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峡移民纪念馆简介</p><p class="ql-block">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为纪念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也是三峡库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移民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建筑面积15062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担纲设计,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承建。建筑外观造型独特,外形由棱角分明的体块组成,宛若长江边耸立的岩石。内部建筑的公共空间融入了陡壁长峡这一三峡元素,建筑实体构成的连续、转折的倾斜"崖壁"以及"崖壁"自身大大小小的洞口,抽象展现了三峡两岸传统聚落的形态,在"崖壁"之上是"一线天"般的玻璃天窗,共同组成了三峡意象。工程体现了"用混凝土结构铸造建筑艺术"的建筑理念。2008年10月23日,主体建筑开工;2010年11月30日主体工程正式封顶。</p><p class="ql-block">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于2016年10月26日开馆试运行,2018年5月18日正式开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文化基因库试点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三峡移民精神实践教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p> <p class="ql-block">三峡工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初,孙中山在谋划《建国方略》时首次提出长江三峡建坝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雄才大略,描绘"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时机成熟后再次将三峡工程建设提上日程。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兴建。</p><p class="ql-block">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