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古代锁具,极易体现古人智慧之精妙,其造型、种类异彩纷呈,实用性极高,将外形与用途紧密结合,更是将古人的技巧融入其中,独具特色。</b></p><p class="ql-block"><b> 古代工匠们制作锁具更是各显神通,艺术与文化的紧密结合,赞叹古人技艺的精妙绝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笔者收藏百余把古代锁具中,其有一把辽代契丹族大铁锁,全重4.3斤,长27厘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铁锁主要由锁键、锁筒、锁栓构成。锁键由锁梁、键柱、簧片三部分组成,末端设有一个扁片状穿孔;锁筒与锁栓连为一体,在外壳的圆筒外端边缘设有簧卡,锁筒与锁栓连接处开钥匙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闭合时锁键插入圆筒内,锁栓尖端插入锁键连接的穿孔内,直至簧片撑开,卡在外壳的簧卡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开启时钥匙插入圆筒内,利用杠杆原理,把撑开的的簧片聚拢,使簧卡不在制约簧片,锁键移除外壳圆筒,同时锁栓也移出锁键末端的穿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契丹铁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契丹族早期的金属加工技术。契丹族在历史上以游牧和渔猎为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属加工技术逐渐成熟。铁锁作为重要的生活工具和防御工具,在契丹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早期的契丹铁锁制作工艺简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捆绑和安全防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契丹铁锁的早期阶段制作工艺较为原始,主要用于捆绑马具、武器和其他日常用品。中世纪阶段,随着契丹社会的繁荣,铁锁的制作工艺逐渐提高,开始出现更加复杂的锁具设计。这一时期的铁锁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用于军事防御和财产保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契丹族与周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增加了其金属加工技术的多样性。契丹铁锁的设计开始融入更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契丹社会的衰落,铁锁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贵族和富商家中仍广泛使用。契丹铁锁的制作工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影响了后来的金属加工技术。</b></p> <p class="ql-block"><b> 考古发现冮官屯遗址出土的辽代契丹大铁锁,原载《东北史地》2016年第6期。</b></p><p class="ql-block"><b> [内容提要]位于辽阳市文圣区小龙镇冮官村北侧的冮(gāng)官屯遗址是一处始于辽并沿用至元的窖址群,该遗址出土有10件铁锁,是目前辽宁地区出土铁锁最多的遗址,为铁锁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冮(gāng)官屯遗址位于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冮官村北侧,遗址地处太子河南岸,与燕州城址隔河相望。</b></p><p class="ql-block"><b> 遗址南部为起伏平缓的丘陵地带,西距辽阳市区30公里,西北距西大窑村约6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冮官屯遗址出土的辽代契丹族大铁锁,穿越时空的尘埃,与宅家藏的同类珍品遥相呼应,两者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锁着历史的秘密,锈迹之下藏着不朽的民族工艺之光。</b></p><p class="ql-block"><b> 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契丹儿女的往昔生活,一古一今,交相辉映,仿佛在低语着那些关于锁住时光、解锁历史的故事,展现了跨越时代的美学共鸣与文化的传承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辽代,那是一段跨越时空的辉煌,与北宋并立的岁月里,它绘就了北疆的独特风华。辽河之水悠悠,草原之风猎猎,这片土地上,既有铁骑踏遍的壮志豪情,也有丝绸之路上的商贸繁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辽塔巍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契丹大铁锁,镌刻着民族的智慧。在那片辽远的天空下,每一缕风都诉说着辽朝的传奇,每一片云都承载着那段岁月的悠悠情思。辽朝契丹大铁锁,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名字,它的故事,如同北疆的星辰,璀璨而永恒。</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