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乡的两棵花红树</p><p class="ql-block"> 故乡坐落在怒山山脉的一个山沟沟里,盛产一种特别的水果叫花红果,就是《千字文》里讲的果珍李奈的奈果。</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初四,听村里一位88岁高龄的老者讲了一个关于花红树的故事,感触很深,作文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人说他还是七八岁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了,那时还是旧社会,交通不便,山村闭塞,文化落后,穷人物质匮乏,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富人也只能是自给自足,能吃得饱饭穿的暖。一年四季可以吃到的水果只有桃子、李子、花红、冬梨。</p><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一户住在村东头,一户住在村西边,每家牛圈后面都有一个大园子,园子里面都栽着几棵很粗很大的花红树(古代称奈果)这种水果在当时很稀有,一个寨子就有那么几棵。每当农历7一8月份,花红树枝头挂满了花红果,那果子有的翠绿色,有的绿中带红,有的变成了粉红色,有的变成了深红色,看着就想吃。那时候小孩子没东西可以吃,老是想方设法到这两家人的果园里去偷摘花红果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西边的那家人,有一天早上,女主人见小孩来捡掉在地上的花红果时,对着那些小孩就骂,男主人杵着拐杖连忙跑出来对妻子说:“昨夜下大雨,果子熟透掉到地上,我们家又吃不完,小孩子就喜欢吃这几个果子,不准骂人了,回去!回去!”转身和气对那群小孩说:“不 要怕,地上的捡完了还不够吃,就到树上摘,要慢些,不要跌倒,注意安全。”从此以后,村里的那些小孩、大人都经常到村西边捡花红果吃,他们再也没有听到过女主人的谩骂声了,女主人还不时摘些熟透的花红果送给四邻尝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树东头的这家人,也是有几棵粗大的花红树,每当花红果成熟的季节,主人家就在树根上捆上一捆黄果刺、木瓜刺、倒钩刺,防止小孩上树偷摘果子吃,同时在园门拴上一只恶狗,绳子放得老长,防止小孩大人偷捡掉在地上的果子。如果有小孩强行拿着竹杆去拔两个果子吃,男女主人听到狗咬就快速跑出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恶骂。从此以后,一到花红果子成熟的时候,小孩、大人都不敢从他家园边过路,怕狗咬,怕被无缘无故骂一顿,都要绕一个大圈圈去干活、走访亲戚,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方便。当时村上有个文化人就说了一句:“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恶人作恶终到头,善人行善留子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人说,那时他还小,不懂得其中深奥的道理,而今已活过八十多年了,该看的世景也看到了,终于知道了:恶人作恶天来收,一收让你子孙稀,二收让你无后人,从此恶行到了头。</p><p class="ql-block"> 果然村东头那家人走到今天,子孙东走西游,尽出些二愣子、老憨包,在村里成了不入流的人家。而村西边那家人,到如今子孙兴旺发达,在社会上都有成功人士。真验证了那句“善人行善留子孙”的诗句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书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诗曰:欲昌后裔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又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p class="ql-block"> 安邦加文言: 善心结善缘,善缘结善果。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善恶有报,日月可表,天地为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故乡的两棵花红树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人生在世要多栽花,少栽刺。</p><p class="ql-block"> 2025.02.03晚上9点安邦加文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