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日晴明好 丰年信可期

隆瀟鋒

正月初八 谷日节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八,新年里第一个逢八的节日,在民间这天又叫顺星节,也是传说中谷子的生日,所以又被称为谷日节。传说女娲娘娘创造了万事万物。前七天创造出了六种家畜。第七天创造了人类,第八天,就创造了五谷杂粮来养活我们,所以今天是五谷杂粮的生日。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指的是稻、黍、稷、麦、菽。稻,稻米也就是大米。蒸米饭,炒米饭或者是做粥都可以。黍,就是黄米,叶子是线形的,煮熟之后是淡黄色,黄米适合做黄米糕,粘性非常大,如果煮五谷杂粮粥的时候一定要和小米区分开。稷,也叫粟就是小米,可以和大米一起熬粥。黍和稷虽然看起来很像,但确实两种不一样的谷物。麦,就是小麦,也包含燕麦等,在谷日节,给家人做饺子和面条吃,面粉都是由小麦做成的。菽。所有豆类的总称,包括绿豆、黑豆、红豆、豌豆、黄豆等等,谷日节这一天,给家人熬粥不妨在里面加上各种豆类。初八主要是吃“五谷”,而这里面大有讲究,知道祖辈的习俗之后,也就不能做错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宣宗《嘉禾图》</i></p> <p class="ql-block">俗语说:“初八晴,好年成”。在这一天里,民间不仅有观谷食谷的传统,还有观天象占谷的习俗。如果正月初八这天晴朗无雨,预示当年稻谷将获取大丰收;如果这天阴天或有雨雪,预示当年稻谷收成减半或绝收;对于正月初八的阴晴,民间也有“晴天十成收,阴雨五成收”的说法;由此可见,正月初八在民间算得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古代,谷日的习俗是对所有谷物牌位进行膜拜,这种习俗蕴含古人对农业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元人《嘉谷鸣禽图》</i></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八,是正月的第一个逢八日。自古以来,人们对“八”都特别重视,因为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八”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在很多成语中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八方来财”、“八星报喜”、“八面玲珑”等等。所以,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还是八仙节!在民间,"八仙节"这天要做到:一迎,一祭,一放,一忌。</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元人 《嘉禾图》</i></p> <p class="ql-block">一迎,迎接八仙。八仙是铁拐李、汉钟离、 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因为“八仙”不畏强权和富贵,经常会救济穷苦百姓,所以在民间,“八仙”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正月初八这天,很多地方都有祭祀“八仙”和“游八仙”的习俗。民间百姓要举行迎接仪式,准备好各种供品,四时果蔬,焚香点烛,去寺庙或者在家里举行仪式,迎接八位神仙的到来。希望仙人庇佑,人丁兴旺,财源广进。在民间,自古有"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一祭,顺星节。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崇尚神灵,他们认为自己的命运如何皆由神灵决定,并且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可被神灵看到。他们通过恭敬严谨的仪式与神灵交流,向神灵发出祈愿以求自己来年的好运与平安。在中国古代,天上星君也是神灵,古人把正月初八天上神灵下界聚会之时称为顺星节。道教说法认为,日、月、水、火、木、金、土、罗候、计都九位星辰轮流值年照命,轮到哪位星君值年,人一年的命运就由哪位星君决定。民间传说,每年的正月初八是“诸星下界”之日,人们要在这一天夜里举行祭星仪式,有钱人用108盏花灯,一般家庭用49盏,最少也是9盏,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叫祭星,接星,以祈求星君保佑来年的好运平安。但是在这一天里还是有一些禁忌的,比如在顺星节的晚上本命年的人是千万不能外出的,因为本命年之人命犯太岁怕会冲撞神君。在顺星节的晚上本命年的人必须守灯,灯油燃尽之时才能歇息。顺星节表达了古人们对来年顺利平安的美好意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吉利文化的一种表现。</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宋 钱选《分稻图》</i></p> <p class="ql-block">一放,放生祈福。正月初八,很多地方有“放生”的习俗,所谓的放生,是指这天要把家里养的鸟,鱼,龟等小动物,拿到野外放生。尤其是鸟,放生鸟类是希望,它们嘴下留情,不要过分的祸害庄稼。把家里养的宠物放归自然。表达好生之德,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祈福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选择放生,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因为这天还是顺星日,是希望星宿可以看到自己的善行,并能给自己和家人更多的护佑。</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宋人《安和图》</i></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在正月初八这一天,还有很多的饮食习俗。老人说:“初八三不吃,来年财运空”,老传统讲究“三吃四做三忌”,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八方来财。</p><p class="ql-block">三吃。一吃五谷饭。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粮食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食物。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老传统讲究这天要吃五谷饭,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这一天,人们会用家里的五谷杂粮,煮上一锅五谷饭,寓意:“五谷丰登,家庭兴旺,生活富足,不受穷苦之扰”。</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 沈周《稻田郭索》</i></p> <p class="ql-block">二吃吉祥果。在祭祀“顺星”和“八仙”时,人们经常会在桌子上摆上一些贡品。除了鸡鸭鱼肉之外,还会摆上一些寓意吉祥的水果。比如:桔子(大吉大利)、苹果(平平安安)、橙子(心想事成)、哈密瓜(甜甜蜜蜜)等等。祈求“顺星”和“八仙”赐福,能够在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生活富足,事事顺心。</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 张羽《瑞谷图》</i></p> <p class="ql-block">三吃元宵。俗语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正月初八是“顺星节”,顺星节有“祭星”的习俗,仪式后讲究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寓意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元宵既可以代表天上的星星,也可以代表家里的人丁。正月初八吃元宵,家人可以受到“星神”的庇护,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业有成,步步高升,财源不断。</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 蒋廷锡《四瑞庆登图》</i></p> <p class="ql-block">做四事:一祭谷神。正月初八为“谷日”,在古代这一天是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天气晴朗则表示当年会五谷丰登,天阴是欠年。我国地大物博,有些地方会在这天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祭拜,清晨要取五谷杂粮各一份,撒在田间地头,寓意五谷丰收。也有的地方讲究这一天不吃谷物,以谷物之日为尊,这些习俗都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 胤禛《耕织图册》</i></p> <p class="ql-block">二祭星君。民间传说正月初八日为“诸星下界”之日,所以人们会在这天祭拜星君,期待获得星君的垂佑。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谷满仓!</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 杨大章 《花鸟册 稻穗螳螂》</i></p> <p class="ql-block">三是开业大吉。正月初八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初八,鸿运当头的日子,有着“发财”的寓意,为了讨个好彩头,夺得开门红,很多商场和店铺选择在这一天开业开工,寓意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八方来财。</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宋 无款《稻田秋雀》</i></p> <p class="ql-block">三个禁忌,一忌米缸空着。正月初八这天,最忌讳的就是家中的米缸空着,以免一年之内有断炊之虞,在民间这叫聚财。女娲娘娘在大年初八的时候制造出了谷子,就是为了让人有饭吃,不会挨饿,希望香火能够传递下去。初八这天,要把家里所有的米缸,水缸统统装满,寓意财源满满,在新的一年中也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忌动剪刀动针线,剪刀针线,寓意“剪断”、“剪短”不吉利。三忌打破东西,这些都是不吉利的象征,会影响当年的运气。</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宋 吴炳 《嘉禾草虫》</i></p> <p class="ql-block">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这半月的时间,不仅讲究多,习俗多,禁忌也很多。这些风俗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是,正是这样中国年才有了年味,节俗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传统习俗就该得到尊重和传承。就像腊八节吃粥,大年初一吃饺子,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中国年的魅力所在。无论社会怎样变化,遵循这样一些老传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福。</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元人 《嘉谷鸣禽图》(局部)</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