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带我去吃酒碗

吴星银

<p class="ql-block">  在记忆的长河里,总有一些片段,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始终熠熠生辉。四十五年前那个暑假,娘带我去吃“酒碗”的经历,便是我心中珍藏的一段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军校放假,回到了阿娘身边。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娘微笑着对我说:“明天带你去砖房子吃酒碗哈?”我一听,立刻来了兴致,忙问道:“是谁结婚啊?”娘笑着回答:“是你一起读过书的同学卿文双。”我毫不犹豫地应了一声“好”,满心期待着这场乡村喜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临近中午,我看到一队人马热热闹闹地从庙子坎坎下的小路鱼贯而入,向着砖房子涌去。娘告诉我,新娘子接回来了,我们也该出发了。我跟在娘的身后,路过生产队的养猪场,穿过那棵熟悉的、需四人才能合围的香樟树,来到了砖房子的院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院坝里,十几张高桌子摆放得整整齐齐。高桌子四四方方,每张桌子搭配四张高板凳,刚好可围坐八个人一席。刚走到院坝边,我就被几个生产队的社员热情地拉去,和他们坐在了靠院坝边的一桌。而娘则径直去找主人随礼,随后被安排在主席就坐。听着大家一句一个“老太娘”亲切地招呼着娘,我的心里也涌起阵阵暖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坐定不久,酒席便正式开始了。我同学的大哥卿文周手提一个大塑料酒桶,穿梭在各桌之间,给每桌的酒碗都倒满了酒,还热情地招呼大家吃好喝好。那只酒碗在人们手中不停地传递着,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说地。卿文周大哥也忙得不亦乐乎,只要酒碗一空,他就立刻上前添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桌坐的都是曾经一起参加劳动的社员,他们在劳动中对我十分关照。席间,突然有人大声对我说:“你娃子安逸了,读了军校就跳出农门啦!”我笑着回应道:“哪里哪里,都一样修理地球,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大家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了转移话题,我们聊起新郎官怎么没来敬酒,也好奇大家有没有见过新娘子。众人都满心期盼着能见到这对新人,可直到酒席散场,都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直到喜酒的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在院坝边活动筋骨,忽然听到田对面传来一阵嬉笑打闹声。我抬眼望去,原来是小两口在回门的路上。远远地,我看到庙子坎坎下的小路上,新媳妇抽下皮带挂在我同学的脖子上,然后麻利地解开裤子侧门,把衣服下摆往裤腰里塞,欢快的嬉笑声不时传来。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新婚的甜蜜与幸福,也感受到了乡村生活最质朴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四十五年过去了,当年吃酒碗的场景却依然历历在目。那热闹的院坝、热情的乡亲、香醇的美酒,还有新人的甜蜜与幸福,都成为了我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