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19年),最初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和希迁创建了寒山寺,并赋予了这座寺庙深厚的文化底蕴。寒山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其历史遗迹而被列为中国十大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在文化上因其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这首诗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极大地提升了寒山寺的知名度。</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俞樾手书《枫桥夜泊》诗碑,是寒山寺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1月25号上午来到寒山寺,由于找停车场,我们停车的位置正好是寒山寺南门。一进大门,迎面就是令人震撼的世界上最大的诗碑——俞樾题写的《枫桥夜泊》,诗碑后面就是最大的红木钟楼,钟楼里悬挂的就是最大的佛钟。</p> <p class="ql-block">华夏第一诗碑</p><p class="ql-block"> 最大的诗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总高:15.855米,碑身尺寸:10.21 5×5.319×1.281米。该诗碑选用山东嘉祥石,整体由碑帽 、碑身和碑座组成 ,正面刻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俞樾书唐·张继 《枫桥夜泊》 诗, 背面刻有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007年6月30日置于苏州寒山寺大钟园。</p> <p class="ql-block">诗碑前面是俞樾题写的《枫桥夜泊》,背面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早的题诗,已经被毁。</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征明的题诗,也只剩几个字。</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镇寺之宝俞樾题写的诗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曲园主人——俞樾,据说,老人题完诗碑后六个月就离世了。</p> <p class="ql-block">最大的红木钟楼</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的最大佛钟被称为“天下第一佛钟”,重达108吨,钟高8.588米,钟底裙边的最大直径为5.188米。这口大钟位于寒山寺钟楼,钟面主体铭文为《大乘妙法莲华经》,共有69800字,整个钟面上铭文总数为70094个字。此外,钟裙边上还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彰显着古朴典雅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亲自体验一下敲钟的感觉。梵音遍传,余音不绝。</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枫桥夜泊,就在大运河边上。</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诗人张继的雕塑就横卧在运河边上,神情凝重,似乎能体察到处于安史之乱的他停泊在枫桥,夜晚听寒山寺的钟声凄凉与孤寂。</p> <p class="ql-block">枫桥的对面就是寒山寺,黄色的墙面非常醒目,黄色与四周的绿树相映衬,庄严、神圣、尊贵之气充溢其中。</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被称为“和合祖庭”,供奉的是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他们被称为“和合二圣”或“和合二仙”。</p><p class="ql-block">“和合祖庭”四个大字镶嵌在黄墙黛瓦之中,给人一种尊贵、祥和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和合祖庭”意指和谐、团结之地,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象征意义。寒山与拾得大师因其智慧圆通的风采,被后世信众尊称为“和合二圣”。他们的事迹与传说体现了和谐、和平、融合等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因此寒山寺被誉为“和合祖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寒拾殿供奉的就是这二圣,他们被成为爱情之神,如果想求姻缘和家庭和睦的,到寒山寺是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进入寒拾殿,正厅有一副楹联:“座上有寒山拾得,仍是钟声敲佛地;庭中无杂垢嚣氛,何须月影锁禅门”。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祥和吉庆的象征。寒山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诗集》存世,诗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后人又收辑拾得的诗附于其后。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寒拾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p> <p class="ql-block">寒拾遗踪</p><p class="ql-block">现在寒山寺有几处胜迹,相传就是寒山拾得的遗踪。最具代表性的是寒拾泉,在寒拾殿前院落内的西北角毗邻长廊有一方形石护栏,栏身饰以莲叶,栏柱雕以莲花。莲花是佛教的意象,在佛教的世界里,莲花图像四处可见,象征着清静无染,离尘脱俗。护拦之中有一口古井,至今井内有水,井口题"寒拾泉"三字。相传这是寒山拾得共同挖的井,供寺僧饮用。</p> <p class="ql-block">路边花坛里花叫羽衣甘蓝,很美!</p> <p class="ql-block">很浪漫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北方是冰天雪地,在这里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寺庙里的菜园</p> <p class="ql-block">菜园里季羡林的题写的《枫挢夜泊》。没有来这里之前,脑子里只有寒山寺这几个字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背得滚瓜烂熟诗句。来到这里,走在唐朝诗人走过路上,桥上,听着张继听过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与古人来了一场灵魂的碰撞。寒山寺的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诗意,浸润着古今中外,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