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西北畅游行 十五,七彩丹霞

徐风微微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p><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景区位于甘肃省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东距张掖市区4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该景区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称奇,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较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p> <p class="ql-block">名人赞丹霞:</p><p class="ql-block"> 2016年,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先生看到此景欣然作诗一首:“七彩罗裙百色冠,三千佳丽列仙班。莫吸张液双无海,一片丹火巨澜”,对七彩丹霞色彩之冠,规模之大进行了高度颂扬。</p> <p class="ql-block">七彩飞霞:</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典型的单斜山地质层,形成至今约有6000万年,主要由薄层状泥岩、砂质岩及页岩组成,红、黄、紫、绿、白、灰等色彩层次分明,气势恢宏,正如“女娲补天遗彩石,织娘浣纱添彩衣;谁持彩练当空舞,金乌晨昏来添趣。</p> <p class="ql-block">单斜岩层(丝绸天路):</p><p class="ql-block"> 距今1.37~0.96亿年前,这里是湖泊环境,形成了含不同矿物质的水平泥岩、砂质泥岩。受到距今约0.80亿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的挤压变形,这些岩层由水平变为朝东北方向倾斜,地质学上把这种朝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3600万年以来的拾升和剥蚀作用使其暴露地表,后受长期风化的影响,使得这些含不同矿物的岩层呈现多彩的颜色,随地势起伏如彩色丝绸。因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故被当地人称为丝绸天路。</p> <p class="ql-block">七彩仙缘台(睡美人):</p><p class="ql-block">构造运动使山体表现为单斜山和单斜群峰,由于该地层极易风化,形成了圆浑丘陵状的地貌景观。地形分割了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仿佛大自然孕育的美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千世轮回中七彩仙袂化作山峰,守护着长眠于此的丹霞姑娘。该观景台主要有睡美人、夕晖归帆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大扇贝:</p><p class="ql-block">本处的泥岩、砂质泥岩形成于距今约1.37亿年前~0.96亿年前的湖泊中,其后受到距今0.80亿年前挤压作用的影响,原来水平状的岩层变为朝东北方向倾斜。3600万年以来的拾升和剥蚀作用使这些地层露出地表,后受长期的风化切割,被改造成一面陡、一面缓的山丘,地质学上将这种地貌称为单斜山或单面山。该处单斜山缓坡面上的彩色岩层犹如扇贝花纹,被当地人称为大扇贝。</p> <p class="ql-block">裕固流苏:</p><p class="ql-block">在距今约1.37亿年前~0.96亿年前形成于湖泊中的彩色泥岩、砂质泥岩中,含大量易溶于水的碳酸盐类物质,使得这些彩色泥岩受风化、水的溶蚀作用后,溶蚀的残存物质沿着顶部凸出的陆壁向下缓慢流动并逐渐凝固,形成长约10m~30m的泥挂,彼此相连,形似裕固族服饰中的流苏。</p> <p class="ql-block">赤壁长城:</p><p class="ql-block">距今1.37亿年前~0.96亿年前,这里是湖泊环境,形成了含不同矿物质的水平泥岩、砂质泥岩,距今约0.80亿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对这些岩层进行挤压而变形,岩层由水平变为朝东北方向倾斜。距3600万年以来,这里以拾升和剥蚀作用为主,这些岩层露出地表,岩层受长期的风化切割,使得岩房相对较硬的砖红色泥质粉砂层残留在山脊上,宛如连绵起伏的长城,故称赤壁长城。</p> <p class="ql-block">七彩虹霞台:</p><p class="ql-block">彩色丘陵景观受白垩系中下统中沟组地层的控制,呈环状分布,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及页岩互层。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杂色疏密相生,组合有序,极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犹如虹霞洒落山丘之上。该观景台主要有神龙戏火、神龟问天、小布达拉宫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红层:</p><p class="ql-block">张掖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都是距今约1.35亿至6500万年前形成的白垩纪“红层”中发育而来的。红层主要由砂岩和粘土岩构成,它是远古地质时期,内陆河盆地中的泥沙沉积物形成的岩层,因当时处在炎热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中的铁多被氧化成具有红色色调的高价铁,从而使岩石也变成了红色。</p> <p class="ql-block">褶皱</p><p class="ql-block"> 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褶皱的基本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时代中间新两侧老,称为向斜,岩层向上弯曲,岩层时代中间老两侧新,称为背斜。</p> <p class="ql-block">神龟问天</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彩色泥岩、砂质泥岩形成于距今1.37亿年~0.96亿年前的湖泊中,受距今约0.80亿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影响,这些岩层被挤压而变形,岩层由水平运动变为朝东北方向倾斜。3600万年以来的抬升和剥蚀作用使这些岩层露处地表,受长期风化和切割的改造,彩色泥岩中相对较硬的褐色砂岩残留在浑圆的彩丘顶部,如一只头部上扬的乌龟,形成了独特的象形石。</p> <p class="ql-block">灵猴观海:</p><p class="ql-block">由于岩石的风化差异性,相对坚硬的褐色砂岩因抗风能力强而被残留在顶部,在东侧平缓岩层的衬托下,近于直立的岩层作为褶皱的一翼,犹如“灵猴炼狱出重山,坐观火海不知年;金睛火眼看兴衰,几经沧海变桑田”。</p> <p class="ql-block">七彩锦绣台</p> <p class="ql-block">七彩虹霞台</p> <p class="ql-block">七彩云海台</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