随之变成湖中之洲。由于形状是椭圆形,人们很早前管它叫鳖洲。</p><p class="ql-block">相传三国吴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天下大乱,无人稼穑。加上久旱不雨,江南一带饥民成群,特别是长沙一带尤甚。年近昏厥的孙权躺在病榻上,束手无策时,突然想起熟谙天文地理、京城有名的道士赵达。</p><p class="ql-block">赵达禀告孙权:“臣闻天地山川,如人之四体,息息相通,从头到脚都会感到莫名火烧一样难受。今观江洲余汗水口,突然生出一洲,形如一鳖,张口吞食着长沙的风气,因此才造成今日长沙饥荒的惨状。只有将鳖洲挖去,方保无事。”</p><p class="ql-block">孙权从榻上坐起,连声叫好!随即派赵达等人率领兵将数十人,昼夜兼程去余汗处置此事。赵达等人来到县城东南,果然看见河中有一个骤成不久的沙洲,其鳖头正好对着西边的长沙方向。赵达传达孙权的旨意,县令哪敢怠慢,连夜在城内挑选了数百名青壮民工,扛着锄头、畚箕,来到洲上。</p><p class="ql-block">赵达摆起香案,案上供上猪羊果品,然后口中念念有词,伏地三拜,祭祀天地之神。祀毕,数百民工便挥动锄头开始挖洲。后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来到案前,拱手对赵达说:“大师,小民有一言相求。此洲乃上天造成,如果挖除,有伤余汗风水,今后此地,恐怕难得神灵庇护,将永无宁日。”</p><p class="ql-block">当地百姓见有人带头求情,也一起伏在地上请示将剩下的半边沙洲保存下来,连那些正在挖沙的民工也全都放下锄头,跟着大伙求起情来了。赵达思考了一会,觉得鳖洲已破,长沙大饥即可停止,留下半边也无碍大事,落得做个顺水人情。</p><p class="ql-block">于是对大家说:“各位请起,我赵达就依了你们吧!”说完,收起香案,叫县令将民工散去。第二天,赵达即率领随从回建业缴命去了。此后,鳖洲由圆形沙洲变成了长形沙洲,因形如琵琶,故人们才叫它为琵琶洲。琵琶洲,这个小洲见证过三国鼙鼓,更见证过三国风起云涌。</p><p class="ql-block">余干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可谓是名贤辈出,人文蔚兴。汉长沙王吴芮,是余干县善乡五彩山(今社庚镇邓墩村)人,秦末时,他作为百越领袖之一,曾在琵琶洲举旗,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时,他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封为衡山王后,他的一支后裔就成了琵琶洲上的先住民。你若问我,这棵樟树到底是谁栽的,我也不能准确地告诉你。</p><p class="ql-block">唐。韦庄有《饶州余干县琵琶洲感怀》:琵琶洲水斗牛星,鸾凤曾于此放晴。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一滩红树留佳气,万里清弦续政声。棨戟尽移天上去,里人空说旧簪缨。宋。范成大:曲浦湾环绕县清,一杯闲客雨飘零。琵琶不语苍烟暮,山水清音着意听。有众多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来过余干,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余干人杰地灵,琵琶洲是块风水宝地,洲上的这棵老樟树,更是历史的见证人。它躲过了日本兵在余干的烧杀抢夺,它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它放飞了余干水上皮划艇健儿的凯旋,它迎来了当今盛世的枯木逢春。</p><p class="ql-block">你看这棵老樟树,它的枝干粗壮而有力,向四周伸展开来,像是张开的双臂,拥抱着天空和大地。树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仿佛是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遮挡着炎炎烈日和狂风暴雨。在它的庇护下,我感受到了一种踏实和安宁,仿佛它就是我的守护神,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和勇气。</p><p class="ql-block">在与它相处的日子里,白天每逢节假日休息的时候,老人小孩都喜欢围着它转,唱歌跳舞踢毽子的人头攒动。老人们坐在树下,摇着蒲扇,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谈论着过去的岁月,回忆着年轻时的趣事,那神情专注而惬意。孩子们则在树下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他们踢着毽子,毽子在空中飞舞,像是一个个灵动的小精灵。有的孩子还围成一圈唱歌跳舞,那稚嫩的歌声和欢快的舞姿,让整个树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坐在一旁与同事们下象棋,不争个高低不罢休。棋盘摆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在指尖跳跃,思维在棋盘上碰撞。我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棋盘,时而沉思,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棋局变幻莫测,每一步棋都像是在演绎一场精彩的人生对决。而老樟树则静静地守护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遮挡着阳光,送来阵阵凉风。那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们加油助威,让我们的棋局更加激烈和有趣。</p><p class="ql-block">夜晚,我总喜欢把窗帘拉开,看樟树枝叶缝中落下的星星,看那半弯月亮挂在樟树上。夜幕降临,天空变得深邃而神秘。星星一颗颗地亮了起来,像是无数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月光如水,洒在老樟树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低语,又像是在歌唱。那星星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点点光芒,像是在树下撒满了碎金。</p><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这美丽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老樟树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守护者,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与星空相伴,与月光相拥,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人与樟树有不同之处,人是有脚的,会走路,而樟树却是根深蒂固地生活在出生地。它与日月为伴,与风雨同舞,它的生命力却比人类更顽强。樟树的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汲取着大地的养分,无论风吹雨打,无论严寒酷暑,它都坚定不移地站在那里。</p><p class="ql-block">它的枝叶在风雨中摇曳,却从不折断;它的树干在岁月的侵蚀下,却依然挺拔。它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让我深深地敬佩。而我们人类,虽然可以行走四方,却往往在生活的风雨中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根。老樟树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p><p class="ql-block">它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永恒的力量,让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根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我爱它,我的老邻居,这棵老樟树。岁月流转,时光飞逝,我已经离开了故乡,离开了那棵老樟树。但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始终是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牵挂。</p><p class="ql-block">每当我感到疲惫和迷茫时,我就会想起那棵老樟树,想起它那枝繁叶茂的样子,想起它那坚韧顽强的精神。它仿佛在告诉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像老樟树一样,坚守自己的位置,勇敢地面对风雨,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p><p class="ql-block">如今,看到三弟发来的老樟树枯木逢春的照片,我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感动。它依然屹立在那里,依然生机勃勃。它的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像是在向世界宣告它的新生。我知道,这棵老樟树还会继续生长下去,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继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而我,也会带着对它的思念和敬意,继续前行。无论未来多么遥远,无论生活多么复杂,我都会记得这棵老樟树,记得它给我的温暖和力量。它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永远的故乡。</p><p class="ql-block">故乡的琵琶洲,因为有了这棵老樟树,变得更加美丽和动人。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与变迁,承载了无数人的欢笑与泪水。它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故乡深深地眷恋和热爱。</p><p class="ql-block">我愿化作一片树叶,飘落在老樟树的脚下,陪伴它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我愿化作一缕清风,吹拂过老樟树的枝叶,为它带来清凉与慰藉。我愿化作一滴雨露,滋润老樟树的根部,让它更加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余干琵琶洲上的老樟树,我是从你身边飞过的一只蝴蝶,你是我心中永恒的风景。</p><p class="ql-block">2025.2.5日撰于南昌新建城</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彭映水 笔名龙头山客,江西余干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p><p class="ql-block">十五岁因家贫辍学,不惑之年重与文学结缘,曾在学校、机关、报社任职。发表文学作品约1200余篇。2019年出版《水映东山》一书52万字,2024年初出版《月映水中天》一书38万余字,江西作家文坛名誉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