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书画辞赋赏析文学第七十九期

金秋雅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诗词书画辞赋赏析文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十九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定风波·看喜鹊争巢之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恩师郭振海(96岁仙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劫后故园乔木稀,止栖不乏筑巢枝。何必此枝偏赏识,争得,无休斗到羽毛飞! 既否鸤鸠穿穴属, 同族,雁行同出应同归。春到寒林皆勃勃,凭择,郊原尽是绿罗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注:选自恩师郭振海诗词集(存真点滴)第5页,作于1947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组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钱吕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之十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浩浩阴阳可奈何,人非金石是非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吟赤壁船头赋,明月何曾逐逝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之十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柏为薪丘作田,欲归故里惜无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不见阴阳催短景,但知望月几回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之十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如流岁月不回流,百岁常怀千岁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行乐寻时乐安在,却将无奈挂心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之十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寻寻觅觅影无踪,唯有蝼蛄应暗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从此早眠无早起,心期好梦再相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之十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孟东寒气亦寻常,辗转愁多夜未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斗横斜知日出,金风落木菊花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之十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端绮自远方来,文彩鸳鸯慰永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迢递关山犹咫尺,合欢被暖散阴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古诗十九首之十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月光何事照罗帷,漠视他乡是与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出户彷徨日高起,却疑旭日是余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丹徙长山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郭春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巍巍寺庙倚青山,阵阵松风拂壮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法鼓犹敲惊浊世,金钟撞击震尘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登临僧阁霞光照,似踏祥云佛国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雕砌高阶飞画角,楼台烟锁远人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道是“随便”,却是重心</b></p><p class="ql-block"><b>——散文《随便找个自己的座位》示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钱吕明</b></p><p class="ql-block"><b>示读文</b></p><p class="ql-block"><b>随便找个自己的座位</b></p><p class="ql-block"><b>刘湛秋</b></p><p class="ql-block"><b>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你一个位置。</b></p><p class="ql-block"><b>你在办公室,你在山中的茅舍里,你在火车上,你在公园的湖畔,你在豪华的别墅,你在街心的一角,你在舞台的中心,你在拥挤的观众中……</b></p><p class="ql-block"><b>总会有你的位置,无论这个位置是大是小,是重要还是平凡,你总有一个位置。</b></p><p class="ql-block"><b>你失去社会的位置,失去职业的位置,或是失去爱情的位置,但最终还会剩下……</b></p><p class="ql-block"><b>一个大自然赋予你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b>只有你最终离开人世,属于你的位置才消失。当然,这么去理解是非常消极的。</b></p><p class="ql-block"><b>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力。</b></p><p class="ql-block"><b>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刚从原始的动物状态进化出来,位置的问题,也就毫不留情地摆在生存的空间之上。如果你是酋长或部落统领,你的位置立刻显赫了,你瞬间与众不同,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立即享有特殊的待遇。奴隶会羡慕苏丹的后宫,百姓会胆怯红色的宫墙,教徒会膜拜梵蒂冈的圣殿。</b></p><p class="ql-block"><b>某种位置代表着权力,也是利益上及精神上的满足。</b></p><p class="ql-block"><b>在位置的争夺中,演出了多少或残酷或惊险或诡谲或绮丽或悲壮或忧伤或英武或卑琐的故事,所有的历史为此而形成,所有的艺术为此而丰满,人类故而光陆怪离,不可理解而又能演绎得头头是道。</b></p><p class="ql-block"><b>而另一种争夺则如水下的暗流,表面亦如晴朗的天空,一汪平静的湖,那是精神领域中的角逐。一部书的诞生,一项科技的孕育,一种表演技巧的攀登,都在不断地变换着人与人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b>还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位置。也许,它属于天然的成分更多一些,但也不尽然,往往也充满了戏剧性的痛苦和残忍。</b></p><p class="ql-block"><b>总之,争夺充满了人生各个层面,如果是单纯的争,气氛多半会平和的,而如果是复杂的夺,就必然充满硝烟味。“两虎不同笼”,“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就赤裸裸地表现出人的特性和对位置的贪婪追逐,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时,项羽在路旁观看,立即说“彼可取而代也”,就是这种心态的绝好写照。一个位置,有你无我,在今天的现实中,这种状况依然延续。大至总统、议员,小至一个科长的位置,也莫不有幕内幕外的故事,东西方皆如是。</b></p><p class="ql-block"><b>中国人对位置看得更重,更偏狭,甚至座位、座次都斤斤计较。《水浒传》里的卢俊义未上梁山之前,第二把交椅只能空着,中国人吃饭,座席也分出主次,马虎不得。这种观念,渗透至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毛孔。</b></p><p class="ql-block"><b>位置的问题,使我们本来就不轻松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累度。</b></p><p class="ql-block"><b>漫步在大自然的怀抱,徜徉于潺潺流水声中,我常常为大自然的和谐感动,各种奇丽的鲜花径自开放,它们占有自己的位置,却无意于身旁的鲜花。各种伟岸的树生长着,它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们的根须互相交错。当然,在动植物界也还是有天然的生态平衡,但那是为大自然所选择的。</b></p><p class="ql-block"><b>我们能否更靠近自然呢?人类正处于从童年走向青壮年这样庄严的时刻,我们这般高意识的生物总该更懂得如何处理自身弱点。至少,我们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啊。</b></p><p class="ql-block"><b>做为一个人,我们存在了,就有存在的权力,也就有占一个位置的权力。</b></p><p class="ql-block"><b>但是,我总在思索,怎么才能更轻松更加和谐地生活。</b></p><p class="ql-block"><b>其实,我们只需找到一个支点,找到内心平衡的支点。这就是说,重视自己,发展自己,但不去争夺什么位置。只要你自己感到舒畅,什么位置都是可爱的。你上班八小时有自己的位置。八小时外你有一个更宽阔、更随意的位置。这不是号召退归山林,与世无争,而是真正认识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当我们的自身价值发挥出来时,我们总会有一个位置,尽管我们并非渴求这些。我们会活得很充实、很轻松。我决定这样去生活。</b></p><p class="ql-block"><b>漫长的人生岁月使我愈来愈懂得,重要的是减轻身上的负载,包括心灵上的负载。</b></p><p class="ql-block"><b>悄悄地让出多余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b>为心灵轻松而宁愿远离。</b></p><p class="ql-block"><b>这是两年前写的一首诗的其中两行,这种心态帮助我逐步走向真正的人生,虽然为时晚了一步。</b></p><p class="ql-block"><b>悄悄走进人生的露天剧场,环顾偌大的中心舞台,随意穿过圆形看台, 剩下的空位中,我只随便为自己找一个座位……如果没有空座,那我就在后排或过道中站着……</b></p><p class="ql-block"><b>阅读过程</b></p><p class="ql-block"><b>读刘湛秋的《随便找个自己的座位》,立即就被作者的潇洒劲儿所吸引。刘湛秋是著名诗人,他的诗质朴凝炼,情理兼备,这篇散文的题目,就颇有现代诗的意味,可见诗人写散文,只是换一种形式写诗,或者是把他的诗情理趣稀释在不分行排列的文体中。</b></p><p class="ql-block"><b>读完全文,发现全文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是“位置”,“位置”和题目中的“座位”是一个概念,可见“位置”或“座位”是作者谈论的重点。对题目略加分析便可发现,题目的主体是“找座位”,“随便”则是状语,表明“找”座位应取的心态,题目的洒脱劲儿全在这起修饰作用的状语上,要不然,“找”便成了全文的重心,孜孜以求,哪里还有一点超脱的影子呢?</b></p><p class="ql-block"><b>“随便”,才是全文的重心。不妨把全文再读一遍。</b></p><p class="ql-block"><b>“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你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是自然形成的,“只有当你最终离开人世,属于你的位置才消失。”这样的“位置”是无须去“找”的,哪怕是“随意找”。因为,即使你是一个乞丐,一个囚徒,甚或是一个植物人,你依然会有自己的“位置”。“当然,这么去理解是非常消极的。”作者否定了这种对“位置”的理解。确实,如果人人对“位置”都是这种态度,还有什么积极的人生可言呢?</b></p><p class="ql-block"><b>否定了消极的人生态度,自然要转向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谈论。果然,作者开始强调“位置”的重要性了:“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力。”“位置”既然如此重要,人们当然应该理直气壮地去“找”自己的位置,去为自己应有的“位置”而奋斗了。可是,从原始社会到现实社会,从世俗社会到宗教神界,从域外到国中,人们对“位置”的态度,却是“争夺”。“在位置的争夺中,演出了多少或残酷或惊险或诡谲或绮丽或悲壮或忧伤或英武或卑琐的故事,所有的历史为此而形成”,“戏剧性的痛苦和残忍”,“对位置的贪婪追逐”,根子都通向两个字:“利”和“欲”。因此,我们闻到的是硝烟味和血腥味。看来,作者对这种争夺也是持否定态度的。</b></p><p class="ql-block"><b>“不争”显得消极,“争”又“使我们本来就不轻松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累度”,到此为止,作者一点也不潇洒。</b></p><p class="ql-block"><b>于是,作者走向了大自然。</b></p><p class="ql-block"><b>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和谐”。“各种奇丽的鲜花径自开放,它们占有自己的位置,却无意于身旁的鲜花。”万紫千红总是春,各种鲜花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既不争斗,也无排挤,大自然的和谐令作者深深地感动了。</b></p><p class="ql-block"><b>“我们能否更靠近自然呢?”这句话很含蓄,值得分析。联系上文来看,“靠近自然”,当然有师法自然的意思,同时也有顺其自然的意味。更有意味的是,作者用了“更靠近自然”的说法,而不是完全任其自然,假如任其自然的话,与文章开头的消极态度就没有多少区别了。</b></p><p class="ql-block"><b>作者是不主张消极的,他认为:“做为一个人,我们存在了,就有存在的权力,也就有占一个位置的权力”,问题在于,“怎么才能更轻松更和谐地生活”。文章写到这里,已经逼近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生状态了。</b></p><p class="ql-block"><b>作者理想的人生,或者说,作者对待“位置”的理想的态度是怎样的呢?</b></p><p class="ql-block"><b>作者想要“找到内心平衡的支点”,也就是要“重视自己,发展自己,但不去争夺什么位置”,因为“只要你自己感到舒畅,什么位置都是可爱的”。“这不是号召退归山林,与世无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选择自己的方向”,“当我们的自身价值发挥出来时,我们总会有一个位置”,这样,“我们会活得很充实、很轻松”。这些,是作者关于怎样轻松和谐地生活的理性思考,是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感悟,是对待“位置”问题应取的心态。</b></p><p class="ql-block"><b>可贵的感悟,其实是一种顿悟。</b></p><p class="ql-block"><b>顿悟之后是心灵的轻松,不妨继续读下去:“'悄悄地让出多余的位置,为心灵轻松而宁愿远离。 这是两年前写的一首诗中的其中两行,这种心态帮助我逐步走向真正的人生,虽然为时晚了一些。”“为时晚了一些”说明获得这样的领悟是多么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b>有了这样的领悟才能以酒脱的姿态去“找”自己的“位置"。至此,作者已经“走向真正的人生”了。但最后一段岂可不读?</b></p><p class="ql-block"><b>“悄悄走进人生的露天剧场,环顾偌大的中心舞台,随意穿过圆形看台,在剩下的空位中,我只随便为自己找一个座位……如果没有空座,那我就在后排或过道中站着……”最后一句实在是神来之笔,只是漫不经心地顺手一拨,便拨动了那根“随便”的琴弦,余音袅袅,不绝如缕……</b></p><p class="ql-block"><b>纵观全文,作者谈论的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文章首先否定了对于“位置”消极态度,接着又对对于“位置”充满杀气的争夺表明了自己的不满,然后写自己为大自然的和谐所感动,从而领悟到追求自己的“位置”应取的态度。这种态度积极而无贪婪残忍的争夺,顺应自然而不消极怠惰,这是那种超越了自己的私欲和世俗的功利基础之上的人生态度,浪漫而又切实,从容而又轻松。</b></p><p class="ql-block"><b>阅读本文,读得最多的是叫人无法轻松的“位置”。读到最后,才读到那并不显眼的“随便”。</b></p><p class="ql-block"><b>卒章显志,“随便”,才是作者真正的命意所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浪花飞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诗词赏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接上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各位诗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来欣赏孙春华先生所作的《五律·万马续长征》,由张仁里先生评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孙春华先生的这首诗是他在今年一月参加市政协会议时,为扬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体会议隆重开幕而写的贺诗,全诗是这样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新年迎盛会,特色更鲜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后浪推前浪,方针循指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千舟齐竞发,万马续长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合力诤言献,丹心铸锦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诗的首联:“新年迎盛会,特色更鲜明。”直接切入主题。二O0二年元旦刚过,就迎来了扬中市第十三届五次人代大会和政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诗中说:新年迎盛会,特色更鲜明。这个特色究竟是指什么呢?大家知道,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项目立市”和“环境强市”为主线,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谱写了超越历史的新篇章。比之以往,成绩显著,特色鲜明。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明确提出,要以争创一流,跨越发展为追求,以创建最优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深人开展“项目推进强劲年”和“环境改善决战年”的活动,所以说“特色更鲜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看诗的颔联:“后浪推前浪,方针循指针”。“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去年,全市人民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年还得努力超越。这里的“推”字,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胆超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诗中接着写道:“方针循指针”。这个指针,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市一系列方针政策,就是循着“三个代表”这个指导方针结合我市实际而制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颈联:“千舟齐竞发,万马续长征。”现在,中国加入了“WTO”,扬中跻身苏南板块,使我们又一次面临机遇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制定了近远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诗中以“千舟齐竞发”来比喻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同心同德,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举措。“万马续长征”一句,工整地与上句组成颈联。今年是“马”年,过去说一马当先,现在要以万马奔腾之势来续写长征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尾联:“合力诤言献,丹心铸锦城。”“合力诤言献”的“诤言”,是指直言不讳地指出缺点错误以让人改正的话。这里指大胆参政议政,大胆进言献策。扬中本是孤悬江心的小岛,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但扬中有政通人和的优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直言不讳,献计献策。人民政协发挥了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与党和政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今年的政协委员会上,委员提案就达到一百八十多份,创历届政协会之最。“合力诤言献,丹心铸锦城”,是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两会”的高度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孙春华先生的这首五律,用词讲究。八句话中连用了七个动词:“迎”、“推”、“循”、“发”、“续”、“献”、“铸”。使全诗情景交融,纵横有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