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苏晓晖简介:</b> 苏晓晖,女,1981年12月生于北京。2004年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士学位,2009年获外交学院国际政治系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b>赞苏晓晖</b> 人类进化百万年,仍在世界动物园。<br>丛林法则勿相忘。落后挨打是銘言。 <b><font color="#ed2308">音频:</font></b> <b><font color="#ed2308">文字稿:</font></b> 在慕尼黑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谈到中美关系的时候,进行了一番耐人寻味的比喻,他说,美国必须要在国际体系当中,坐到“餐桌”旁,因为如果不在“餐桌”旁,就在“菜单上”,言外之意,就是美国,如果不是“食客”那就会成为“食物”,只有这两个选择。<br><br> 说到中美关系,又说到这种弱肉强食,其实这并不是布林肯第一次如此作比反,映出的还是美国的实质,美国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美国,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就是美式霸权。<br><br> 首先,当美国谈到中美关系,做出这个比喻的时候,此前的“三分法”仍然在进行延续,美国说,投资、结盟以及竞争,投资是要让美国自己变得更强大,而结盟是更多的与盟友和伙伴,来进行协调,让盟友和伙伴,发挥对美国战略的支撑作用。而最终,美国要达到的目标是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尤其是在慕安会的平台上,美国急于进一步的来修复同盟体系,弥合因为在援乌等问题上,西方内部出现的分歧,美国希望把队伍进一步的带起来,这个时候明确对手,当然是符合美国的整体战略利益的,是美国带队伍的一种方式。<br><br> 但是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会看到,美式霸权的实质仍然是“零和博弈”,仍然是“赢者通吃”,在这样的一种思想之下,美国仍然是“美国利益优先”,要把自己的利益无限扩大,甚至不惜牺牲盟友和伙伴的利益,所以这一次的慕安会在谈到“双输”“全输”问题的时候,欧洲为什么有极强的战略焦虑,也恰恰是因为看到了,美式是霸权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