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偶然看到《乡村乡土的记忆分享圈公告》,就想到写这篇文章投稿。 </p> <p class="ql-block">去年是儿子奶奶的“新年”,除夕我们一家回到汉川乡下儿子他爸的老家,在那里度过了除夕和大年初一。所见所闻让我感触良多,概括为乡景乡情。</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远离汉川城区偏僻的小乡村。儿子的爷爷早逝,奶奶也来到应城跟我们儿女生活了近30年,只有我儿子的伯父还在那个小村子里。奶奶最后要叶落归根才回到那里。退休前我去那里极少,退休后回去多一点。最初,那个村子、那个家, 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穷山恶水,贫困落后。但是后来,我每去一次,就发现那里变化很大,尤其是去年的春节 ,我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画,是一个富裕幸福的家。村头村尾,楼房林立,小车摆布,人们在三年疫情消退后,开心、放心地从四面八方打工的城市回到乡村的家。满村喜气洋洋。我的哥嫂也盖起三层大楼房 ,侄子、侄女、外甥们都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回家过年、拜年,他们穿红着绿,佩金戴银,喜滋滋的告诉我们,他们都在汉川城或武汉市买了房或购了铺。大家相聚在一起,都发出无限的感慨,想不到啊,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还会有这样的好日子! 我想,这里只是众多的乡村、众多的农家的一个缩影吧。这是党和国家实行富民政策的好结果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乡村的除夕之夜 ,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繁华喧闹,只有天上静静闪烁的星星和孩子们放出的烟花爆竹时不时划破夜空,响彻天空。</p><p class="ql-block">嫂子给我们准备好寝什,我看到只有一床棉絮垫和一床棉被,心里直嘀咕 ,我在家垫着几床厚垫和电热毯,盖着几床羊毛被和毛毯,这一床被子怎么能行?可是当我钻进那被窝时,才感觉好暖好暖,原来那是自家种的棉花打的新棉絮,一床抵得上咱家那几羊毛被哩。它让我睡了一个很足、很甜的年觉。</p><p class="ql-block"> 早上醒来,不想起床,坐在床上刷手机,嫂子给我端进来一碗热腾腾的鸡汤,令我好感动,为了不却她的好意,我牙都不刷,端起碗来就吃光,喝了个底朝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会儿,鞭炮响起来,拜新年的乡亲们一拨又一拨,络绎不绝,他们点响鞭炮,燃放礼花,绽放笑脸,祝福逝去的先人在天堂安乐,祝愿生者后人在人间快乐!此时,乡情浓浓,人情依依。很美很美!</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想起前年正月初六,我们正在上海过年,接到奶奶去世的电话,立即退掉火车票,改签飞机票,连夜赶回老家。那几天,阴雨连绵,气温低下,泥滑路烂,又是大过年,我们发愁,丧事咋办?可是,村委会、全村的乡亲们,至亲的、族亲的、非亲的都来帮忙,他们冒着严寒,踏着泥泞,把老人妥妥地送上了山。我的先生两眼满含热泪致答谢词:亲情重,乡情浓,我们永远不可忘记父老乡亲,我们永远不舍这乡土乡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还想起好几年前,侄儿、侄女婚嫁时,当取亲进村和发亲出门时,沿途家家户户洞门大开,燃放鞭炮,拍掌祝贺,满村呈现出一片和谐、祥和、喜庆的景象。那样一种乡里乡亲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真好,真是可贵,真值得发扬光大。 </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用这几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我们城里人及我们昨天的乡里人、今天的城里人,别看不起乡里,别嫌弃乡里人,乡里很美、很绿、很清;乡里人很善、很纯、很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