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埃及行,走东跑西,从一座神庙,奔向另一座神庙地“考古”,到头来还是不能不去埃及博物馆。那里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太集中了!埃及博物馆在埃及首都开罗,1858年由法国著名考古学家、“埃及博物馆之父”玛利埃特设计建造,1902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埃及博物馆藏品超过了30多万件,展出的只有其中6.3万件。博物馆分上下两层楼,共有100多个陈列室。展示品涵盖了从古埃及法老时代到公元五至六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珍贵遗产和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建筑的设计颇为讲究,大门的外廓是一个圆形拱门,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个将法老形象欧式化的浮雕,其中一个持有纸莎草,另一个持有莲花,分别象征古代埃及的南北方。</p> <p class="ql-block">要看懂埃及博物馆中的展品,知道一下埃及史的主要脉络似乎成为必须。埃及史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时期: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这一时期标志着埃及文明的初步形成,私有制和阶级关系开始萌芽,开始出现文字,但十分原始。斯帕特国家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形成,但王权受到贵族的较大约束;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2686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南部和北部三角洲地区,建立了第一王朝;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古王国时期是古埃及奴隶制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手工业、国内外贸易、土地制度、奴隶制度等方面均有显著发展。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金字塔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开始建造;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年至公元前2040年):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王权更加依赖神权势力和地方贵族,导致国家分裂,王权衰落。莎草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年至公元前1786年):埃及在十二王朝时迁都底比斯,开始使用青铜器,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宗教体系得到发展,神灵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年至公元前1085年):阿赫摩斯一世将西克索人逐出国境,重新统一埃及,开始第十八王朝,国力最为强盛,对外频繁发动战争,成为古埃及文明最后的绝唱;第三中间期(约公元前1085年至公元前667年):一系列的奴隶起义导致埃及国力衰竭,先后被利比亚人、努比亚人和亚述人统治;后王朝时期(约公元前667年至公元前332年):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埃及成为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行省,本土文明遭到严重破坏。</p> <p class="ql-block">一层主要展示自古埃及法老时代到公元五至六世纪的罗马统治时代的雕塑、棺椁、陶器、石器、藏书等各种文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埃及博物馆一层入口处大厅的显要处摆放着一尊高12米的巨大石雕像。这就是拉美西斯二世像:神情肃穆安详,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拿复活标志的符号,呈站立姿,做礼拜状。这尊雕像是馆内最大的文物之一,重达82吨,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拉</span>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名气最大的法老,他留下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作品,其中包括最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等众多建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距这尊巨大石雕像不远处有一块石碑,内容是拉美西斯二世法老赤身裸体童像雕刻。这尊雕像制作于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即公元前1479-1458年,距今也有近35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的珍品实在太多,多得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一楼大厅中的“美杜姆群鹅图”的壁画,创作于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约4600年前,描绘的形象极为生动,展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绘画技艺。</p> <p class="ql-block">同样古老的展品还有埃及早期王朝、造型古朴的陶器、石像、首饰、石棺等等墓葬器物,留有丰富的历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一楼展厅中的一件陶质面罩特别引入注目,这是埃及博物馆众多珍贵文物之一。这件陶质面罩属于古埃及的某一位法老,具体身份尚未确定,属于前王朝时期,距今大约5300至3000年前。这个时期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从原始社会步入文明门槛,王权诞生,以及文字和图像的初步形成。面罩的制作保留了古埃及艺术的独特风格,显示出古埃及人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这座面罩不仅是艺术价值的体现,也是研究古埃及宗教、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被称为“纳尔迈调色板”的展品看上去却非常精巧,精巧程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4000多年前的作品。这件由粉砂岩雕刻而成的调色板最初是古埃及人用来调色的:把孔雀石或者方铅矿研磨成涂在眼皮上的颜料。后来调色板从实用性目的演变成为祭祀用品。更有价值的是调色板的上边左右各刻有一个带角牛头(哈托尔女神的象征)作装饰,中间是一个被称为"王名框"的方框,里面刻着法老纳尔迈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录了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过程。这件展品出土于希拉康坡里斯的荷鲁斯神庙,是埃及博物馆里又一最重要的展品。</span></p> <p class="ql-block">纳尔迈调色板的背面刻画的是君王征服敌人的造型,用以歌颂和记录君主的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有“法老博物馆”之称,最多的展品就是法老雕像,在一楼展厅整齐地摆放着一长溜法老雕像,景象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左塞王全身像:第三王朝左塞时期的作品,距今约有4600年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现于他的金字塔北面的祭庙。左塞</span>王是古埃及第三王朝的开辟者,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阶梯金字塔的开创者。</span>这座石灰岩塑像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按照其等身比例制作的雕像。左塞王身披长袍,下巴留着象征王权的假胡子,头戴古埃及法老标志性的王巾 (Nemes),这也成为了后世君王墓葬中最常见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门卡拉法老三人组像:材质为片岩,高92.5厘米,制作于第四王朝门卡拉时期,即公元前2532年至公元前2503年,发现于吉萨门卡拉金字塔附近的神庙中,是古埃及雕塑史上最早的三人组像。组像刻画的是哈索女神和埃及地方省女神化身陪伴法老左右,生动地刻画了法老肩膀、胸部、躯干和大腿上的肌肉,以及两侧女神的完美身材曲线,体现了古王国时期雕刻作品的高超技术及当时的高度艺术审美。</p> <p class="ql-block">雕像中,法老立于中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头戴上埃及白色王冠,颌下有象征神权的柱状胡须,身</span>穿皇家短褶裙,手持皇家印章,左腿前伸。哈索女神站在法老右侧,头戴两根牛角和日盘状的假发,身着紧身长裙。上埃及第十七省化身女神立于法老左侧,该省后来被称为“斯诺波利斯”,在现今的明尼亚省艾尔奎附近。这尊三人组雕像是在吉萨孟卡拉河谷神庙中发现的。两名女性都穿着紧身长裙,展现出丰满的形体,与法老健壮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卡夫拉法老雕像:埃及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这尊雕像反映了卡夫拉国王的权威和地位。雕像由闪长岩制成,制作于第4王朝卡夫拉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472年 - 前2448年。卡夫拉头戴蛇形头饰,这是其特有的王冠风格,象征神秘与力量。雕像坐在一个方形宝座上,宝座两侧装饰着狮子浮雕,狮子的四条腿化作宝座的四足,增强了雕像的稳固感和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雕像的头部后面有一只鹰,象征着荷鲁斯,它张开翅膀做出保护的姿态,表明卡夫拉受到神的保护和祝福。卡夫拉国王雕像是在吉萨河谷神庙下方的一个坑中发现的,是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雕像之一。卡夫拉是吉萨第二座金字塔的建造者。</p> <p class="ql-block">拉赫泰普和内弗莱特夫妇雕像:制作于公元前2551年--公元前1575年之间,雕像最大的看点是宝石雕刻的眼睛熠熠生辉。拉霍特普,意思是“拉神很满意”,眼睛镶有白石英、水晶石和树脂,眼框被描成黑色,留着短发和小胡子,戴有心脏护身符的项链,整体为坐姿,右手放在左侧心脏位置,是古埃及人认为人的感觉和智慧之所在,另一只手放在大腿上。座椅的后座上写着他的名字和头衔。拉霍特普还有一个荣誉称号是“法老之子”,在埃及历史上,这种称号通常赐予高级贵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弗莱特</span>,意思是美丽,头戴垂直式假发,中间部分装饰有一圈植物图案,假发下面露出少量真发。她的眼睛镶嵌着与丈夫同质的宝石,并描眼线。颈项戴有古王国时期典型的乌瑟克项圈,由孔雀石和红玉髓珠排交替间隔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弗莱特</span>整体呈坐姿,穿两件衣服,里面是有双肩带的古王国时期紧身服,外罩紧身斗篷。头边书写其名“内弗莱特”,努弗雷特公主,“皇家成员”。拉霍泰普墓穴位于斯尼夫鲁国王的墓穴以北,这表明他是斯尼夫鲁的儿子,也是吉萨大金字塔的主人胡夫的兄弟。雕像以传统方式展现个人特质。拉霍特普和内弗莱特被描绘成年轻的形象,以彰显他们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书记官坐像:彩绘石灰石,高51厘米,制作于第五王朝 (公元前2450年),昵称为“开罗书记员”(文书),头戴中央分缝的假发,这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流行样式。眼睛部位镶嵌了水晶材质的眸子,显得特别睿智。只见他神情凝重、盘腿而坐,腿上放着一卷打开的纸莎草文书,抬头远望,若有所思。假发没有完全遮住耳朵,以便听得更清楚,原本手执的书写工具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卡帕尔站立雕像:制作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五王朝乌瑟卡夫王时期(前2465一前2458),为古埃及写实木雕的巅峰之作,流传下来的十分稀有。雕刻的是位祭祀,名为卡帕尔,眼睛胳膊是组装的,外表原本应该覆有石膏和彩绘。卡</span>帕尔是负责在寺庙和殡仪馆为死者祈祷的首席诵经士,于1860年在萨卡拉的乌塞尔卡夫国王金字塔附近被发现。他被刻画成一个胖男人,可能是反映其富裕地位。他的眼睛是由水晶、方解石和铜制成的,显得炯炯有神。谢赫·埃尔-巴拉德,阿拉伯语意为“村庄酋长”,是法国考古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在埃及挖掘时发现这座雕像并为其命名的,因为雕像与该村庄的首领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斯尼布侏儒雕像:大约制作于公元前24世纪,距今约4400年前,出土于开罗附近吉萨高原上的贵族墓内,材质为彩色石灰岩,高34厘米,宽22.5厘米,雕刻的是斯尼布一家人。根据雕像上的象形文记载,斯尼布是王室保存戏装的负责人,还是主持胡夫法老和杰德夫拉法老祭祀仪式的牧师。斯尼布盘腿坐在长凳上,身旁是他的女祭司妻子,妻子伸出胳膊搂住他,表现出很恩爱,十分体贴这位身体畸形的侏儒丈夫的样子。为了掩盖他畸形的身体,工匠选择了盘腿而坐的形象,而且将其头部雕刻得比较大。斯尼布膝下的两个孩子,将食指放在嘴中,是古埃及表现儿童形象的典型手法。</p> <p class="ql-block">阿莫南哈特三世的斯芬克斯像:灰色花岗岩,高150厘米,长236厘米,制作于第十二王朝的阿莫南哈特三世时期,即公元前1843-1797年。阿莫南哈特三世被雕刻成狮身人面,以显示他既有人的智慧,又如狮子般强壮。他的颧骨很高,嘴唇饱满,鼻翼两侧有皱纹,没有带法老常见的头巾,而是雕刻了狮子耳朵和鬃毛,身体的骨骼,以及足爪、尾巴等也都雕刻得十分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一楼出口处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作品,距今约3600年。这座狮身人面像是由整块雪花石膏雕成的,长8米,高4米,重约90吨,展现了图特摩斯三世的人面狮身形象,象征着他既像人类一样聪明,又像狮子一样强壮。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在位期间扩大了埃及的领土,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像:哈特谢普苏特是埃及历史上唯一的女法老,雕像线条柔美,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同样饰以象征法老威严的胡子。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彩绘石灰石头像发掘于底比斯地区山谷中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哈特谢普苏特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479年至公元前1458年,是古埃及历史上极为重要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统治者。</p> <p class="ql-block">霍尔一世国王(Au-ib-Re)的Ka雕像:制作于距<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大约2600年的十三王朝。</span>Ka在古埃及语中意为配偶或生命力量。Ka 符号位于国王头顶上方,两只手臂向上举起,每只手臂末端都有张开的手掌。古埃及人认为,Ka是人身体的七个组成部分之一,溶解在身体中,以确保身体的保护、健康和纯洁,并会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去世,所以古埃及人努力保存他的身体,以便Ka在他死后在另一个世界能认出他。</p> <p class="ql-block">有人用木头(棺椁)和骨头(木乃伊)来形容二层展品的特点,还颇为形象,实际上二楼最不可错过的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4世纪)的1700多件墓葬品。这些展品中包括最出名的金棺、金面具、金座椅等镇馆之宝。图坦卡蒙(Tutankhamun,埃及语“阿蒙的形象”之意),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341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1333年到公元前1324年左右。他9岁君临天下,19岁时因一种家族遗传病而暴亡。</p> <p class="ql-block">1922年11月4日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阿斯旺的帝王谷发现了图坦卡蒙的墓室,墓室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故挖掘出大量珍宝。图坦卡蒙并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是图坦卡蒙墓的发现的大量文物震惊了西方世界。霍华德·卡特花了大约五年的时间来挖掘图坦卡蒙的坟墓,花了八年时间清理它,又花了将近十年为坟墓里发现的约5000件左右的陪葬品编目。这些珍品现在就存放在埃及国家博物馆里,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图坦卡蒙展室前厅有两个面对面守门的黑色法老立像金人,木质涂黑色,身穿金裙,足踏金履,手执权杖,几乎是真人大小。仔细看,这两个人是有不同的,一个是带着nemes头巾,一个带着象袋子一样的khat头巾。在古埃及的宗教中,它就是图坦卡蒙的“卡”,也就是他的精神。在人死后,“卡”与肉身“赫特”分离,将追随着图坦卡蒙的灵魂共同前往来生。他们本来守卫在墓室门口。</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位居世界十大无价之宝之首。面具由金箔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重达11公斤。面具的前额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下面垂着胡须。它用来罩在图坦卡蒙木乃伊的脸上,轮廓完美,眼神凌厉。(照片摘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仪式用座椅:制作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八王朝的图坦卡蒙时期,即公元前1355-1346年,发现于图坦卡蒙墓的接待室内,木质镀金,并镶嵌黑檀、象牙和半宝石,是一件精巧的折叠家具,椅腿装饰有鸭头,镶嵌象牙,部分图案已毁坏。</span>座椅高102厘米 ,长70厘米,宽44厘米。脚凳上的九个人形图案,代表埃及的九个敌人。从人形脸部特征来看,是亚洲人和非洲人,其中之一是脖子上有皱纹的老年人。</p> <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神雕像:制作于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王时期(前1333一前1323)。<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尊彩绘木制雕塑形象是一条可爱的小狗,出土于大名鼎鼎图坦卡蒙墓,</span>是死神阿努比斯(狼人),专门用来守护保存图坦卡蒙内脏器官的卡诺匹斯罐。阿努比斯神(Anubis)是墓地守护神、木乃伊制作神,也是法老前往生后世界的引路人。它的化身是一只胡狼。阿努比斯神是用涂了焦油的木材制成的。一些部位以金制成:耳朵内部、眼睛周围和眉毛,以及颈项上的饰带。胡狼的爪子则由银制成,神情紧张和警惕<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二楼是木乃伊及棺椁的集中展示场所。古埃及法老为追求 “复活”,死后要将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对盛放木乃伊的棺椁制作同样讲究,往往会在庞大的石棺盖下,再设三重人形棺。最外层是石膏贴金的木质人形棺,棺盖上是国王的金像。头像和双手铸成立体的,身体则采用浮雕的手法。法老的双手交叉在胸前,手里握着象征王权、用蓝釉镶嵌的曲杖和连枷。法老的脸用纯金铸成,眼睛用的是阿拉贡白石和黑曜石,眉毛和眼圈用的是透明蓝玉,表情严峻淡漠,面容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制作木乃伊程序繁杂,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要把除心脏之外的内脏从遗体中取出,另行存放。这里展陈了盛放图坦卡蒙的内脏的四个雪花石卡诺匹斯罐。罐子制作得十分精巧,盖子头像是图坦卡蒙,形象英俊。</p> <p class="ql-block">卡诺匹斯内脏棺,镀金,外形是一座神庙,顶部四周围绕着带日轮的眼镜蛇,外壁上刻有浮雕。四尊镀金伊西斯女神张开双臂守卫在小神堂四周,保护着内脏棺。</p> <p class="ql-block">除了大量的石质展品外,埃及博物馆也存有“柔软的文物”。在一楼到二楼的通道上展示的纸莎草画长卷(距今已有4500年)算是一例。</p> <p class="ql-block">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是一种生长在河边的水生植物,有些像芦苇,切开分层后,可以制作纸张。制作的过程与中国传统造纸不同,不是先制成纸浆,而是通过碾压纸莎草茎成薄纸状,然后相互编织,成长卷,目前出土的纸莎草纸最长的有40米。莎草纸( papyrus),也是英文“Paper”一词的来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地质气候的变迁,据说现在已经很难看到野生的纸莎草了。</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博物馆中,有个古埃及文物展厅就会使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趋之若鹜,而埃及博物馆整整两层楼、100多个展室陈列的都是古埃及文物,一次参观根本看不完。</p> <p class="ql-block">每一件文物都会有自己的故事,都是最为珍贵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随着希腊、罗马势力的入侵,古埃及文化结束了“纯血期”,进入了“混血期”,埃及博物馆中的不少展品融合了希腊、罗马的写实风格,反映了这一历史史实。</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虽然已经中断,还是对后世,包括对希腊、罗马文化以及现代建筑、宗教和艺术产生重大影响。尼罗河文明为后来的农业、城市化、宗教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一言以蔽之,古埃及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其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建筑、复杂的宗教体系和卓越的文化成就,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及博物馆的收藏就是这段历史和创造的记录和见证。(背景参考了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