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大沽口

一蓑烟雨任平生

<p class="ql-block">  秋游大沽口</p><p class="ql-block"> 文/宋瑜琪</p><p class="ql-block"> 沽,本为沽水,也为天津的别称。民间流传:北京城有七十二连营,天津卫有七十二沽。七十二沽,也是天津旧时的别名。</p><p class="ql-block"> 天津古名为“直沽”,设卫后又称为“津沽”、“沽上”。沽,是与河流息息相关之意。</p><p class="ql-block"> 沽,据《说文解字》释意为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沽,原是古河名,沽河的故道在北京通州东面,有着东西之分。东沽河即今天的潮白河、蓟运河等;西沽河是今天的北运河、海河。沽河两岸的村庄众多,却多带有沽字,如三岔沽、小直沽、大直沽、塘沽、汉沽等。</p><p class="ql-block"> 秋风轻拂,阳光正好,大沽口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正等待着游客的到来。这里有许多游人在观光拍照,沉浸在一片宁静自然之中,远处湖泊与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沽,也指海河,海河是天津市的母亲河,哺育着沽上人家,滋养津门大地,孕育天津卫厚重的历史文化。海河是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它容纳了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河流,及其300多条支流组成海河水系。</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九”,为数之至极,有最大、最多的意思。因此人们也把海河水系大大小小的支流汇总在一起,用“九”字来表达,代表众多的意思,由此天津也被称为“九河下梢”。曾有诗人用“七十二沽,九派奔流,何其壮哉”的诗句,描写大美的海河。海河在金元时期,曾改称为大沽河。</p><p class="ql-block"> 大沽口,是海河的入海之口,被誉为“津门之屏”。民间流传天津有三宝,是明清时代的三座主要建筑。天津俗语称“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其中之一的炮台,就是位于大沽口的大沽口炮台。在蓝天白云下,这里插着许多不同颜色的旗帜,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面旗帜都像是历史的见证者,迎风飘扬,充满着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国庆长假孩子在远方(家乡)读高中,未能回来。每逢佳节倍思亲,长假之时倍加思念远方的女儿,心情沉重。为了祛除内心深处思儿的苦楚,于是乎秋游海河便梦想成真了。</p><p class="ql-block"> 城际高铁列车,半小时到达天津站。出站即是畅游海河游船的解放桥码头。乘游船沿海河,荡舟碧波之上,下行海河至二道闸三十公里水路游览。而后登岸乘车,前往大沽口炮台遗址,再入天津新港乘海上游船游览渤海港口的繁忙盛景。</p><p class="ql-block"> 悦耳的起锚汽笛声响,游船拔锚启航,浪花朵朵,船后涌起。解放桥、世纪钟、天津站都伴随着游船的移动而在视线中远去。船首方向就是天津中心城区的金融商务区,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跨越海河的是国内唯一斜塔双索面弯斜拉桥——新赤峰桥。</p><p class="ql-block"> 城市因其有了水,就充满了活力,有了无数座横跨河上的桥,就多了浓浓的诗意。天津是一座以“水文化”为依托的城市,桥对于天津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穿城而过的海河,不仅是哺育天津的母亲河,还是亮化这座城市的靓丽风景线。伴随着船儿踏浪而行,站在甲板之上,欣赏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古老的天津卫变高了,摩天大厦,高耸入云端;新型城市变美了,蓝天碧水,杨柳婆娑,鸟语花香。舟行碧波之上,人在画境中游览,舟行景动,一会古老沧桑,一会又现代超然,目不暇接,美景飘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p><p class="ql-block"> 当游船缓缓靠近二道闸码头,又换乘大巴前往大沽口炮台遗址时,古老城墙边的景色映入眼帘,这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城墙边,人们静静地欣赏着海景,远处的船只停靠在港口,仿佛一幅古老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追昔过往,睹目眼前,思绪之中,依然定格在大清忠臣僧格林沁指挥着八旗士兵,浴血奋战大沽口的悲壮场面,晚清朝廷有保家卫国的将士,却也多了好似得了“软骨病”大清末代封建社会的执政朝廷。大沽口首战,浴血奋战的将士用生命代价换来了胜利,后来却输了。就如同镇南关大捷,我们胜了,可是依然还有割地赔款当孙子一样。</p><p class="ql-block"> 游走在大沽口,心情依然凝重,兵虽强,将也用,国不强,山河依旧破损,生灵涂炭,人民遭殃。</p><p class="ql-block"> 秋游大沽口,这不是一次游山玩水的旅行,这是一次百余年后回望历史,与历史对话的一次机会,让我面对自然风光与家国历史的交融中,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被侵略者压迫,欺辱的悲壮的凝重。</p><p class="ql-block"> 旅游结束多年,回想大沽口,耳畔依然还会鸣响着中国军民奋力还击外来侵略者,隆隆的炮火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