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农家乐之 ‍霸王潭与寿圣寺

晓闻琴瑟和鸣

<p class="ql-block">  在浙江长兴水口乡顾渚山这片充满古韵的土地上,隐匿着两处极具魅力的人文胜景——霸王潭与寿圣寺,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散发着独特的文化光芒。而一条贡茶古道,更是如同一根丝线,将霸王潭、霸王湖以及诸多珍贵的摩崖石刻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画卷。</p><p class="ql-block"> 踏入霸王潭景区,仿佛瞬间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楚汉争霸时期。相传,这里是西楚霸王项羽饮水沐浴,並在潭中留下膝盖深印之处,因而得名。潭水清澈见底,四季不涸,周围怪石嶙峋,树木葱茏。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便能看到与贡茶有关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虽历经风雨侵蚀,但其字迹依然依稀可辨,记录着当年贡茶的繁荣景象以及制作工艺等信息,为研究古代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再往前走,便能欣赏到杨汉公等历史名人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或为诗词歌赋,或为游记感言,每一处都蕴含着古人的才情与智慧,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霸王潭相距不远的霸王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湖水碧波荡漾,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树,景色美不胜收。沿着贡茶古道前行,眼前的景色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这条古道不仅是连接各个景点的纽带,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古代贡茶从这里运往京城的繁华,也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古寿圣寺,这座千年古刹同样坐落于水口乡。它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内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飞檐斗拱间尽显古朴典雅之风。踏入寺门,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寺内的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建筑错落有致,殿内供奉着众多佛像,金身熠熠生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古寿圣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历史文献,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霸王潭与寿圣寺,一个承载着历史的英雄气概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一个传承着佛教的慈悲智慧与千年的信仰之光。它们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水口乡独特的人文景观。无论是漫步在贡茶古道,欣赏着摩崖石刻的韵味;还是置身于古寿圣寺,感受着佛教文化的熏陶,都能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霸王潭:霸王潭位于浙江湖州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相传楚霸王项羽曾在此饮水沐浴,并留下了膝盖深的印迹,因而得名。霸王潭是水口乡村旅游的主要景区,景区内石径依崖缓进,崖壁上刻有唐宋时期的石刻,潭前还屹立着项羽的雕像,周围林木葱茏,亭桥雅缀,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在向霸王潭行进的路上,有一座西楚霸王项羽钢铁雕像,战袍飘扬,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p> <p class="ql-block">顾渚悬臼岕摩崖石刻简介:</p><p class="ql-block"> 唐宋题刻方:1. 湖州刺史杨汉公。2. 龙图阁直学士汪藻新。3. 会稽韩允寅。悬臼岕摩崖石刻以这方最为有名。</p><p class="ql-block"> 自唐大历五年(770年)至唐末,有据可查的就有颜真卿、杜牧等28位湖州刺史先后来此“修贡”,他们的身份既是湖州刺史,也是修贡茶者,更是唐诗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们留下摩崖题记是反映唐代紫笋贡茶文化的活化石,更是研究唐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书法艺术的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古桥边上,就有顾渚山一带保留的唐、宋摩崖石刻:在金山右侧的羊山右壁上留有唐湖州刺史袁高、于(左由右页)、杜牧的题字,内容都涉及贡茶,虽经一干多年风雨,但字迹仍可辨析。在悬臼(上山下介),有唐湖州刺史杨汉公、宋龙图阁直学士汪藻等摩崖石刻四处。</p> <p class="ql-block">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人。杨汉公的家庭背景也是相当显赫的,父亲杨宁曾任唐国子监祭酒(从三品的官职,相当于现在国家直属的最高学府或者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主管)、赠太尉。杨汉公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皇帝身边的顾问大臣,相当于现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加银章青绶者称之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官职)、检校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代理财政部长)、使持节郓州州诸军事(中央特派郓州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史书记载,杨汉公开成三年(838年)任湖州刺史,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病逝,赠尚书右仆射。</p><p class="ql-block"> 题刻内容:湖州刺史杨汉公、前试太子通事舍人崔待章、军事衙马祝、州衙推康从礼、乡贡进士郑*、乡贡进士贾*,开成四年三月十五日同游,进士杨知本、进士杨知范、进士杨知俭,侍从行。</p> <p class="ql-block">沐浴亭</p> <p class="ql-block">  霸王潭旁的霸王石雕像,气势不凡,豪气干云。</p><p class="ql-block"> 项羽小时候就有远大志向,他不满足于学书学剑,而是要立志学万人敌的大本领。24岁时在太湖流域一带起兵,霸王潭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此潭直径1米左右,深约15厘米。石上流水间,一对巨大的膝盖印清晰可辨。潭前建有沐浴亭,枕流亭,茗香桥。精业桥等建筑点缀风景。山崖有唐、宋石刻,并有后人题刻的李清照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溪下有被遗弃石蟾蜍古物,亭旁有项羽塑像,伟岸高大,目注四方。</p> <p class="ql-block">  沿着木栈道上行,可达龙图阁直学士汪藻题刻之处。</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38年,汪藻题刻。该题刻位于悬臼岕霸王潭,贡茶院建立之后的第368年,即绍兴八年,戊午年(1138,绍兴为宋高宗赵构年号),题刻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龙图阁直学士前知湖州**汪藻、新知无为军括苍**祖、知长兴县安肃张琮、前歙县丞汝阴孟处义、前监南岳庙吴兴刘唐稽。绍兴戊午中春来游,右承务郎汪悟、汪恪从行。</p> <p class="ql-block">  此为枕流亭,旁有韩允寅题刻:</p><p class="ql-block"> 韩允寅,字肃可,会稽山阴人,南宋期间曾任遂昌县丞。从题刻内容可以了解到韩允寅在时任长兴知县方释之的陪同下,游览顾渚并留下题刻。绍兴壬午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应该是顾渚山唐宋摩崖里纪年最晚的一方。</p><p class="ql-block"> 题刻内容:会稽韩允寅、武林钱孜、桐江方释之,携男迅绾,以绍兴壬午三月辛酉来。</p> <p class="ql-block">  夕阳缓缓西沉,余晖透过茂密的竹叶,透出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如梦似幻,令人目眩神迷 。</p> <p class="ql-block">  玉窦泉:玉窦泉在霸王潭边上,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自然景观。玉窦泉的命名来源于一个传说,居說茶圣陆羽与李季兰曾在此地静心品茶,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玉窦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泉眼中的泉水汩汩涌动,形成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池,池底泉眼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玉窦泉旁的竹叶呈现了与众不同的形状,一团团,一簇簇,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  陆羽、李季兰与茶经造像:在唐代中期此地产贡品紫笋茶、金沙泉而闻名于世。顾渚山海拔355米,西靠大山,东临太湖,气候温和湿润,土质肥沃,极适茶叶生长。唐代湖州刺史张文规称:“茶生其间,尤为绝品”。茶圣陆羽与陆龟蒙在此置茶园,并从事茶事研究。陆羽在此作有《顾渚山记》,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茶经》:卷上·一之源</p><p class="ql-block">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1)。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2),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3),兆至瓦砾,苗木上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4)。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5),三曰蔎(6),四曰茗,五曰荈(7)。(原注:周公云;槚,苦荼。”杨执戟(8)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9)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霸王湖水库:在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有一处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水库叫顾渚水库,顾渚水库始建于1970年12月,水库原名叫“霸王湖”。半个世纪前,顾渚大队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群众战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难,化了六年时间才得以完工。顾渚水库坝长190米、高17米、宽5米,库容25万立方米,能灌溉下游农田面积400余亩。</p> <p class="ql-block">霸王湖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霸王湖水库有一座长170米,宽5米的堤坝,爬上堤坝可观看水库全景。水库四面环山,树木葱郁,翠竹成排。一汪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𥻘𥻘金光,犹如一颗闪光的蓝宝石。</p> <p class="ql-block">  寿圣禅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长兴县城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寺院坐落在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茶文化景区,南朝锦屏,北枕金山,群峰叠翠,山溪拥绕,翠竹掩映。寺内一雄一雌千年古银杏树,生机勃勃。雌株一树成林,已是“五代同堂”,历经千年,仍然郁郁葱葱,年年硕果累累;千年古井,四季涌泉,清澈如初;遗存至今的明砖宋础,静静的诉说着悠长历史;矗立在寺院广场上的寿圣万寿法华多宝塔,高69米,雄伟峻秀,气象恢弘。</p><p class="ql-block"> 世事沧桑,尘世代谢,寿圣寺也数毁数兴。直至1995年寿圣古寺重新开放,圆成大和尚住持寺务。2008年5月13日,界隆法师经诸山长老推举、浙江省民宗委、浙江省佛教协会批准荣升古寺方丈。界隆大和尚至力修持,以菩萨愿力,担当如来家业,至此寿圣古寺翻开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禅茶相伴,吉祥十方,是千年古寺悠长的佛缘之路。清山东巡抚、邑人钱钰诗《重兴寿圣禅寺碑记》载:朝来爽气,西烹顾渚之茶;夕映清晖,东啸吴陵之月。”,古寺昔日之典可见一斑。时逢盛世,寿圣古寺秉持禅茶遗韵,修习以禅悟心,以茶养心;以禅启性,以茶助道。让禅的智慧,茶的香洁,净化人生,祥和社会。</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七如来殿和五佛楼。东西配殿分别是:钟楼、鼓楼、客堂、大悲殿功德堂、念佛堂等。寺院现存遗迹有:雌雄千年古银杏各一棵(群),千年古井一口,刻有“古寿圣寺”的石砖墙一处,以及数方宋代柱础。“</p> <p class="ql-block">兴建大雄宝殿供奉佛祖之记。</p> <p class="ql-block">  古银杏(雄树):已有1020年历史,是寿圣寺的守护和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重建寿圣寺三圣殿碑记。</p> <p class="ql-block">寺内庭院的修竹。</p> <p class="ql-block">  古银杏(雌树):同样有1020年的历史,所不同的是,它的主杆遭雷击,而环绕枯萎的主杆陆续繁育出八棵银杏,被称为五代同堂,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  寿圣塔:寿圣寺已建成开光的九层宝塔内,供奉着一部由圆成老和尚手书的《妙法莲华经》”。寿圣寺,位于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西部,北枕金山,南屏九龙。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长兴历史最悠久的千年古刹,斗转星移,数度重建。唐贞观后,为雉邑一大名蓝。由于茶事日兴,有僧皎然驻锡,与茶圣陆羽、诗人杜牧、张文规、钱起、颜真卿、白居易、温庭筠等高僧贤士、文人墨客于此品茗参禅。至宋佛事更为兴盛,理宗时有宰相章子厚为寺作记,并延请高僧净瑞法师于此讲经,法宴盛大,水流云集,时与西竺南华风幡交映。元朝至正元年,建佛阁宏伟,誉为本县四大丛林之首。</p> <p class="ql-block">  寿圣寺寺门旁的巨幅《心经》碑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