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话说,众“神仙”难档残冬的料峭寒气,把“神仙”会挪进了屋里,在老马的提议下,话题换成了“AI”是个筐”这个话题。身体不冷了,咖啡提神了,话题对路了,场面就火爆了:人人有话说,大家想发言。但凡事有好,也有坏。场面热闹了,但人多嘴杂,众口纷纭,有时也难免会有人开上一段“无轨电车”,让主题成为纨扇之捐;也难免有人言语絮叨,缺少逻辑,反反复复。</p><p class="ql-block"> 如把讨论结果全部照实录出,未免杂乱冗长,笔者作为召集人,把讨论结果稍作梳理,归纳如下:</p> <p class="ql-block"> 对“AI是个筐”的说法大致分为赞成。否定和中间三派。</p><p class="ql-block"> 赞成派认为:这句话并没有贬低人工智能的能力的意思,而是在强调AI的多功能性和适用性,并且还客观反映AI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的现状,意味着AI已进入入多种应用场景,并赋予了各种功能和任务,AI几乎可以涵盖所有需要推理、决策、理解和学习的所有领域。正像啥都能装的筐子,扑克牌中的大小“百搭”,神通广大,啥都能搭。AI确实像个“筐”,啥都能往里装。</p> <p class="ql-block"> 否定派则认为:“AI是个筐”这句话,明显是贬义的,而且是对AI技术不当使用的否定和嘲讽,是在强调AI技术被过度泛化或滥用的现象:目前有些人夸大AI技术的作用,而且吹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趁机浑水摸鱼,进行商业炒作,AI概念被不恰当地扩展到许多不相关的领域或应用场景中,有时仅仅是为了贴上“AI”的标签,而趁机把消费者当作韭菜收割,大赚昧心钞票。当然也有人居心不良,夸大AI危机,似乎因为AI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那个装AI的筐子就是罪魁祸首!这句话,当然也有揶揄某些人掌握或占有了AI的皮毛知识和雕虫小技,便自嗨自乐,显摆嘚瑟起来。在这种语境中,往往带着戏谑的口吻,讥讽AI领域存在界限不明的问题,因此通常被认为是贬义的。</p> <p class="ql-block"> 中间派认为“AI是个筐”这句话,不好不坏,有褒有贬,客观地反映了AI技术定义和边界的模糊性。同时也反映了AI技术的不成熟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p class="ql-block"> “神仙会”的场面是活跃的,但是千锤打锣,需要有人出来一锤定音,收拾江山,此人非老马莫属,我瞅准机会,把“包袱”抛给老马:在这方面谁说都不算数,马教授是权威,让我们请出马教授给我们讲讲!此言一出,掌声立起。</p><p class="ql-block"> 掌声中,老马神闲气定,端起咖啡,深深啜了一口,不紧不慢开了口: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真所谓:公理婆理都有道理;鸡说鸭论,皆为理论。此言一出,我心中嘀咕:好一个老马,让他评判,他却来了个刀切豆腐,手搓汤圆,豆腐二面光爽,元宵周身浑圆,仔细想想老马说的也确实是众“神仙”,对AI认识的实际情况。</p> <p class="ql-block"> 我还在楞神之中,老马却已转了话题: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创新迭代,AI再也不是学术论文中的“颜如玉”,也不是科幻电影中的“玄幻英雄”,一夜之间,AI已经悄悄降临到了所有人的身边,此时,我们才发现每个人都被AI推到了风口浪尖,既惊喜又恐慌,还惴惴不安地盼望,特别是那些从事软件、设计、写作、文职岗位的人员,更是直面迎击,既猝不及防,又欲拒还迎,工作中享用着AI带来的福利,心里面却充满复杂而微妙的挣扎,彷佛置身于一场既充满希望又暗含危机的舞蹈之中。</p> <p class="ql-block"> 老马看着众“神仙”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凝着神情,屏住呼吸;出了神,入了迷的样子,带着几分得意,嘱我续杯,看在众“神仙”是此店老客的份上,店家破例为我们续杯——一般咖啡店是不予续杯的。</p><p class="ql-block"> 老马讲AI——小菜一碟,随便讲讲就是一个讲座,讲述到了十字路口,需要限定话题——和使用AI写作软件一样——我老马事先约定:把续杯作为会中小憩的窗口,让众神仙解决内急和烟瘾(室外)问题。</p> <p class="ql-block"> 热咖啡上桌,各自重新坐定,与老马诡秘一笑,我顺势出嘴是一句马屁话:老马到底是“老马”,教授就是教授,纵然歧路岔道,都能识得归途,为大家指点迷津,把随着AI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惊奇,希望、迷惑、恐慌…的心情描绘得如此生动鲜活。佩服,佩服!刚才马教授说到了:“AI经过短短几十年的迭代”,这个“迭代”的背后一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让马教授给我们讲讲AI的前世今生。掌声四起,震得慢杯的咖啡荡出了圈圈涟漪…</p> <p class="ql-block"> 老马不紧不慢说起了AI的前世今生:科技界一般认为它诞生于195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图灵在他的一篇题为《《计算机器与智能》论文里提出了“图灵测试”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衡量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最早标准。 也是作为衡量机器是否具备智能的一种方法,同时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而前途无量,从此,AI像一颗弱小的种子由此诞生,种子是孱弱的,但也寄予着无限希望与可能,图灵由此被誉为世界‘AI之父”。</p> <p class="ql-block"> AI的种子,一直到1956年8月,在美国汉诺斯小镇达特茅斯学院,几位科学家聚在一起,讨论着一个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题: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在一起围绕着这个论题展开争论,整整两个月,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然而一个科技新词——人工智能(AI)应运而生。AI的种子就此破土而出,开始萌芽,然后开始慢慢地抽枝展叶,一般认为195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明年就是它诞生70周年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 在近70年的岁月里,人工智能经历了3次浪潮:其间有生机勃勃的春天,也有寒风肃杀的寒冬,第一波浪潮: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机器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第二波浪潮的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在,主要表现在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次波浪潮的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 目前,我们处在第三波浪潮的黄金时代。这里不得不提由谷歌开发的第一个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和柯洁的事件,这是AI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人工智能的智力第一次超越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的实例,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算法、算力、数据是推动AI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这三个要素是最强的铁三角组合,算力好比过五关斩六将骁勇善战的关羽,算法好比是神机妙算的军师诸葛亮,数据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的“粮草”,三者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AI技术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这一年AI真正开始颠覆世界,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头晕目眩的变化,计算机科学开始涅槃重生,基础数学的重要性真正被重新认识。在不确定的当下,AI成为人们寻找人生答案的入口,现代城市打工者喜欢自嘲和调侃自己是“城市牛马”,已经成为热门的网络用语,站在科技前沿的程序员们,时刻关注AI技术,也因此首先成为掌握了驾驭“牛马”(AI技术)的“城市牛马”。</p> <p class="ql-block"> AI如魔法师般悄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提高了年轻白领的工作效率, AI技术,引领他们走向更加便捷的工作,他们从开始的抵触AI到逐渐接受,再到依赖,“城市牛马们”大都表示,自己已经产生了“AI依赖症”,日常工作已离不开AI。AI新搜索(文小言)、百度文库、百度网盘等AI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打工者的喜欢。网络上,不乏自媒体博主分享自己如何通过AI赚钱——利用AI客服、AI主播、AI写作、AI生图、AI PPT、AI设计等功能,AI成为给许多人赚钱的长工”,“第一批靠AI赚钱的年轻人,已经年薪百万”。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积极鼓励员工使用生成式 AI,其中有 29%的企业 已经培训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员工…</p><p class="ql-block"> 老马的话,让所有的“神仙”目瞪口呆,张大的嘴再也合不拢,伸出的舌头再也缩不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咖啡店里短暂的冷寂,接着就爆发出一阵长时间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 眼看时间已晚,开了整整一下午的“神仙”会,不得不收场,相约年后再聚,让马教授再讲讲2025年的AI,以及未来的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