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榕城福州(3)

谭恩胜

<p class="ql-block">福州市内的景点还真不少,名不经传的乌石山也是值得一游的。乌石山简称乌山,又称道山,这是一座很有历史文化的名山。乌石山上风景绝佳,山南石刻甚多,其中华严岩旁的石刻《般若台记》是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摩崖石刻,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所写。岩石洞壑清幽,摩崖题刻200余处,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邻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较为密集。著名的为唐大书法家李阳冰大历七年(722年)所书的篆书《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师孟、李纲、陈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元代间有用蒙文书写的。明代多诗刻,其中太监的题刻为清人所不取,《乌石山志》均未收录;但对研究明代太监活动,特别是督舶太监的活动,颇有史料价值。现存主要道观有道山观、吕祖宫等。另有道山亭、黎公亭、先薯亭及沈公祠、弥陀寺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乌石山上怪石嶙峋,树木参天,全山景物高低错饰彩落,曲折幽深,是游玩避暑的好去处。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从山东南麓拾级登山,便可看到一块大岩石,上镌“天香台”,岩石被三棵榕树(三友榕)围抱,构成特殊景观。天香台向西折至“冲天台”。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巨崖,岩顶之上横架一条岩石,故称“天台桥”。此桥奇险。桥的右上方岩壁上镌刻宋代程师孟遒劲有力的篆书“冲天台”,楷书“古放鹤亭”。“古放鹤亭”相传唐刺刺史崔干游山,所携青田白鹤在此冲天飞逸,后人建“放鹤亭”。亭子后崖石上镌“古放鹤亭”四字。天台桥旁岩石上的古榕,树龄数百年,枝叶依然茂盛。奇的是一条条树根扒在岩壁上,凭借薄的土壤,顽强地生长着,人称“石壁榕”。</p> <p class="ql-block">福州的鼓山也是市民和游客喜欢去登爬的一座山。鼓山位于福州盆地边缘,由屴崱峰、白云峰、狮子峰、钵盂峰等组成,有山川、峡谷、岩洞等地貌,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屴崱峰海拔998米。鼓山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兼有山地气候特点,气候温暖湿润。</p> <p class="ql-block">鼓山集山岳景观和自然景观一体,是闽都山水文化的典型代表,自宋朝至今皆为福州首选的游览胜地,素有“今古名山”之称。鼓山建有鼓山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鼓山十八景,名胜古迹约有260多处,其中鼓山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鼓山的上山索道,不想走路上去可以乘坐缆车。</p> <p class="ql-block">福州附近还有一个千年古镇,这个千年古镇就是嵩口古镇。嵩口古镇位于福州市永泰县的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的故乡,同时是永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嵩口镇区有6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保存完好,属下各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达百座以上。</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古码头也是古镇的一个很吸引游客游玩的地方。古渡口位于嵩口镇区的直街。其门楼和廊柱保存完好,石阶边还可泊船。渡口处有4块石碑:明朝嘉靖年间的“林带溪植榕碑”、清宣统元年的“重整义渡碑”、清“奉宪永禁溺女碑”和清代为处理林陈争水而引起人命案而立的“奉抚宪碑”。其中, “重整义渡碑”上明确划定了渡船收费标准,如“喜轿过渡只收花彩钱肆枚,棺柩过渡不准索取花彩钱分文”等。并规定了渡船安全要求, “渡船无论新旧,如有损坏,须修理坚固,不准糊涂滥用”。渡口的渡船按照石碑上的规定,把一代代人渡过大樟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