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新年的喜庆,吹到洛川的黄土大塬上,就会有一群年轻的汉子,穿上古代战士的战袍,拿起了世代相传的蹩鼓,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蹦跳在脚下这片热土上。</p><p class="ql-block"> 鼓声,这个震撼心灵的声音,从春秋战国时期传到现在,古老而纯厚,如同艳阳春风,温暖了一代又一代洛川人的心,那就是久负盛名的——洛川蹩鼓。</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黎明的钟声还未敲响,洛川蹩鼓发祥地珊瑚村,这个偏避的小山村就热闹起来。父母忙碌着准备新年第一顿早饭,孩子们穿着新衣,在院子里燃放烟花爆竹,老人便盘腿坐在热炕头上,等待着村人前来拜年。</p><p class="ql-block"> 拜完年后,“咚咚锵,咚咚锵”的蹩鼓声就振响在村子的上空,年轻的鼓手们聚在一起,婆姨们高兴地欣赏自己男人蹩鼓时的雄姿。蹩鼓队伍浩浩荡荡地行走在村子的巷道上,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两位手举油布伞、头上戴礼帽、身着深色长袍,这就是人们说的“伞头”,他们稍微猫着腰,跟着蹩鼓的鼓点,左手转动着伞,右手摆动着蝇穗,引领着整个蹩鼓队伍向前行走。</p><p class="ql-block"> 请秧歌,就是村民把蹩鼓队和扭秧歌的队伍,请到自家院子里表演的一种形式。村民除了家里有人去世没有过三周年以外,剩下的家户一般都会请秧歌。请秧歌的人会在巷口和自家院子大门口各响一串鞭炮,来引导蹩鼓队伍前来。秧歌队进院后,主家都会拿出香烟,花生瓜子等来招呼秧歌队和看热闹的村人。在表演即将结束的时候主家的会拿出整条香烟或者现钱打赏给秧歌队。作为伞头,基本上都会唱秧歌,大多数人会见景生情,出口成章,用当地人通俗易懂的歌词,来赞美请秧歌的人家和祝贺新年新气象。</p><p class="ql-block"> 请秧歌,不仅是新年里的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村民之间增进友谊,培养情感的一种方式。平时人们忙于田间劳作,忙于苹果生产管理,或者出外工作,没有闲时间家家户户走动,正好利用过年喜庆时间走走看看,看看左邻右舍去年的收成如何,相互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孩子学业有成。</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五千年,之所以能一脉相承,主要就是能用文化作为纽带,把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过去的生活多么艰难,前进的道路多么崎岖,洛川人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他们都是用蹩鼓来表达内心里的喜怒哀乐,庆丰收,祈平安,歌盛世。</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发展,科技在进步,智能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基本上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但是洛川人始终没有忘记老祖宗留下来的蹩鼓文化,他们放下了手机,背起了蹩鼓,不断地创新和传承。让蹩鼓走出了村庄,走向延安、西安、北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蹩鼓这个古老的的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 蹩鼓,黄土高原上的狂欢,洛川儿女的骄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秦战鼓,到享誉全国的蹩鼓,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如今洛川蹩鼓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蹩鼓将会在洛川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继续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