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生代(攀登者)

<p class="ql-block"><b>基本概况</b></p><p class="ql-block"><b>- 地理位置:地处川、滇两省交界的云贵高原西北部,位于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2′15″-101°35′46″,北纬26°36′31″-26°38′24″。</b></p><p class="ql-block"><b>- 保护区类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苏铁类植物国家级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b>- 面积:总面积1358.3公顷,区划为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又分为民政核心区和格里坪核心区,实验区又分为科普区、苏铁人工群落区、自然植被保护恢复区。</b></p><p class="ql-block"><b> 保护对象</b></p><p class="ql-block"><b> - 攀枝花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正式定名,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名录,199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b></p><p class="ql-block"><b>- 其他物种: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248种,隶属88科、182属,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鸢、雀鹰、红隼等9种以及省重点保护的动物中华鹧鸪、鹰鹃等4种。</b></p><p class="ql-block"><b> 自然资源</b></p><p class="ql-block"><b> - 植物资源:区内现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38.5万余株,其中不乏大量千年以上苏铁植株,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是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林。</b></p><p class="ql-block"><b>- 地质景观:蕴藏着独特的地质景观,区内的峡谷、瀑布、溶洞等自然地貌形态各异,还有由火山喷发玄武岩形成的柱状节理,以及经过亿万年风化雨蚀形成的奇特岩石造型。</b></p><p class="ql-block"><b>价值意义</b></p><p class="ql-block"><b> - 科研价值:攀枝花苏铁是生长在2.7亿年前的裸子植物和世界性珍稀濒危残遗物种,对研究中国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生态、古地质、古地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b></p><p class="ql-block"><b>- 生态价值:保护区所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属攀西生态脆弱区,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文化价值:据传这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重要通道,留下了许多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故事,保护区内的一些古老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和民族风情。</b></p><p class="ql-block"><b> 保护措施</b></p><p class="ql-block"><b> - 工程建设:2024年实施“引水上山蓄水防灭火”工程,新建三个蓄水池共计760立方米,提升森林防火能力。</b></p><p class="ql-block"><b>- 立法保护:2024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于10月1日实施,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