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江水

清风阁阁

<p class="ql-block">  人生总有许多惊喜是你意料之外的,某日我和家属原本只是计划去金东大桥走一趟的,竟然在到达目的地后,收获了意外惊喜,一个收藏许久的执念有了回响。</p> <p class="ql-block">  金东大桥是连接四川会东和昆明东川区的一栋大桥,地图显示距离县城55公里,但因弯多路险,开车大概要1.5个小时左右。车一路向下,走过一道弯,又一道拐,像我们的人生,解决一个难题,另一个难题又浮现出来,一生都在升级打怪中。不知走了几弯几拐,心心念的金东大桥终于在眼前呈现,同时呈现在眼前的竟然还有一片别墅区,白底红顶的房子,整个造型看起来像一条船。经询问买水果得知,小镇叫阳光格勒滨湖小镇。第一次遇见滨湖小镇是在抖音上,视频中的小镇三面环江,蓝盈盈的水,蓝盈盈的天,水天相映间白墙红顶的房子像开在江上的花朵。算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这个我收藏了想要找机会去看的小镇,竟然无意间邂逅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金东大桥上遥望小镇,好似一张大船安静地依偎在金沙江畔,犹如一个乖巧的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全程走完金东大桥后,我们迫不及待开车进入小镇。刚进小镇临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临港小学等配套设施一一映入眼底。阳光格勒滨湖小镇的标识牌醒目的立在入口处,像临窗而坐的母亲等待着她的孩子一样,它也静默地等候着来小镇的每一位客人。进入小镇左边,整齐划一的小别墅一栋一栋地呈现在眼前,它们与主人一道守护着这一江碧水,一片蔚蓝。</p> <p class="ql-block">  小镇入口右边是一个大大的沙滩,一块临港左岸的牌子上写着沪滇合作的字样,原来远隔几千公里的繁华大都市上海,也曾为建设这个美丽的小镇添了砖瓦。几个彩色气球像几朵花盛开在灰蒙蒙的天幕下,与蓝色海水形成视角冲击。沙滩上停着一张叫“红迹”的船,像一个士兵,守卫着茫茫无边的金沙江,守卫着沙滩上嬉戏打闹的孩子。又像一本厚重的书,等着过往的游客翻开一段“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历史画卷。孩子们在沙滩上玩气垫床、滑梯、碰碰车,笑声一串一串传来,近的洒落在柔软的沙滩上,远的飘到蓝盈盈的江水中。大人们坐在沙滩椅上或看江水,或玩手机,或喝茶聊天,或闭目养神,忙碌了一年的游客,在这里卸下身上的铠甲,把自己融入在这茫茫的江水中,获得再一次启程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走在环湖路上,沿江两岸一山连着一山,荒芜的山上鲜有草木,似乎这一方水土的灵气都被这一江水夺走了。水面平静如镜,几乎没有波澜的湖面,如同镌刻在小镇居民心中那片宁静和温暖的所在,虽然经历了搬迁的种种阵痛,但在这片蔚蓝的湖水前,曾经痛失家园的撕扯终将被岁月抚平。若干年后提起过往,也不过是一声喟叹,像鱼儿在水中吐出一串泡泡,轻飘飘的落在岁月的长河中。天灰蒙蒙的,路上行人稀少,一个穿黑色羽绒服的中年人,把鱼钩远远的抛出,等着愿意上钩的鱼。“钓到鱼没有”?“没有”。简短的交谈后,他继续等着上钩的鱼,我继续欣赏湖中景色,我们都把自己藏起来,像鱼儿藏在水底一样,试图躲避带着鱼饵的钩子。我顺着环湖路静静的走,关闭手机里的音乐,甚至连录视频和拍照的欲望也一同关闭。把所有的情绪都安住于这一江水流水中,波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粼粼湖水不时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像是在诉说着小镇的昨天今天。</span>在这里,我邂逅的不仅是一江水,更是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诗篇,它们被装在时间的漂流瓶里,随着江水飘啊飘,飘向一个遥远的未知。</p> <p class="ql-block">  三两两的行人,不时从身边经过。手牵手的小夫妻,牵着孩子的母亲,搀扶着老人的中年男子。其中一对男女,应该是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吧,男孩子不停的变换着姿势给女孩子拍照,女孩时而低眉望着江水,时而抬眼望着灰色的天空,时而把目光远远抛向远方,男孩始终一脸平和,耐心的为女孩拍照。合拍时,两人不断调整姿势,想把他们年轻的容颜和清悠悠的水一同装进手机。我主动要求为他们拍照,两人不停的在我面前摆造型,牵手的、相依相偎的、背靠背的。女孩子要求为我拍照时,我拒绝了她的好意。告别后我继续环湖行走,把两个热恋中的孩子远远抛在身后,把一段曾经生机勃勃的岁月也抛在身后。但愿落花有意,流水也有情吧,我默默对自己也对牵手而行的孩子说。</p> <p class="ql-block">  环湖一圈后,我走进小镇居民区,300多户人居住的小镇规划整齐,异常干净。在一个名叫清风长廊的亭子里,坐着几个聊天休闲的人。在与他们闲聊中得知,这个小镇属于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社区。小镇所在位置以前全是土地,他们是沿江而居的居民。因修建白鹤滩水电站,河水淹没了他们的村庄、土地、房屋,作为库区移民搬迁到此,这小镇是他们唯一保存下来的财产。我说:“挺好啊,政府给你们盖了新房子,环境好,孩子上学也方便”。一个40多岁的女人说:“我们以前有好多土地,可以种植琵琶、香蕉、橙子、橘子、桃子、小枣、甘蔗等许多经济作物,一家老小的家用全靠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现在倒好了,土地没得了,坐吃山空”。谈及房子安置及土地补偿问题时得知,小区别墅也是按照人头分配,一个人分配一个人的面积,两个人分配两个人的面积。亭子里的四五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讲述搬迁后的种种。有说土地征收了没有土地种植的,有谁土地征收补偿款太低的,有说孩子上学挺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  除了随口附和,我说不出其他的话语。游客眼中的小镇是家以外的诗与远方,是灵魂幽居之地。小镇居民想到的是他们被洪水淹没的家园以及未来的生存。想起前段时间因为单位分流,可能面临去另一个单位时心中的忐忑,对这些闲聊的陌生人心中多出一份疼痛与悲悯。在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作为个体的人谁又不是轻如鸿毛,卑如蝼蚁。靠地吃饭的小镇人,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再也长不出一个琵琶,一根甘蔗,一个小枣,一个香蕉……被迫卷入历史发展滚滚洪流中的他们,在往后的岁月里,每每想起他们被淹没的土地、家园,以及他们伺弄了一辈子的牛羊、瓜果、蔬菜,想必还是会有隐痛吧。</p> <p class="ql-block">  天渐渐黑下来了,再美的景色也装不满胃囊,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一个写着大锅牛肉米线的店前,滚烫的牛肉汤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15元一碗的米线分量很足,滚烫的汤加上油乎乎的辣椒末和白生生的蒜末,坐在湖边吃上一碗,十分惬意。态度温和的老板娘听到滴一声付款成功的消息后,大声说“欢迎再来啊”。</p> <p class="ql-block">  开车返城途中,小镇的灯盏已经次第亮起。车过小江大桥时,回头望小镇,星星点点的灯盏落在江面上,像一颗颗星星落在遥远的银河,闪烁的灯火,像金沙江的眼睛,在万籁寂静的夜里守护小镇人民。每一盏灯火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未完待续。“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别离后,何日君再来”,温柔的旋律响起来,看了美景吃了美食的我归心似箭。不自觉加大油门,小镇渐渐落在身后。随着光阴的流逝,今日所见将会成为记忆中一个点被岁月慢慢消磨。也许我还会再来,也许不会了。唯有这一江碧水,不改来路,不问归途,默默的流向远方,远方……</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