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 身世探微</p><p class="ql-block">徐之才(492年-572年),字士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出生于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称“东海徐氏”,貌似与现江苏赣榆的徐氏东海堂有着重要的渊源。他出身于医学世家,祖父徐謇和父亲徐文伯都是著名的医学家。徐之才自幼受到良好的医学教育,继承了家族医学传统,并在北魏、东魏、北齐三朝担任御医,因其卓越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而备受尊崇。他不仅是东海徐氏家族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被公认为南北朝“北派医学”的代表人物,其“十剂理论”至今仍用于中医教学。</p><p class="ql-block">2. 擅长主治</p><p class="ql-block">徐之才擅长药物学和方剂学,尤其在药物配伍和应用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精通针灸学,在针灸治疗方面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徐之才的医术全面,不仅擅长内科、外科,还精通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 医学成就</p><p class="ql-block">徐之才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药对》上。这是一部关于药物配伍和应用的专著,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禁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药对》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徐之才还在针灸学方面有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针灸治疗方法。</p><p class="ql-block">4. 对现代中医学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徐之才的医学思想和实践对现代中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药物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经验为现代中药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徐之才强调的“辨证施治”的理念,以及其“十剂理论”和针灸学研究成果,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教学中仍被广泛应用,他的针灸学研究成果也为现代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5. 历史与后世评价</p><p class="ql-block">徐之才的医术和医德在历史上备受推崇,许多名人和文献都对他有高度评价。《北齐书》中称其为“医术精微,冠绝一代”;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多次引用徐之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尊为“北齐医圣”。宋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也对徐之才的医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齐有徐王,集验有方”。倪海厦也曾在其讲座或课堂上多次提及徐之才,曾就“十剂”论述“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的“十种治法”。</p><p class="ql-block">总之,徐之才不仅在南北朝时期享有盛誉,他的医学成就和思想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