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在岗】 “福”字脱险—五岁男童误吞异物,内镜团队化险为夷

东方市人民医院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4日,在喜庆余韵的年初七,一个“福”字镀铜铁制品,给天真无邪的五岁男童带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取“福”脱险之旅。</p> <p class="ql-block">上图:手术前影像检查</p> <p class="ql-block">  据悉,这名5岁男童是在玩耍过程中拾到一个“福”字镀铜铁制品。由于儿童缺乏对危险物品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玩耍时不慎将该物品误吞。误吞后,患儿出现吞咽困难、哭闹不止等症状,家长发现异常后迅速带患儿到我院就医。</p><p class="ql-block"> 通过X 线检查发现,一个形为“福”字的镀铜铁制品卡在食管入口距门齿约15cm处,约2.5x2.0cm大小。当即,急诊科医生找来内镜团队与麻醉团队会诊,准备在麻醉下通过内镜取出该异物。</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患儿手术中</p> <p class="ql-block">  负责此次内镜操作的陈斋主任在仔细查看了小男孩的情况后,眉头紧锁。直接将卡在食管入口处的这个异物取出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首先,食管入口处的生理结构特殊,其黏膜较为脆弱,而且此处是食管三个生理狭窄之一,异物容易嵌顿。其次,“福”字镀铜铁制品形状不规则,周边可能存在锐利的边缘,直接挟持取出时可能会刮伤食管黏膜,导致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直接取出的高风险,陈斋主任决定先采用特殊的操作手法,使异物滑入胃腔。胃腔相对食管而言空间较大,黏膜的伸展性较好,将异物移至胃腔后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能够更好地调整异物的位置以便于取出。</p> <p class="ql-block">上图:取出的异物</p> <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在麻醉团队与内镜团队的默契配合下,这个差点酿成大祸的“福”字异物被成功取出,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整个手术过程就像是在钢丝上行走,需要保持极度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小的“福”字,它原本是一个寓意吉祥的符号,却差点成为了一场灾难的源头。但在医疗团队的努力下,它最终只是成为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内镜团队的精湛技术和果断决策,麻醉团队的精准守护和密切配合,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 专家简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 斋 </b></p><p class="ql-block">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东方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曾任东方市第八界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医学擅长:</b><span style="font-size:18px;">消化系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内镜诊治技术,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套扎、硬化、“新三明治法”、钛夹、注射、电凝等)、内痔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消化道早癌精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全层切除术(EFTR)、消化道息肉/粘膜下肿物内镜下电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及消化道恶性肿瘤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等内镜相关诊治技术以及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新进展新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b>社会任职:</b>中国康复医学会消化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海南省委员会首届理事、海南省省级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三亚市医学会消化内镜/消化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海南医学会消化内镜/消化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内痔学组副组长、海南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学组组员、海南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早癌学组组员、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门诊省级示范中心海南西部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内镜中心预约电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899-38958673</p> <p class="ql-block">文章:党务办 李 芳</p><p class="ql-block">医讯:内镜中心 陈斋</p><p class="ql-block">审核:党务办 符玉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