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浩瀚的中国农村画卷中,有一个被称为共产主义小社区的村庄叫南街村,它的名字犹如一末独特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村是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的一个村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大多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踏上个体经济的浪潮时,南街村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在以党委书记王宏斌为班长的一班人带领下,从玩“泥蛋”(烧砖瓦)起步,到玩“面蛋”(做方便面)发家,实行工资与供给结合的分配制度,创造出一个“家家富裕、人人愉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村,并满怀信心地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作家盛干宇的《中国南街村》一书,了解了南街村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果。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最深感触是,南街村是时代精神的一方净土。真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一个地方,没想到我的老家中原大地还有这么一面旗帜。读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这里竟然成了现实,我这个年近八十的耄耋老人,能在有生之年了解南街村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成果,闻一下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味道,感到非常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七十年代,南街村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办起了砖瓦厂、面粉厂两个村办企业。村民还未尝到发展集体经济的甜头,就在随之而来的承包制浪潮中,把土地全部搞了承包,两个村办企业也承包给了两个“能人”。土地分到每家每户后,党组织当了甩手掌柜,一部分村民务工经商,对责任田放弃了责任,致使有的田地弃耕撂荒,一些邻村人看了都感到心疼。两个小企业实行个人承包后,承包人发了财,群众吃了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村的党员和大多数群众看不下去了,纷纷找党组织反映情况,有的还用大字报、小字报的形式批评党组织撒手不管,丧失原则,不负责任。面对南街村的严峻现实,面对党员和大多数群众的严厉批评,党组织一班人认真进行了反思,感到羞愧不已。痛定思痛之后,他们橫下一条心,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带领大家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再也不能辜负群众的厚望。1984 年,党组织依法收回了两个村办企业的个人承包权,由村集体经营和管理。之后,南街人在经营面粉厂中不断发现新的商机,头脑变得越来越灵活,发现的商机越来越多。到 1990 年, 先后上马了麻纺厂、方便面厂、果茶生产线、包装材料厂、大型冷库、养殖场等,集体经济初具规模。同时,全村 800 多户、3100 多人都自愿把土地交给了集体。从那时起,南街村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到 1995 年,村里拥有 26 家村营企业,年产值突破 20 亿,总资产已达 30 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村里的基本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改观。南街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宽阔平坦的街道、林立的楼群、设计别致的公园、赏心悦目的环境。工业区、生活区、教育区分布有序,错落有致,花园式的企业、花园式的住宅、花园式的校园,使南街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轻松愉快,幸福安然。村里环境也很怡人,一条条笔直的街道纵横交错,全部硬化。沿路的草坪、花园,花坛整齐而别致,一年四季,绿意葱茏,鲜花争妍。在这里,你丝毫感觉不到内地农村贫穷落后的气息,一种清新、整洁、气派、优雅的感觉簇拥着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南街村的带头人王宏斌认为,人再富有也不能缺乏精神支柱。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必须不断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干部、职工村民牢固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和处处为集体着想的公心,这才是集体事业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为了使党员干部职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丰富精神世界,从那时起,南街村坚持开展“三项活动”:即学毛著、学雷锋、大唱革命歌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人学毛著的目的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培养人。为便于学习,向每家每户、每个企业都免费发了一套“毛著”,还自行编印《毛主席语录》15000 册,发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 200 多套,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毛著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组织大家谈学习心得、体会和收获。南街村在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中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而是结合南街实际,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领导带头,学以致用。一个典型事例是南街村的“斗私会”,实际上就是村干部定期不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互相之间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生活会开得认真细致而又深入,往往是一针见血,针对性强,有时“火药味”很浓。不管官职大小,职务高低,一视同仁,决不姑息迁就。在南街村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遇到问题怎么办?毛泽东思想中找答案。”的确,南街人不仅是在认真学,而且是在认真用,不仅把毛泽东思想运用到思想教育上,而且运用到了经济工作中,制订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产品经营策略,时刻把握市场脉搏,取得了良好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雷锋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村团委在各个企业 的 20 多个团支部中建立了 200 多个学雷锋小组,除团委统一组织的活动外,各小组都有自己的活动安排。在南街村各企业大门前,经常可以看到一面面鲜艳的团旗旁摆放着茶桶和便民服务台,里面放着修车的工具和打气筒,这是学雷锋小组在义务为过往行人提供便民服务。在南街村的颍松大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头戴小红帽、手拿扫帚的青年团员,帮助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这是学雷锋小组的“青年志愿者”在下班后作义务服务的。只要是南街人,只要是南街村的一员,大家都会走一路拾一路,在上下班的路上弯弯腰,伸伸手,自觉把烟头、果皮等杂物检起来放进垃圾桶。这种做法,检起的不仅仅是垃圾,更是南街人的好传统。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扶贫济困献爱心的感人事迹在南街村更是举不胜举。学雷锋,培养了南街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品质, 这种精神还早早地影响到了南街村的娃娃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唱革命歌曲也是南街村对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举措。南街村广播站每天三次的开始曲都是革命歌曲,从 1989 年 成立广播站到今天,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未变。外地人走进南街村,听到这久违的革命歌曲时,无不为之感慨,为之动容。南街村每次召开全村大型会议,更是一片革命歌曲的海洋,各单位积极唱歌,互相拉歌,就跟部队战士拉歌一模一样。每逢“七一”,南街村一定要组织一场革命歌曲比赛,各支部党员干部踊跃参加。置身于南街村,嘹亮的歌声催人奋进,处处体现着南街人朝气蓬勃干事业的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学毛著,南街人树立了一心一意为集体的思想;通过学雷锋,南街人树立了吃亏奉献精神;通过大唱革命歌曲,南街人振作起了精神,鼓起了干劲,都一门心思地干好南街村的集体事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村还坚持把红色文化融入南街事业。党组织在东方红广场敬建了一尊高大的毛主席塑像:毛主席他老人家昂首挺立,迎着宽阔笔直的颍松大道,挥手指着前进的方向,就像一轮红日在南街村的东方升起,寓意着南街人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在南街村,不论走在哪条街道上,都能看到洁白的墙壁上镶嵌的一幅幅耀眼的红色标语,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自己是沐浴在红色的阳光里,红色氛围一直在围裹着你,使你从表到里,都在感染着红色的激情。用心阅读那些标语的内容,仿佛每一条都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你看这一条标语:“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好人,先公后私是庸人,损公肥私是坏人”,这几句话真切反映了南街人的价值观和做人标准。 “人人为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这则出自清代刘鄂的名言,也被南街人拿来为我所用,以启迪南街人的思想。“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远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走不远,飞不高,好比一条小溪,如果不汇入大海,永远也不能汹涌澎湃”。这一句句名言标语,无不折射出南街人集体主义的光辉,它时时刻刻都在陶冶着南街人的情操,熏陶着南街人的思想,激励着人们热爱集体的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在南街村处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氛围。那雄伟壮观的东方红广场,给人以思想净化和灵魂的洗礼;那红色歌曲和广播里时时传出的红色音符,给人莫大的鼓舞;那红色的教诲给人以走好集体共同富裕之路、建设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那红色的标语和鲜艳的红旗,仿佛让人置身于红色的海洋,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南街村不仅有着“红色”的外表,更重要的是有红色的内涵。他们用红色文化育人,让南街村成为一个红色大熔炉,让红色文化融入南街事业,成为推动南街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然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运动暂时走入了低谷,导致一些人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就在人们普遍感到迷茫时,南街村党委却在毛泽东同志诞辰 100 周年之际,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什么提出这一奋斗目标?党委书记王宏斌是这样说的:就自身而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能忘记入党誓词,要终身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就南街村而言,发展集体经济离不开集体主义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就离不开共同理想。提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全村人的思想高度统一到集体事业的建设上,打造一片理想天地,让全村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南街人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再者说,我们共产党的理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现在党的理论、宗旨、信念没有变,我们共产人入党举手宣誓的这个誓言也没有变。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们共产党人都没有任何理由不为共产主义事业去奋斗。所以就大胆提出了要把南街村建设成一个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还解释说,正确理解这个提法,首先要转变过去对共产主义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过去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是世界大同,但前五千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把世界大同起来,恐怕后五千年也不会出这么一个人把世界大同起来。即使后五千年能出一个人把世界大同起来,他也决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把世界大同起来,也得分国家,分地区,乃至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去实现。中国的每一个村子都建成共产主义小社区了,中国不就实现共产主义了?世界上每一个村子都建成共产主义小社区了,世界不就大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且不说这种解释科学不科学,正确不正确,是不是切合实际,单就这种提法、这种说法就足以让人震惊。惊的是南街人的智慧,惊的是王宏斌的胆略,惊的是敢想敢干敢闯新路的勇气,惊的是王宏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村提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目标后,并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口号喊喊而已,而是围绕这一目标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了让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加深认识和理解,鼓舞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信心和勇气,于 1994 年春,在全村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一场“共产主义小社区建设大讨论”活动。村里举行了共产主义小社区知识讲座,统一下发了“共产主义教育知识问答”,让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理论上打好思想基础。通过大讨论活动,全村人增强了信仰的力量,明白“私心是万恶之源”的道理,对南街村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宏伟蓝图深入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类描绘了美好的社会生活:物质的极大丰富,精神的高度文明,两者缺一不可。而精神的高度文明,必然是人类舍弃私心私欲的理想精神境界,这是人类最终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的历史必然。南街人认为,私心来源于私有制,因此他们下决心解决私有制问题。他们不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让南街村的一草一木都姓公,而且努力实现生活资料公有制,用一些共产主义因素来引导职工村民向往共产主义。在分配上,他们实行“工资加供给”的办法,工资部分占百分之三十,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供给部分占百分之七十,体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可以说,供给的部分就是共产主义因素。通过这种分配方式,使南街人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并尝到社会主义的甜头,同时感受到共产主义的美好。按照王宏斌的话说,就是“搞一些有形的东西,把先进理论与看得见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逐步把共产主义思想渗透到群众当中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村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目标的提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感到振奋,有人瞪大了惊异的眼睛,有人亲自跑到南街村来看个究竟,也有人到南街村与王宏斌“理论”,问“你们南街村提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共产主义小社区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时间建成?”王宏斌回答:“南街村现在决不是共产主义小社区,这是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至于说共产主义小社区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时间建成,我们南街人没有这个权力和水平来制定这个标准。这个权力是全社会的,也就是说社会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到南街村一看,说南街村现在像共产主义小社区了,那就叫像了;社会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到南街村一看,说南街村现在不像共产主义小社区,我们就继续奋斗。我们南街人没有制定共产主义小社区标准的权力和水平,只有向共产主义小社区努力奋斗的责任和义务。”</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南街村影响的放大,议论日渐多了起来。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对南街村现象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分析。不管怎么说,唯物论者总要先承认客观现实。南街村至少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是无可争辩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这里真正做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自 1984 年开始,经过群众奋发努力,辛勤经营,年产值达到 70 余万元,此后每年即响箭般地连续上升,到 1997 年达到 16 亿元,利税从 1984 年的 7 万多,猛增到 1997 年的 8000 多万元。 从这些数字看,这是何等神奇的速度!简直是一步一重天,一年翻一番。这种神奇的速度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同样一个南街村,同样是南街村的人,一旦走上集体致富之路,却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了呢?实际上这是生产关系的问题。由于承包制只是个人或少数人得利,群众是不欢迎的;而集体致富的道路是大多数人乐意接受的,因此才激发起极大的劳动热情。南街村的事例,对先进生产关系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作了最生动的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不仅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上去了。且不说共产主义式的奉献精神在南街村蔚然成风,且不说南街人之间的友爱和睦关系等,仅就治安一项来说,也是使人艳羡的。南街村连续十余年没有发生较大的刑事案件;全村 800 余户,没有一户安防盗门;村里 30 多个建筑工地也没有围墙。事实上南街村已经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去南街村参观的人盛赞这里是一片“桃花源”,是喧嚣的大千世界的一块“净土”。然而,南街村党委书记不赞成这种说法,他说任何地方都不是真空,南街村之所以能这样,是经过许多斗争和艰苦工作的结果。我认为他的说法比较符合实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都要从南街村坚持正确方向和艰辛努力中去寻找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真正做到了共同富裕。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制度是南街村的特点,按照南街村的说法也就是工资制加供给制。从 1986 年起,随着南街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供给部分。到 1994 年,实行了十多项公共福利,如液化气、食用油、面粉、节假日改善生活的食品;儿童入托、学生上学直到大学毕业,一切费用均由集体负担;文化娱乐、人身保险、防疫、看病、住院的医疗费均由村里负担。这就从基本的生活保障上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使南街人开始过上了舒心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 1993 年起,南街村开始兴建高标准的住宅楼,大套三室一厅,92 平方米;小套两室一厅,74 平方米。室内统一配备了中央空调、平面直角“长虹牌”、“北京牌”大彩电。高档家具配备齐全,卧室摆好了席梦思床、高低柜、床头柜,伙房里有液化气灶、抽油烟机,卫生间设施齐全。仅每套居室配套下来就将近 8 万元。这些楼房按每户人口的多少分配给村民,村民的住房、室内设施不次于城里一些处级干部的住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的幼儿园决不在城里大机关的幼儿园之下。学校里孩子们的食堂漂亮得让人感到惊愕。那一排排定做的、不高不低的桌椅,都是明光锃亮的钢制品,开饭时每个孩子都在自己固定的座位上免费就餐,餐后还有专门洗涮消毒的设备。在这里上学,家长不再有任何经济负担,不仅学杂费全免,连校服和课本都由村里提供,村里没有一个孩子失学或辍学。南街村的孩子们简直生活在天堂了,这使我这个从旧社会走过来上不起学、买不起书、买不起笔的的孩子感慨万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村的敬老院和村里的免费医院面对面,老人们出门就可以看病,或者不出门,只打一声招呼,医生就可以应声而至。这里多半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老人们分男女,每两人一个居室,以便互相照顾,衣服被服定时有人拆洗。大厅里放着一个大彩电,这是他们共同活动的场所。他们在一起亲密相处,颇像一个大家庭,感到生活得自在,无忧无虑。在南街村,“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已不是空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现有南街村的分配制度看,基本上仍是按劳分配,但从通常按劳分配的观念看,其基本的生活资料方面按需分配部分也许会使人觉得稍多了一些。不过,这里的重要前提是,随着南街村经济的发展,使他们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实力。试想,一个 3000 多人口的村庄,年产值达 10 多 亿元,还不能在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方面给以必要的满足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这里没有腐败。南街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里没有腐败。南街村干部的最高工资是 250 元,被称为“二百五”干部,他们正是有意用这个工资标准来提倡这种“傻子”精神。巴黎公社规定,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最高工资,当年作出这一规定,是为了从根本上切断一切升官发财的道路,南街村的做法是有意无意地符合巴黎公社原则。现在南街村的一些技术人员的工资达上千元,不是远远超过干部的工资了吗?村党委为党员干部立了“四个决不能”的规矩:决不能谁也不顾,自己先富;决不能喊“给我上”,要喊“跟我来”;决不能台上说人家,台下被人说;决不能揭短怕丑,不敢揭私亮丑。他们认为,如果谁也不顾,自己先富,就是共产党员的耻辱。“一丝不苟干南街事,一尘不染做南街人,就是他们的口号。“四个决不能”和“二百五”傻子精神成了南街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也实实在在让党员干部树起了好形象,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好口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仅仅依靠这些,想保住干部的清廉自然是不够的。因为今天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他们的干部不可能不同外界接触,形形色色的诱惑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们又规定了“外圆内方”政策。在外面受礼可以,吃回扣也可以,但回来都必须如数上缴。加上这些规定仍然是不够的,他们除了不断提高干部党员的思想觉悟之外,还找到一个可靠的办法,就是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倡群众对干部的公开监督。这也正是当年毛主席在延安回答黃炎培的问题,也就是共产党如何避免历史兴衰“周期率”的问题。值得大书一笔的是 1994 年南街村的整风,由村党委带头动员全村群众,动真过硬地揭查自己身上存在的不正之风。王宏斌首先在全村 200 多名党员干部大会上公开作自我检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委成员也都纷纷作自我检查。然后把所有录音分发给下属支部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不过关的,还要继续挖,直到过关为止。最后将查出的问题分别进行处理,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退赔的退赔。这次整风收效极大,深刻教育了干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对巩固与发展南街村事业,起了重大作用。南街村之所以能够消除腐败,保持干部的清廉作风,以上这些都是有决定意义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三个方面远不是对南街村的全面论述,但仅就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而言,南街村也不愧是四十年改革开放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打头阵,在建设社会主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是典范,在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方面开先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从经济水平上说,有如南街村者不乏其例,而上述三项做得如此完美,却是很罕见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赞赏南街村,因为这里实实在在是共同富裕,没有贫富差别,没有两极分化,没有富人的骄淫,没有穷人的苦楚,没有下岗的恐惧与失落,连外来工在内的 11000 多人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亲如兄弟,携手劳动,走着一条康庄大道。</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赞赏南街村,因为这里的人们安宁,没有凶杀,没有抢劫,七八百户人家没有一家安防盗门。这里的人是居安思危,而不是像有些地方是居危思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赞赏南街村,因为这里有着清清楚楚的奋斗目标,他们崇尚一个“公”字,鄙弃一个“私”字,干着社会主义,想着共产主义。难怪那些在北京、天津、西安的打工“仔”们、打工“妹”们不在乎一月几千元收入,而到南街村干事业;难怪那么多老革命、老将军、老领导,一到南街村就有“到家了”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说硬件建设,比这里好的地方还有不少,但精神文明、人文素质如此之高,如此淳朴清净典雅的环境,却实属鲜见。南街村决不单纯是经济发展意义上的南街村,而是一个充满思想文化内涵和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村庄。她成功的意义不仅在经济建设上,还在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上。她的最大贡献不是盖了多少楼,缴了多少税,而是为国人探寻到了一条如何实现集体共同富裕的路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久以来,人们都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人类究竟应该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人们所说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究竟是什么?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去生活?”一代又一代孜孜以求的幸福生活美景最终会是什么样子?等等。南街村,一个中国农村大地上的普通村庄;南街人,一群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却思考和实践着这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有如此思路,独树一帜,坚守不变,独创了许多宝贵经验,积累了可贵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确实是一大创造,确实了不起,确实令人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从南街村的实践中感悟到,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运动、实践和探索。既然是探索,就没有一条现成的路可走。但如果仅仅因为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就感到遥远和渺茫,就不讲、不提、不研究,那自然就会失去信心和动力,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为什么一些人一心钻进了钱眼儿里,一些社会问题那么严重?就是放松理想信念教育造成的恶果。看来,不是南街村讲理想信念讲多了,而是社会上这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少了,力度小了,深度不够了,一些人的眼光短浅了,政治素质下降了,所以才不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街村是以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为目标的,现在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看这没什么关系。任何发展模式在初始时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关键是发展方向要正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前行。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择优秀是人的本性,事物因合理而存在,这些都是为世人公认的道理。像南街村这样的发展思路,开创这样的局面,虽然在全国为数不多,但毕竟这个领头雁已经开始起飞了,我希望她飞得更高更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发展模式在现阶段虽然不能大面积复制,却可以独树一帜。 四十年来,我们办了很多特区,何不也办一个这样的试验区,以百花齐放精神使其各现异彩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2 月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