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宏村

似水流年熊卫红

<p class="ql-block"> 画里的乡村</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的8月,我们大家庭夕阳红旅行团自驾前往宏村。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向前,路旁那宏伟的高楼、白墙红瓦的村舍、黄的紫的花朵、绿油油的田野、远处的云雾缭绕的青山在窗外一一掠过。路的前方宽敞平坦一直向前延伸到天边,融汇于蓝天白云间;脚下的路飞快向后退去、退去,就像那急速逝去的人生,再也不能回返。</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刚从宏村旅游回来的外甥给我们当起了业余导游,他介绍:“宏村的旅游资源主要是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群,有古建筑103幢,建筑类型有书院、祠堂、住宅,是AAAAA级景区,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它和邻近的西递村为‘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宏村,眼前的景色令我暗暗惊叹,这景色我在哪儿见过?细细在脑海搜索,想起来了,它是我见过的画。最近,有些朋友常在微信中发最美乡村的画,我不知这些画里是否有宏村,但这宏村的确像一幅画,是“中国画里的乡村”。</p> <p class="ql-block">  村口是一片开阔的南湖,碧绿的湖水,墨绿的荷叶,嫩绿的莲蓬;粉色的怒放的荷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半开的花苞,还有夹杂其中才露尖尖角的小叶。岸边婀娜的、挺拔的古树或将躯干横卧水中,或将倩影倒映水中;天空蓝得如洗,白云的倒影在湖水的波动中显得那么迷幻;远处黛色的层层叠叠的群山被轻雾一样的云环绕着,一山更比一山高;而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湖对面那一栋栋明清时代徽派建筑的民居,白色的墙,灰色的瓦,红色的灯笼,还有那尽显徽州特色的马头墙,在湖水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幽深和典雅。</p> <p class="ql-block">  岸边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写生的年轻人,一笔一画的将宏村描绘成了画上的美景。这画画的人画着景,没想到他们那青春的风采、优雅的身姿、专注的神态,也成了这画中的景,给这宏村的美又增加了几分特色。年轻的时候,我随校迁到大山深处,生活枯燥单调,也曾附庸风雅地画过一段时间的画,所以现在看见画画的人总有些好感,看见那一幅幅画也很有感触。</p><p class="ql-block"> 我选择了几幅我喜欢的画按下了快门,那画画的小伙子欢喜得连声说:“拍吧拍吧,说不定这画将来就成了名画呢!”</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湖中小桥来到村庄内,村子里有条小街,从村口一直延伸到村中心。宏村虽是一个小村,却一样有它的繁华,街上人头攒动,街两边小店鳞次栉比,在街的转角处一家小店前挤满了人,什么店这么招人?挤上前去看见店的招牌上写着“舌尖上的中国方鑫玉毛豆腐店”几个大字,店内的大电视机正反复播放着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二”。哦,原来是 “舌尖上的中国二”拍摄地点,难怪这么多人。我环视周围几家毛豆腐店,竟是门可罗雀,任凭你店主喊破了喉咙,店前仍空荡荡无人,这一对比让我打心底里佩服中央电视台的宣传能力。方鑫玉的大女儿正在忙着将一块块长有浓密的寸把长的白色菌丝的豆腐放在炭火上烤,方鑫玉则将那烤好的豆腐块装进碗中,并在上面涂满辣椒酱。姑娘清秀的脸上累得没有了笑容,真是赚钱容易老哇!当我们好不容易品尝到毛豆腐时却发现远没有我们江西的霉豆腐好吃。</p> <p class="ql-block">  走过小街,深入村庄,我们参观了以南湖书院为代表的书院建筑,以承志堂为代表的住宅建筑,以德义堂、碧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这些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的立柱、梁托等大多雕刻花纹,且不施彩漆只涂上桐油。墙体基本使用青砖,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上,显得格外古朴典雅,体现出15—18世纪徽州文化的内涵。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村内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狭窄得只能二人并排走过,有的甚至只能一人通行。漫步在小巷内,我想起了徐志摩的雨巷,也是这样的行人稀少,也是这样的静谧。小巷两边一律是明、清时代的徽派民居,一两层高,有些房子老得白色的墙都变成褐灰色,墙体里面的青砖斑斑驳驳,门楣上雕着的图案也缺胳膊少腿,展现出它的质朴、典雅和久远。大部分小巷内都是石板路,有的一步一苔,告诉人们小村的沧桑。沿着路边蜿蜒向前伸展的是石板砌成的大约半米宽的水圳(宏村人称它为“牛肠” ),这人工水圳九曲十弯,穿过村庄的每一条小巷,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形成独特的水街巷景色,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由于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古老渠道内壁的石板已经变色,所以清澈的水在石板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清澈。</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小路慢慢向前走去,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在水圳内浣洗衣服,白色的泡沫在绿水中缓缓地荡开;大家继续前行,没走几步,看见一农妇拿着一口锅子在水圳中涮洗,黄色的油花在水中一圈圈飘荡;再往前行,又见一老人,提着一篮菜放进圳水中慢慢清洗,碧绿的青菜在水中悠悠地散开。我们姐弟面面相觑,这本是一幅纯朴娴静的乡村图画,可是卫生呢?政府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是不是应考虑乡民用水卫生问题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路向前,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了村落中心,在这儿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月沼(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我们又重返月沼,静心品味她的暮与晨),据说其建于明永乐年间。水塘的周边围绕着白墙青瓦的徽派古民居和祠堂,挂着红色的灯笼。塘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这些古老的建筑,而华灯初上,淡黄的灯影又使这碧绿的水增加了几分温婉,更觉月沼在青山环抱中显得那么静美。塘沼四周是青石铺展的狭窄的小道,小道上摆着一张张小餐桌,游人们边品尝着安徽著名美食“臭桂鱼”,边静静地欣赏着这十五世纪的月沼佳景,所有的凡尘俗事已化入时间的长河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儿是李安拍《卧虎藏龙》的景点,其中有一个章子怡飘的镜头就是从这儿飘到塘那边的。”我外甥说。</p><p class="ql-block"> 这么美的景致,不在这儿留下“到此一游”,那真是枉费此行,我立马东施效颦展示飘的舞姿。“美!”大家赞叹道。</p><p class="ql-block"> 随之,我大姐、爱人、弟弟也纷纷摆出打太极拳的、练武术的各种动作,外甥咔嚓咔嚓将我们定格在月沼的画面中。</p> <p class="ql-block"> 平凡之中见发展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听说安徽年年都有大量农民出外讨饭,安徽佬还会抢包子。因此我一直认为安徽非常贫穷,也不是礼仪之邦。但是我这次的宏村之行,改变了我对安徽的认知。几十年过去,安徽的发展竟是如此神速,令人感受颇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品质的收费员</p><p class="ql-block"> 在去宏村时,高速公路上,外甥边开车边向我们介绍:“安徽的高速公路比江西的强,人的文明程度较高,和善、懂礼,你们可以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服务进行比较。”</p><p class="ql-block"> 车子急速前行,很快就驶入安徽路段了,我看见高速公路由两车道变成了三车道,道路确实比江西的更平、更宽,更一望无际。</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车辆接近收费站时,收费员从收费亭探出身子向我们甜甜的一笑:“您好!请……”一声清脆甜蜜的声音传入耳中。哎哟,多漂亮的小姑娘,大眼睛、瓜子脸、高鼻梁,化着淡妆,这么靓丽的窗口形象,绝对是选空姐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收完费后她微笑着说:“谢谢,请走好!一路平安!”随后微侧身,伸直手臂手成180度送离我们, 体现出服务人员的高素质和文明水准。</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所有的收费站,小姑娘都那么漂亮,小伙子都那么帅气,笑得都那么亲切(标准的只露6颗牙齿),动作都那么规范,语调都那么真诚。 </p><p class="ql-block"> “确实要比我们江西的服务更胜一筹,一定经过专业的培训。”我们一车人一致肯定。</p> <p class="ql-block">逐步富裕起来的村民</p><p class="ql-block"> 在宏村,因为老板小查的诚恳,我们决定住他家。</p><p class="ql-block"> 小查家掩映在一片民居之中,进了院门,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一地金黄,不大的院子里栽着盆景,红花和绿树,给小院落添了几分艺术情趣。院内一栋两层楼高的主楼,青瓦白墙高低错落,还有那造型丰富的马头墙。走进楼内,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地板、天花板、栏杆、门窗、墙体、楼梯等都是木质的,全屋上下都是桐油的黄色,使屋内显得那么和谐独特,干净得纤尘不染,淡淡的木材清香飘荡在空间,宁静古朴温馨包裹着我们。小查的妈笑着与我们聊天:“我儿媳妇还兼做导游,村子里许多人家都开了家庭饭店,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说话间满脸透着幸福。从她的话语中折射出宏村人生活得平和、惬意、满足而有序。</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带路大姐</p><p class="ql-block"> 离开宏村,我们去到歙县,想参观古城墙,沿着墙外走了很长一段路,还未找到进口,大家又热又累非常疲惫。时间已快到12点了,这时见一女士手里拎着一只钢精锅,与我擦肩而过。我赶紧返身追上去问道:“请问古城墙怎么上去,这儿有名的景点是哪些?”</p><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就从这城楼上去。这里有名的是斗山街,从这条街道向前走往左穿过一条小巷,再……”女士回答。</p><p class="ql-block"> 看我们仍是一头雾水,她热情地说:“我带你们去吧,我本来是去修钢精锅,准备做饭。”</p><p class="ql-block"> 女士领着我们穿街过巷,左曲右拐,来到斗山街,她一边走一边介绍:“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这里成群连片的徽派建筑是徽商的住宅……”那流利的语言,那对景物的熟悉程度还有那对我们的热情态度,叫人误以为她是客串导游的。</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小时过去,吃午饭时间已过,我们实在不好意思,决定付导游费,可她执意不肯,打架一样推开我,挥手和我们作别。</p><p class="ql-block">我们被感动。</p><p class="ql-block"> “好人啊!窥一斑而见全豹,没想到安徽人这么淳朴和热情!”这是我全家人的共识。</p> <p class="ql-block">  如今宏村之行已是几年前的事了,但那古拙雅静的景致、温柔敦厚的乡民,发展神速的安徽,常会在心头泛起,真希望我的家乡江西能超越安徽快步向前!</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两图:我的习作)</p> <p class="ql-block">部分亲友评论:</p><p class="ql-block"> 转自陶群:第一次读畅想的《青海印象》起,我就觉得这世上真是卧虎藏龙,不是文笔的问题,而是生活的意义对热爱生活的人来说,他就控制不住冲动,必须记录描写留影传播。今天又读《感受宏村......》,再次使我折服,虽然我也去了,但我真的写不出这么美妙的文章。俗话说,拳要打字要写,文章更要练,三言两语写写还行,长篇大作我真写不出来哦!只求一个高兴,有人写了,我就欣赏欣赏,赞一下,那是必须的。</p><p class="ql-block"> 转自寒塘梅影:作者的文笔精致美妙不用说,就是那画,也丝毫不逊色于大自然的瑰丽醉人呀,大概这就叫浑然天成吧!原来一直觉得宏村美得无法形容,今看你的游记,把一个恍若世外仙境的宏村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如入其境。👍大美宏村,大美你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  转自文友凭栏听雨: 这篇游记叙事描述生动形象,读来有代入感。我们前几年也去过宏村,读了这篇游记如重走了一遍。谢谢!</p><p class="ql-block"> 转自同事文友陈主任:曾作西递游,又尝宏村美,徽州文章地,白恋桃花水。</p><p class="ql-block"> 转自同事文友张主任:感受宏村可避秦?小桥静立树成林。湖光未改千秋色,就恐渔郎来问津!</p><p class="ql-block"> 转自学友白河乔:学友的美篇描述细腻,层次分明,配图精美。欣赏美篇,犹如置身其中,心情愉悦。学友的画作栩栩如生,韵味十足。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