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银盏

九阁

<p class="ql-block">  银盏,一种由银制成的器皿,通常用于盛装液体。影视上,常见一些少数民族的人身着民族盛装,用银盏敬酒献给他们心中的英雄。年幼时,每当看到这场景便想也能拥有一只这样的银盏,留作长大后结交朋友用。</p><p class="ql-block"> 但随着年龄渐渐长大,觉得小时候的想法非常幼稚,对银盏也失去了兴趣。没想到,工作之后的一次内蒙行,同学巴特却圆了我的儿时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巴特是我在京读书的大学同学,全名铁木·巴特,蒙语意为草原雄鹰。他身材魁梧,肩宽胸阔,气质儒雅,身上透着一股书卷气。上学期间,同学们都愿接近他,他的到来有时往往会给你一个小惊喜。掌管信箱钥匙的他,有时真的会在你思念家人的时候悄悄地递上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同学们天南海北各奔东西,再想见面十分不易。2006年5月,出差包头终于与他一见。临别时,他送了我一只银盏。</p><p class="ql-block"> 这么珍贵礼物,岂能用来喝酒,而是放在书橱里珍藏起来,因为它鉴证着我与巴特同学一段真挚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但是,没想到在这之后的一次酒宴上,它却派上了用场,成为连接兄弟单位友谊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 由于业务交流的需要,几个月后,对方单位也派人来我单位考察。送别时领队遗憾地说,来时带一只银盏就好了,好用我们的方式表达谢意。负责接待的我听后便说,我有一只银盏可借你们一用,前提是用后需还。这样,我把这只银盏悄悄地借给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马背上的民族对银盏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很会用它。他们高举银盏,载歌载舞,一会儿敬酒,一会儿祝酒,宾主心灵交融,大家双手紧握,久久地不肯松开。</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的亲家也在内蒙,2013年秋,外孙即将上学,考虑到上学后便以学业为重,七月中旬便带着外孙去看望他的爷爷。这样,在包头我与巴特再次相见。那晚,他请我吃正宗的烤羊腿。酒馆里,我俩相向而坐,涂抹好调料的羊腿吊在中间,炭火烧得通红,热浪升腾,烤得羊腿滋滋冒油,不一会儿香味弥漫开来,滴落的油脂落在炭火上闪着嫣红的火苗,羊肉的香味更加浓郁。我俩用刀不停地片下烤熟的羊肉,蘸着佐料塞入口中,外焦里嫩的羊肉嚼在嘴里那叫一个香。当然,没有大块朵颐那么畅快,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我俩边吃边唠,有着说不完的话语。这时,眼眶湿润的我突发奇想,要是把那只银盏带来多好哇,用银盏献酒敬巴特,该多么有仪式感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用什么方法表达谢意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心中始终要有同学情谊,只要心存这份感情,不管相距多远,同学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上的便利,我获得的同学电话号码较多,这样便拉起了一个同学群,以方便同学间相互联系。随着同学们不断地加入,前年十月,有同学提议返校相聚,我也是积极响应。不曾想,临行前脚踝受伤,一瘸一拐地行走十分不便,便蒙发了放弃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想法告诉了巴特后,他沉思一下说:毕业后同学们首次聚会十分不易,到京后车接车送,你看可行?</p><p class="ql-block"> 巴特身在内蒙,如果这样做意味着他将提前返校,找在京的同学安排车辆接我,无形中给聚会又增添不少的麻烦。之后,又有不少同学陆续电话慰问我,一是了解伤情,二是关切地问我能否进京一聚。面对同学们的盛情和期盼,我咋能轻言放弃,错失与同学们相聚的难得机会。于是,不再犹豫,果断地跛脚前往。尽管回来后又躺在床上几日,直到至今脚伤仍未全愈,还不敢远行,但毫不后悔,因为心中没留遗憾。</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割不断的同学的情,令我不禁又想起了那只银盏。</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