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路过省美术馆,里面正有展览,遂决定暂缓去吃饭,先看展。既然已经安检进了门,哪有不看之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术馆主楼建筑四层,建筑立面呈“山”字形,由著名建筑师奚福泉设计,始建于1935年,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家级的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曾经的顶级审美地标,如今历经一年多的精心修缮后,重磅归来。它不仅是南京的摄影圣地,更是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里面正在举办“见字如吾——张謇书法作品中的桑梓情怀”展览。“见字如吾”是江苏书法家孙晓云书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展览既是南通博物苑首次将苑藏130余件张謇书法作品进行的大规模集中展示,也是江苏省美术馆老馆维修后对外开放举办的首个展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览分为四大板块:“以天下为己任”“天地之大德曰生”“勤笃诚信以任事”和“种树穿池亦漫忙”,旨在展现张謇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独特魅力,同时回顾他的一生,阐述其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謇书通海界柱碑墨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謇乡试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认为要发展地方事业,“必先明异刻”,因而于1915年在南通市中心十字街路口建造了一座钟楼。钟楼参照英国伦敦大本钟的外形设计。楼高6层,达22.6米,这一高度作为南通最高建筑的历史保留了半个多世纪之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楼三层南向墙上有张寒撰写的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对联寓意南通的称呼从古代“通州”转变为近代“南通县”,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旧时代终结,新时代开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孝子祠校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印“啬庵家诚”拓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謇信札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謇行楷五言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印张謇行书对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謇行书六条屏拓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謇行书七言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謇行书七言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张赛在南通城西南、桃坞路西端创建“更俗剧场”,剧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孙支厦设计,观众厅分上下两层,共1200个座位。剧场建立初,张謇力邀京剧大师梅兰芳和他的弟子来通献演《贵妃醉酒》,并与戏剧艺术家欧阳予俏同台献艺。故特在更俗剧场设梅欧阁,亲笔书写对联;“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馨立足家乡南通,经营地方自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使南通成为近代中国的“模范县”。他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初等小学、中学、农业学校、纺织学校、博物院、女红传习所、图书馆、医院、养老院、栖留所、残废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位中国近代的杰出人物,不仅在实业和慈善上有着卓越成就,他的书法也同样令人敬佩。习主席称他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苏美术馆位于长江路266号,展馆一、二层是书法作品、亲笔信函、题写的碑额拓片等,三层是多媒体纪录片。展览到3月31日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