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名:伟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7656402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1984年父亲离休后进原济南军区第一干休所后,每年父母的生日,我们都会回家陪他们。父亲2017年以96岁高龄去世后,每年正月初七母亲生日这天,我们仍会回来给母亲庆生。昨日正月初七,是母亲96岁生日,我们又聚到母亲家庆贺她的高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生于1929年的母亲储淑章,是原南汇县(现为上海浦东新区)人。1950年2月参军到9兵团26军77师,当年11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紧接着长津湖战役,身为77师医疗队文教的她还因抢救伤员荣立三等功。部队回国后,她又随我们父亲一起调到位于渤海海峡长山列岛的海军长山要塞区。1955年复员后,随我们父亲在列岛生活到他离休进济南干休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干休所后,父母一直形影不离,相亲相爱。母亲对我们父亲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而父亲则对我们母亲关怀备至,哪怕是我们母亲的一点生活小事,他都操着心。临去世前父亲最放心不下的,也是我们母亲,光给我就交待好几次,要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他一辈子生活伴侣,我们的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去世那年住院,我们母亲一直在医院陪伴,每天父亲输液,她总是坐在病床前盯着输液瓶直至输完。那年母亲脑子明显不如从前了,经常忘事有时还有点迷糊。父亲临去世那个月医院加的液体多了些,每天又输液到很晚,说不上是我们母亲怕父亲受罪,还是不愿意医院给输这多液,唠叨的我们父亲经常休息不好。我就按父亲意思,连哄带劝的陪母亲回家住了,所以父亲去世我们母亲并不知道,我们也一直用父亲外出开会等理由,瞒着已不怎记事了的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去世后,我们子女五人开始轮流值班陪着母亲。后来母亲不慎摔倒髋骨骨折后,我们又请了保姆,安排保姆24个小时陪护着她,我们子女值班主要负责做饭,另外有事时也好有个照应。一辈子自立自理惯了的母亲,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习惯有保姆伺候的生活,总是谢不离口。至今虽脑子更不好用了,有时连我们也认不出是她孩子中的老几了,但偶尔仍能听到她对保姆的感谢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居家7年多时间,得过两次大病,恰巧都是我值班,亲历了她是如何发病并转危为安的过程。第一次是那年疫情管控刚放开,母亲就染上新冠高烧不退,我们没让母亲进重症监护室,在家调理一周后痊愈。第二次是前年春节后,母亲半夜突发高烧都打摆子了,送母亲去原军区总院急诊,一周后就回家调理。连医生都说,你母亲两次抗过疾病不简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两次大病对已90多岁的老人来说能硬挺过来,我觉得主要是母亲没有基础病,平时几乎不用药,特别是我们父母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每日几乎雷打不动的定点粗茶淡饭,散步两小时左右,进干休所后从无烦事相扰,和子女以及邻居始终有着很好的关系,老两口一辈子几乎没因什么事闹过别扭红过脸。他们孝敬我们奶奶,总是把对方放在心里互相牵挂着,我们看在眼里,潜移默化的也成了我们的生活之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为母亲平平安安的到96岁高兴,现在她老人家已完全适应了卧床生活。她生活很规律,保姆也很用心,身边也天天都有子女照应着,天天都有好的精神状态。她爱吃的饺子有时怕她吃多少给几个还不愿意,甚至埋怨说饭还不让吃饱。母亲这年纪了还讲究穿的用的干干净净的,有次我眼见小妹来看她照着她脸上亲了亲,她还用手抹了抹,逗的大家都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月初七母亲96岁生日,我们都早早来到母亲家,大家送上祝福、鲜花和蛋糕。母亲见这么多人来看她,挺高兴,但就是不配合我给她拍照,只能罢了。她虽不能下床和我们一起吃饭了,但三代人相见其乐融融的氛围,展现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干休所对母亲照顾的很好,过年过节有慰问,平常有经常性巡诊。国家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已为数不多的抗美援朝老兵。2020年专门向仍健在的这些老兵,颁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母亲收到后很是高兴,还情不自禁的哼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可见抗美援朝那段经历在她脑子里印记是多么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都说父母在,兄弟姐妹就有一个共同的家,现在母亲是我们凝聚的根。我们都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希望她能长命百岁。现已明显糊涂和失忆的母亲,这种不知年龄、不计得失、说话随性的状态很可爱,也很有趣。我们感恩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家有老母真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