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5日之旅(四)

沈志静

2024年9月25日,今日行程:<b>虎丘、七里三塘、寒山寺</b>。 在酒店用完早餐后,乘坐地铁前往<b>虎丘山景区</b>。 早上进<b>虎丘园区</b>的人还真不少,还有不少小学生们,大概是秋游,大家都有秩序的进入景区。 <p class="ql-block"><b>虎丘</b>,这座被誉为“<b>吴中第一山</b>”的古老名山,<b>虎丘山</b>古称海涌山,又名海涌峰。</p> “<b>虎阜禅寺</b>“<b>大山门</b>是虎丘景区的重要入口,高挂于山门内部的“<b>虎阜禅寺</b>”是康熙帝第六次来虎丘时御笔亲题。大山门有一幅对联:上联“<b>水绕山塘笑旧日莺花笙歌何处</b>”下联“<b>塔浮海涌看新开图画风月无边</b>”。 我们坐游览车从后山车道登顶。<b>虎丘山</b>有着“前山美、后山幽”的说法,后山脚下清清河水环绕,河中水菱浮面、河旁古木参天,大量的古树名木,樟、杉、柏、松、银杏、玉兰长势茂盛。掩映在丛林中有分翠亭、玉兰山房;揽月榭等景点。 <b>虎丘山</b>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于剑池两侧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b>虎丘寺</b>,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为其一大特色。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存青石小桥、石牌坊、湖石假山。<br> 穿过<b>“水云深处”门楼,</b>便进入了<b>虎丘塔景区</b>。 <b>虎丘山</b>风景名胜区是苏州市的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遇见当地小学生前来虎丘游览。 <b>苏州虎丘塔</b>又名<b>云岩寺塔</b>,是中国第一斜塔,被誉为“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是苏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b>虎丘塔</b>建于五代后周显得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已有千余年历史。塔高47.7米,(另有说法为48.2米),共七层八面,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的佛塔。 <b>虎丘塔</b>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每层外有回廊和飞檐起翘。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基不稳,塔身自明代起就逐渐倾斜,偏离中心高达2.34米,最大倾角达到了3度59分,又被誉为“<b>中国的比萨斜塔</b>”。</p> <b>“云岩寺塔重修碑记”石碑</b>:这块石碑立于塔前,记录了云岩寺塔的重修历史。 <p class="ql-block"><b>云岩寺御碑亭</b>(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b>御碑亭</b>在塔院东北角,大雄宝殿之后。亭中立有三块康熙的御碑、乾隆的御碑,碑均高一点二丈,宽四尺。中间一块阳面刻康熙诗一首,其他各面共刻有乾隆诗六首。</p> 从此处下山,这条是可以避开人流的好路线。 长廊两侧绿树成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p class="ql-block">“<b>近寐遥喧</b>”出于苏州<b>虎丘</b>景点<b>观苏台</b>的门洞上。字面意思是:近处安静得可以打个盹,远处却是一片喧闹之声。形容此处安静,与远处的人世间不一样‌。</p> 出门洞下走几步台阶便到了<b>虎丘风壑云泉</b>景点。 <b>苏州虎丘风壑云泉</b>是虎丘的一处著名景点‌。<b>风壑云泉</b>位于虎丘景区内,是虎丘十景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br>景点处云石壁立,古木参天,环境幽静,泉水潺潺,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p class="ql-block">石壁上刻有“<b>风壑云泉”</b>四字,笔法潇洒,据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增添了景点的文化底蕴‌。</p> 抬头望去只见一座拱桥高高飞悬在半空,飞梁渡涧,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像飘带倒挂下来。 <b>剑池</b>位于<b>虎丘山</b>内,池水清澈见底,周围山石嶙峋,环境幽静,充满了神秘色彩‌。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水质上乘,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三泉”‌。 苏州<b>虎丘剑池</b>是<b>虎丘山</b>的一大著名景点,相传为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墓穴所在‌。 <div>据传,吴王阖闾逝世后,其子吴王夫差为了纪念他,在此地挖池筑墓,并陪葬了三千把宝剑,因此得名“<b>剑池</b>”‌。<br></div> <p class="ql-block"><b>剑池</b>周围有多处石刻,其中“<b>虎丘剑池</b>”四个大字相传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或其子颜頵所书,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b>真剑池,假虎丘</b>”之说的来历。 走过<b>剑池</b>之后,就是一段下山路,中间会有<b>试剑石、石枕、憨憨泉</b>等小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b>虎丘山</b>下的<b>千人石</b>是虎丘的中心,大石盘陀数亩平坦如砥,中间两大块岩石凸起顶面平坦,四壁如刀削而成。相传晋代高僧竺道生从长安云游到此,于此石上讲经说法,下有千人列坐听经,故名“千人石”。<b>白居易</b>有诗曰:“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 <p class="ql-block">虎丘的<b>石枕</b>,又称“<b>枕石</b>”,相传苏州的才子唐伯虎携秋香同游虎丘。走累了的唐伯虎,便枕着一块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间便进入了梦乡。此时,另一位才子祝枝山也恰好来到虎丘,看到唐伯虎的睡姿,觉得十分有趣,便推醒了他。祝枝山兴起之下,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b>枕石</b>”两字,这块石头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相传,孙悟空听说王母娘娘要举办蟠桃会,偷取了正在打瞌睡的老寿星的蟠桃。老寿星一气之下追来,蟠桃掉落在地上,于是变成了<b>石桃</b>,为虎丘增添了一抹神话色彩‌。</p> <b>试剑石</b>位于苏州虎丘附近的上山路东侧,是一块巨石,中裂如剑截,酷似被人切开一样‌。传说吴王阖闾得<b>“干将”、莫邪”剑</b>后试剑所致的“<b>试剑石</b>” <p class="ql-block">‌<b>憨憨泉</b>,又称海涌泉、观音泉,是<b>虎丘</b>的一处珍贵名泉‌。相传此泉为梁代高僧憨憨尊者所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泉眼通海,四季不涸,泉水清澈甘淳,有“井底泉眼潜通海”之说‌。</p> <p class="ql-block"><b>二山门</b>为元代遗存之<b>断梁殿</b>,始建于唐、重建于元代(1338年),建筑结构继承宋式。斗拱雄健、翼角飞翘,外观古朴、庄重,是南方为数不多的元代木结构古建筑。之所以叫“<b>断梁</b>”是由于主梁由两段园木拼凑而成形似“<b>断梁</b>”。全殿无一金属构件紧固全为竹木钉,历经六百多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b>虎丘拥翠山庄</b>是苏州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坐落于虎丘的一处隐秘角落,紧邻古“憨憨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面积虽仅有一亩多,却以其独特的台地园林设计和精致的布局而闻名‌。</p> 园门的“<b>拥翠山庄</b>”四字据传为洪钧的妾赛金花所写,入口两侧园墙上有“龙、虎、豹、熊”四个大字石刻,为清咸丰八年桂林陶茂森所书,为园林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br> <p class="ql-block"><b>虎丘</b>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梁张种常称为“<b>吴岳之神秀</b>”,这一美誉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万景山庄位于“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东南麓。这里原来是东山庙遗址,是1982年建成开放的一座仿古建筑园林,为荟萃苏派盆景精华的专业盆景园,盆景之多列苏州市各园之冠。</p> <p class="ql-block"><b>塔影桥</b>位于虎丘山南麓,<b>万景山庄</b>门口。始建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由苏州知府任兆炯主持修建。桥北虎丘山云岩寺塔又近在咫尺,故命名<b>塔影桥</b>。</p> 该桥为南北走向,跨环山(虎丘山)河,结构为单孔花岗岩拱桥;桥栏雕刻精美,立柱顶端置有石狮(部分缺失),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桥南建筑有<b>塔影园</b>, <p class="ql-block"><b>塔影园</b>是<b>虎丘</b>的一处历史悠久的园林,历史上虎丘山下有两座塔影园,一座是蒋氏塔影园,另一座是代文氏塔影园。两座塔影园中文氏塔影|园已不见,蒋氏塔影园巳修复现在的塔影园。</p> 如今的<b>塔影园</b>,倚山环水,南为山塘河,北临环山河,东濒东山浜,还能借景虎丘,风景优美。 园内融合了文肇祉、顾苓、蒋重光不同历史时期的塔影园片段,汇成塔影八景,分别是寒塘、清泉、白石,塔影在池,云阳草堂,倚竹山房,随鸥亭,浮苍阁,塔影浜,锦帆经,塔影桥。 <p class="ql-block">‌<b>云阳草堂是</b>苏州<b>虎丘塔影园</b>内的一处重要历史景点。它最初由明末国子生顾苓购得文氏塔影园后重为葺理,并易名为“云阳草堂”‌。</p> 云阳草堂内建有松风寝、照怀亭、倚竹山房等诸胜,吸引了四方名士过虎丘时多来游赏‌。 消失超300年虎丘塔影园重现苏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b>浮苍阁</b>是<b>塔影园</b>内的一处重要景观。塔影园历史上由文肇祉在明朝中叶建造,原名为海涌山庄,后因园中可见虎丘云岩寺塔的倒影而得名。浮苍阁作为园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b>塔影园</b>作为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正在经历恢复和修缮工作,旨在重现其历史风貌。<b>浮苍阁</b>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得到相应的保护和修缮,以欣赏其古朴典雅之美‌。</p> 虎丘<b>塔影书苑</b>是苏州的一处历史文化景点,近虎丘山下。 <b>虎丘山风景名胜区</b>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虎丘山在内的苏州园林被命名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虎丘景区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b>虎丘景区</b>出来,走不多远便是<b>七里山塘街</b>。 <b>七里山塘</b>始建于公元825年,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开凿,并在河北修建了道路,称为“<b>山塘街</b>”。 <p class="ql-block"><b>山塘河</b>和<b>山塘街</b>全长约七里,因此得名“<b>七里山塘</b>”。</p> <p class="ql-block">‌<b>苏州商会博物馆</b>位于苏州七里山塘街内,是苏州商会的百年展览,也是苏州近现代商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p> <p class="ql-block">‌苏州七里山塘的<b>古戏台</b>,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仿唐式建筑。</p> 如今,<b>古戏台</b>的一楼展示了山塘的文创精品与党建风采,二楼则设有风雅的山塘茶室与琴川书店,为游客们带来文化的盛宴‌。 <p class="ql-block">‌山塘府邸坐落于苏州著名的千年古街——七里山塘东首繁华地段,是一家在原来明清会馆建筑冈州会馆基础上融入书香元素的特色文化主题酒店‌。</p> <p class="ql-block">苏州七里山塘的<b>御碑亭‌</b>位于<b>七里山塘景区</b>的入口处‌。御碑亭是一座四方亭,亭内有一块石碑,碑文是乾隆皇帝手刻的“山塘寻胜”‌。</p> 如今的<b>七里山塘</b>已成为苏州古城的一张名片,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 <p class="ql-block"><b>寒山寺</b>,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寒山寺</b>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历史遗迹和佛教文化的魅力‌。</p> <b>寒山寺</b>作为枫桥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其悠扬的钟声和唐代诗人张继的《<b>枫桥夜泊</b>》而闻名,诗句中的意境至今仍能在寺中感受到‌。并构成了枫桥独特的文化韵味‌。 <p class="ql-block"><b>枫桥</b>坐落<b>寒山寺</b>的北面,距山门不过百步之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市镇的形成和兴盛得益于古驿道和大运河,是汉唐以来苏州连接内地的交通干道。</p> <p class="ql-block"><b>枫桥</b>是一个单孔石桥,因为《<b>枫桥夜泊</b>》而声名远扬,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心中向往的地方,枫桥见证了姑苏城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苏州<b>普明塔院</b>是<b>寒山寺</b>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佛教文化传播的典范,寺内藏有珍贵的佛经和文物,钟楼上的“天下第一佛钟”更是其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b>听钟石</b>旁是<b>六角钟楼</b>,是人们熟知的听“夜半钟声”处。寒山寺每年除夕或元旦晚上都会举行敲钟仪式,钟敲108下,代表消除108个烦恼,寓意来年平安顺遂‌。</p> <div><b>寒山寺</b>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div> 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等是寒山寺的主要建筑‌。枫桥、梵音阁、华夏诗碑等也是游客必去的打卡点‌。<br> 以清代建筑为主,同时融合明清及唐代建筑特点,布局严谨且错落有致‌。 <p class="ql-block">苏州<b>寒山寺碑廊</b>是<b>寒山寺</b>内一处重要的文化景点,‌碑刻丰富,堪称碑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苏<b>州寒山寺</b>的福德主要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宗教氛围以及游客的祈福体验中‌。</p> <p class="ql-block">苏州寒山寺里面的铜狮子是‌寒山寺正殿露台四角各放置的一个铜狮子‌‌。它们与麒麟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尊贵的象征,常常被放置在重要建筑的入口处,用以驱邪避凶,招财进宝‌。</p> 铜狮子被游人摸到全身锃亮锃亮,与佛结缘。 <p class="ql-block">苏州<b>寒山寺普明宝塔</b>是<b>寒山寺</b>的标志性建筑。它高42.2米,共5层,呈正方形,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刹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塔外四周挂有108个风铃,塔内各层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临‌。</p> <p class="ql-block">“<b>妙利宗风</b>”不仅是对<b>寒山寺</b>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其禅宗风范和佛教精神的彰显。它让游客在参观寒山寺时,能够深刻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刹的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p> 步出<b>寒山寺</b>,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