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喜洲,不只有古宅稻田,明月清风,还有那些流传至今的故事,让这个千年古镇更加丰满而生动........</p> 大慈寺 <p class="ql-block"> 在喜洲古镇寺上村的一条偏僻小街上,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大慈寺。</p><p class="ql-block"> 大慈寺建于唐朝南诏国时期,是一座释 、儒、道三教并存的寺庙,保存了一大批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经历千年的风雨侵袭和人为毁坏,如今的大慈寺游人稀少,已难见当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抗战的爆发,使位于武昌的华中大学被迫迁校,几经辗转,最终落户于喜洲的大慈寺。</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偏僻的小镇,成了华中大学的一方净土。阳光下的草地上,留下了师生们读书讨论的身影;寺庙改建的教室里,也不时传出朗朗书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曾三次应邀来到这里讲学,并在《滇行短记》中写道:“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洗菜洗衣......山水之间又这样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p> <p class="ql-block"> 八年的艰苦岁月里,在喜洲民众的支持帮助下,身处异乡的华大师生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他们在这里潜心教学和科研,努力服务当地民众,广泛传播现代文明,给闭塞的边疆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推动了新文化在当地的启蒙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走进如今的大慈寺,还能看见当年的橘色灯光,听见那时的书声朗朗~</p> 张进士府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闲逛,路过一个小小的巷口,墙面一个木牌上写着“张进士府”。</p> <p class="ql-block"> 带着好奇,穿过一条狭长的巷道,再拐进一个残破的石门框,一直向里,小心翼翼的推开一扇半掩的木门,里面就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张进士府”了。</p> <p class="ql-block"> 一位大约六十多岁的阿姨迎了出来,热情的带着我们参观院落。院落有前后两个,宽敞破旧,但打理得很干净,种满了花草,花开正艳。</p> <p class="ql-block"> 阿姨用不太清晰的语言,满是自豪的给我们介绍院落里的文物:康熙年间的石壁,乾隆年间的手雕木门、木柱,房顶四个角落的石雕彩绘等,这些珍贵文物,都毫不起眼的隐藏在这座破旧的院落里。</p> <p class="ql-block"> 她说,她是张进士的后代,和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分家后的另一家住在后面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 她还说,原本房屋用的都是乾隆年间的手雕木门,“破四旧”的时候全被烧掉了,现在仅存的两扇,是当时的家人用厚厚的泥土覆盖住才幸存下来。曾有人想出重金买走,他们没同意。</p><p class="ql-block"> 其实,他们留存的岂止是木门,而是张进士家族的百年历史啊!</p> <p class="ql-block"> 临别,我们买了两件摆在院里的手工小玩意。阿姨满是感激的送我们出来。</p><p class="ql-block"> 见我们在拍院落外残破的石门框,她又说,这里原来是道大门,门柱上都有精美的石雕,全被人盗走了,只留下了眼前这一片残破~</p> 瓦猫 <p class="ql-block"> 因为对“瓦猫”这个词的好奇,走进了瓦猫小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瓦猫小院是大理瓦猫非遗传承人“泥人苏”的工作坊,灰瓦木屋木篱笆。阳光透过葱郁的树木,在院子里形成了斑驳的光影,古朴宁静而有故事感。</p> <p class="ql-block"> 院子四处都摆放着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陶制瓦猫,充满生气和灵气。</p> <p class="ql-block"> 相传大理南诏时期,一对无儿无女的夫妇捡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猫,精心照料直到长大。</p><p class="ql-block"> 为了报答养育之恩,长大后的小猫时常把村民给他的食物带回家给这对渐渐老去的夫妇。</p><p class="ql-block"> 终于有一天,这对夫妇去世了,小猫站在房瓦上不停哀鸣,日夜守护着这座老屋,直到自己也失去最后一丝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这只忠诚的猫,村民们请当地的瓦匠,将小猫的骨灰和大理的五色泥土混在一起做成泥塑,放在房顶作为镇宅的神兽。</p><p class="ql-block"> 因为小猫死在房瓦上,又是瓦匠做的泥塑,因此被叫做“瓦猫”。</p> 后记 <p class="ql-block">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都住在古镇里的一家民居,是一个有着三层楼的漂亮小院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坐在多肉繁茂的三楼平台上,可以看远处的雪山,傍晚的彩霞,夜空的星星和月亮。</p> <p class="ql-block"> 主人是一对当地的白族老夫妇,质朴而热情。民居由他们自己的老屋改建,非常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 正直旅游淡季,除了我们,院落里的其它房间常常空着,偶尔有游客住进来,都是来去匆匆。</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和夫妇俩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每天都会送些水果或小吃给我们。遇上做好吃的,也会邀请我们一起就餐,犹如家人。</p> <p class="ql-block"> 饭桌上,他们都会热情的给我们夹菜,让人倍感温暖。</p> <p class="ql-block"> 远方总是让人向往,旅行途中,总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却会长久的留在记忆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