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健康和保持健康的新思路

亿鑫

<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是的,多美好的时节!春光正好,日暖花烈,草长莺飞,一切都欣欣向荣充满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在草地上撒着欢儿奔跑了?有多久没有看到花间蝶舞了?又是有多久,我们早已失去轻盈的步伐了?我们被工作和生活包围,我们被沙发和电子产​品占据,我们被失眠和焦虑困扰……除了愈发沉重的躯体,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我们还剩下被躯体裹挟着的向​​往自由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该像这个春天一样,让灵魂觉醒了。可是如何觉醒呢?又该从何说起呢?还是从让我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三年疫情说起吧,还好过去的时间不是很久,我们都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似乎是人们对营养与健康关注度的一个分水岭。在疫情之后,人们对自身健康水平和状态的关注度,突然就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加之国家大健康战略的推出,以及各个社交平台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摇旗呐喊的声音,更是推波助澜。无数的商业组织和个人,都在盯着这块儿肥而又肥的蛋糕。诚然,健康危机的突显,健康需求的猛增,都在说明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全民健康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口的老龄化,疾病的年轻化,以及庞大的慢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和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无一不在提醒和要求我们,要严肃和慎重的面对来至全民健康危机的挑战。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物质空前丰富的今天,生活条件和设施更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疾病为什么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被治愈?越建越高的医院大楼,越来越多的连锁药店,都在说明着这个问题。生活的质量是好了,然而生命的质量呢?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本人并非医生,也不是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者。如若真论,我充其量算是营养健康的爱好者和关注者而已,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当前全民健康危机的理解和观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那是一个很美丽的村庄,依山面水。打我记事起乃至我的整个小学时代,我们那儿还是较为落后的状态,有一部分村里人包括我自己,还住在小木屋里,当真是冬暖夏凉。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遥远的儿时记忆里,一直是这样一副景象,洛河水清可见底,鱼儿游的悠闲自在,山青水碧天蓝。没有做不完的作业和补习班,漫长的夏日里最紧要的乐趣就是游泳和钓鱼。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烹饪佐料是极为有限的,通常只有盐巴和大蒜,即便如此,我们随便煮好的鱼汤也是鲜香无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很小都要和父母到地里去做农事,当然,田野也承载了我最多的欢乐,最喜欢的便是秋天。那时候,还极少用到化肥,庄稼收割用的是镰刀,耕地还是牛拉犁耙。那时候,玉米杆子是可以当甘蔗一样嚼着吃的,刚从地里刨出的红薯,在衣服上蹭掉了泥巴就放在嘴里咬了吃,也没有不卫生的说法。不过更多的还是遍野的山枣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子的野果,那种撒欢采摘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大抵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最主要的是,那时候没有现今这般多的病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的后来,化肥农药和各种机械,开始广泛的使用在那片土地上,时至今日,面目全非。河水早已不再清澈,鱼儿的香味都是佐料的功劳,玉米杆子不待走近就是苦臭的味道,快乐的味道和食物的味道,都已消失在远去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当然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民族的强大复兴感到由衷的欣喜。重笔墨的写下童年时代,只是想让事实的脉络更加清晰明了。是的,相信你们也都看出来了,30年来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已然发生巨变,这就让近年来诸多慢病的猛增已有迹可循,那就是土地、空气、水源的污染,以及食物的加工过程和获取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还有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普及,极大的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周围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第一罪魁祸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围的环境我们无力做出更多的选择,我们唯一可控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去饮用更健康的水,去吃更健康的食物,去读更多的书以思维开阔,保持乐观的心态,适时的放下电子产品,保证适量的运动和更有质量的睡眠。从某种程度上讲,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掌控自己的健康,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时,把自己的健康随机的交给某位医生来负责。须知自己才是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为医生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疾病来讲,我们如果了解来时的路,便可寻到回归的路。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今天,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了,这些无法被医院治愈的慢病甚至需要终生服药的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生活方式病”。理论上讲,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当然可以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让其回归健康,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这是个福音。</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岁时,我在北京,那时我读到了关于细胞营养和人体健康的第一本书——《人体使用手册》。这本书使我对人体运行所蕴含的奥秘有了极大的兴趣,并通过实践书中的一些原则,改善了自己面部青春痘的问题。自此开始,营养和健康的种子便在心里扎了根,其后辗转奔波,断断续续,也无甚作为,只是那颗种子还一直埋在心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种子,就一定会发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终于,非常有幸遇到了我生命中的贵人——周炜霞老师。她是室内设计师,是高级形象管理师,是星象心理学分析师,是HP2.0健康行高级教练,在绘画和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这些不同的领域,她都成绩斐然,于我而言,能够结实这样的导师,何其幸哉!得益于炜霞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理解和正确的健康认知有了一个全新的提升。所以,这一生,我们和什么样的人同行,真的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这几年我又陆续的读了营养健康领域的一些经典著作,受益良多。如阿德勒·戴维斯女士的《吃的营养科学观》,她被誉为营养学领域的拓荒者。读了王涛博士的《失传的营养学》,知道了用知识指导生活。尤其是读到了雷·斯丹博士的《一生健康》,更是了解到一个全新的健康管理方案,在全球有数百万人受益于这个方案,回归健康。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书,如曾志锋博士的《医生向左病人往右》,如卡洛琳·丽芙博士的《健康思维健康饮食》等等,这些关于营养健康领域的经典著作,无一不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生活方式是因,也是果,自己才是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大道相通,至简方可易行,从生活方式着手,才是解决和逆转慢病的不二法门,不要寄希望于什么先进技术和灵丹妙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又何其难也!因为它和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感受,以及我们和最亲密的人的相处,都有莫大的关系。站在生活的角度,食物也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喜怒哀乐。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更私有的,更个性化的,更符合人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并能兼顾我们的健康需求和饮食习惯,而非是这些年在社会上流行一时又忽而不见的所谓的某些方案方法。所以我以为,所谓流行一时的方案方法不能长久的原因大概就是反人性的,又无甚效果,甚至还有损健康。所以,追逐流行,以及碎片化的信息盛行,往往让人混淆不清,莫衷一是,慎之慎之!</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来说说我所理解的大健康吧,顾名思义,就是满足绝大多数群体的健康需求。利之所在,难免趋之若鹜,泥沙俱下,如何去伪存真?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些营养健康方面最基本的常识。好在拥有这些常识并不是很难,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最新膳食宝塔便是很好的准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作为我们个体来讲,如何践行大健康呢?我以为,道理很简单,第一是我们自己通过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实践,先让自己获得健康。第二就是用自己在健康方面的收获和改变,去影响自己的家人和亲友,并使他们也获得健康。第三个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去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帮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最终使他们也获得健康。这是一个顺序关系,如果颠倒了这个顺序,那便是“己所不欲,强施于人”。那些社会上流行的某些方案方法,大概就是颠倒了这个顺序,只为谋取利益,损人利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要从自己和家人开始,那就必须要求这个健康管理方案是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并符合人性的,还要是经过验证和总结的,当然还要简单易学易执行。毕竟除了改变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去改变另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所幸的是,作为一个好的健康管理方案的体验者,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说到这儿吧,没有数据的罗列,也没有案例的分享,当然也不贩卖焦虑。只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和观察,得出自己的一点思考,旨在为回归健康和保持健康这条路上,提供一个基于正确逻辑思维下的新的思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也感恩那些一路上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们,祝你们健康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感谢读到这些文字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支持,并祝你们健康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是春暖花开时,愿我们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去赴这一场春之约会。</p> <p class="ql-block">转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