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姚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 篇 号:372141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是我的故乡,故乡情,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我爱南京。每个南京人,内心都有浓厚的城墙情结。小时候,跳着橡皮筋,嘴里念叨着:“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那清脆的童谣声,伴随着橡皮筋起落的节奏,在院子里回荡,仿佛是童年时光最美的音符。长大后,漫步在城墙边,总是静静地呆望着厚重砖石上岁月的痕迹。那些斑驳的印记,像是一本本无言的史书,记载着南京城历经的风雨沧桑,兴衰荣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是我们南京人的骄傲!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城市之中,守护着这座历史名城。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汗水,它们紧密相连,构筑起坚固的防线,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抚摸着城墙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能听到岁月长河中传来的金戈铁马之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2016年起,连续十年的“城门挂春联 南京开门红”活动,已带动全球近二十万人次参与,成为影响力遍布海内外的迎接春节的文化盛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第十季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楹联高手踊跃参与,共征得楹联近两万副。主承办方邀请了7位专家学者、楹联大家,共同评联。经公示,2025年度南京十三城门春联诞生。这一活动已成为南京新年俗,提升了南京文化的知名度,将南京与世界各地紧紧相连。它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让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节,我们从上海回到南京。南京年味浓浓,650多岁的明城墙穿新衣,“城门挂春联 南京开门红”。13座城门,高挂火红壮观的春联,字字珠玑,蕴藏着千年历史故事,诠释了山水城林特色,应时、应景,新颖出彩,令人赞叹不已! 今年悬挂在城门上的春联最长约15米、宽约2米,均采用不伤害城墙本体的方法悬挂。</b></p> 中华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门是明朝都城南京的正南门,原名聚宝门,是南京明朝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中华门,一副春联映入眼前,“灵蛇匀水墨,绘一卷祥图,桥连巷陌春春暖;矫燕探城楼,分千年福宝,路指中华步步高。”站在这副春联前,细细品味,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历史与未来的对话。灵蛇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祥瑞之图,中华步步登高,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景。</b></p> 中山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中山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1928年,国民政府为迎接孙中山灵柩,拆除朝阳门瓮城,改筑为三孔拱形砖门,并赋予它一个饱含敬意与纪念意义的名字——中山门。中山门是南京所有城门瓮城中唯一呈半椭圆形的,别具一格的设计,使其在众多城门中独树一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山门春联“天下为公,用博爱胸怀,长牵国梦;江南得暖,看古都气象,永焕生机。”整副春联与中山门相得益彰,既呼应了中山门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又展现了南京这座古都在新时代的蓬勃朝气。</b></p> 挹江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挹江门是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钟山,将单孔城门改为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成为南京城第一个三孔券门。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市区,宣告南京解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挹江门春联“春水助帆樯,想当年初发宝船,列成蛇阵;大江流日夜,听此际复兴征鼓,响彻鹏霄。”这副春联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以南京挹江门为依托,通过对往昔辉煌航海壮举的回顾和对当下复兴征程的展望,展现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奋斗精神。</b></p> 仪风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仪凤门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因取有凤来仪之意命名为仪凤门,与钟阜门相对而建,呈龙凤呈祥之形胜。是明清时出入长江的必经之路,也是朝廷过江的重要城门,当时的官员们北上、出征都走这座城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仪风门春联“龙蟠生气势,将天地人,凝成一体;凤翥带精神,把真善美,融入千秋。”这幅春联完美地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美好愿景。它不仅展现了仪凤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p> 解放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解放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京城墙上新开辟的五座城门之一,历史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这座城市新的希望与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近解放门,一副洋溢着生机与豪情的春联映入眼帘:“解语燕呢喃,逐梦接龙,东风快递迎春曲;放歌莺宛转,扬鞭策马,大道频传报捷声。”整副春联巧妙地将自然意象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对春天里燕子、黄莺等生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又融入了逐梦、奋斗、报捷等元素,展现了南京人民在新时代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b></p> 玄武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玄武门作为后开城门,玄武湖公园西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1934 年,由单孔券门拓筑为三孔拱券城门,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城门的通行能力,更赋予了它别样的雄伟姿态;1984 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35 周年,在城楼上加造了城楼,使其在古朴之中又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巍峨,焕发出新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挂于玄武门的春联“四象坊尤峻,融南北西东,画图难足人间美;五洲景倍妍,领城林山水,号角欣催天下春。”以生动的笔触、宏大的视角,描绘出玄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这座古老的城门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深远的意境。</b></p> 武定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武定门是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复建武定门,在修复城墙和门洞的基础上,复原了1933年修建时兴建的门楼,为三拱券城门,使长乐路南北两侧的明城墙连成一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武定门春联“崇文尚武铸强军,淬以精神,锻之体魄;逐梦争春歌盛世,航瞻北斗,剑亮东风。”春联与武定门完美契合,既呼应了武定门“武定”所蕴含的尚武、安定之意,又结合时代精神,展现了当代中国在文化传承、军事建设、国家发展等方面的坚定信念与宏伟蓝图,激发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清凉门坐东朝西,南为石城门,北为定淮门,城门两侧墙体依托清凉山的山脉修筑而成。现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主城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楼上的城楼已不存在,城顶上存留一块绞关石,上凿有两个绞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凉门春联“虎踞清凉,胸中腾起英雄气;莺啼婉转,眼底飞来锦绣春。”春联立意高远,凸显了南京清凉门的雄伟气势,描绘了美丽的春景图,巧妙地将南京的特色融入,具有地方韵味,是一副兼具气势与美感的春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太平门是京师应天府京城的正北门,处于玄武湖与紫金山相接的位置,其东侧那蜿蜒曲折的城墙,因其独特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作“龙脖子”。原太平门为单孔城门,有一座门券。复建后的太平门为三孔城门,主门洞设四股车道,两个辅门洞各设两股,城门宽约72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太平门春联“甘露润三春,国运昌隆,天地喜迎新气象;庆云分五色,霞光流转,太平福佑古金陵。”这副春联巧妙地描绘了太平门所处的美好时节和祥瑞氛围,默默地庇佑着金陵大地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太平盛世的福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集庆门,作为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于199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崭露头角。它独树一帜地采用宋代过梁式城门风格,以四孔方形城门的姿态傲然挺立,成为南京城墙中首个拥有偶数门洞的城门,开创了中国城门通道的先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联“凤集石头城,绘强富美高画卷,复兴大业;蛇盘中国结,赏东西南北烟花,共庆新春。”这幅春联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普天同庆的节日氛围,以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宏伟壮丽的发展蓝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和平门即神策门,明朝洪武九年建成,因该地驻扎着精锐禁军“神策卫”而命名为神策门。1928年夏,国民政府将神策门改名为和平门。和平门是南京明城墙中唯一的外瓮城城门,瓮城设有左右两个门洞,且不正对城门,最大程度利用了险峻的山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和平门春联“神策定和平,喜听城头鸽哨;灵蛇延福祉,逗开春首梅花。”这幅春联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奏响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和谐旋律,勾起人们对这座城门曾经作为军事要塞的记忆,描绘出灵蛇将福祉降临人间,人们对和平、幸福、美好的向往与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汉西门,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33年的金陵邑时期,公元212年,孙权在楚金陵邑基础上加建石头城,最南端之门即为后来的石城门。五代杨吴时期始建城门,为南唐都城江宁府城的大西门,宋元时期继续作为南京城重要城门。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金陵城,在此基础上加筑瓮城,命名为“石城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汉西门坐北朝南,原由两道瓮城、三道城门组成,门券之上建有城楼。汉西门地势险要,是古代南京城防的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京城内外通商的重要码头和城门之一,是南京西部的出入要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联“虎踞石城,春消雪迹妆新绿;龙吟淮水,楫带潮声入大江。”春联为这座饱经沧桑的古老城门增添了无尽的诗意与韵味。巧妙地将汉西门所在的石头城的雄伟气势与春日的生机盎然相结合,凸显了汉西门所处之地的重要战略地位。寓意着南京这座城市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水,不断向前发展,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标营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增辟城门。2009年,南京市政府为重新连接、沟通南京明城墙豁口,开辟了标营门。标营门打通了城东地区和老城区的交通瓶颈,是城区通往月牙湖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联“标扬时代风华,梅靥飞红,国步铿锵钦虎旅;营造人民幸福,月牙漾绿,春光骀荡沸莺声。”春联巧妙地将标营门的“标”字融入其中,寓意着标营门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标志,彰显着时代的风采与活力。描绘了月牙湖地区春天美景,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幸福美好的环境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是乙巳蛇年,我的本命年,迎来了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次申遗项目的副标题是“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自2016年起,连续十年的“城门挂春联 南京开门红”活动创造性地将650多岁的物质文化遗产明城墙,和传承千年的书法、楹联、春节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融合在一起,这正是南京城庆祝传统新年,体现世界非遗版春节的特点“社会实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年味浓浓,明城墙挂春联不仅为南京增添了浓郁的新春氛围,更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世界非遗版春节的社会实践。回到家乡南京,收获满满,我快乐地将春节见闻分享给大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