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孤山:风景文物胜迹荟萃之地

学海浪人

<p class="ql-block">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最大岛屿,通过孤山路和西泠桥及白堤和北山街连接。孤山风景区面积有20公顷,山高38米,现有胜景秋瑾墓、西泠印社、文澜阁、中山公园、清行宫等30处,因文物胜迹荟萃而成为西湖的著名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过西泠桥就是秋瑾墓和汉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位于孤山南麓、西泠桥南侧的俞曲园纪念馆,由晚清学者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成,素有“西湖第一楼”美誉。 俞樾是晚清成变卓著的朴学大师,曾在孤山讲学。其众弟子将他讲学的诂经精舍命名为俞楼。如今作为纪念馆,全面介绍一代朴学大师俞樾的生平、成就、影响等。</p> <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坐落于孤山西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和园林、摩崖题刻等,有“湖山最胜”之誉。</p><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国性印学社团,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它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里的莲池。</p> <p class="ql-block">柏堂,西泠印社第一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楼中悬挂的“柏堂”二字是俞樾手书,他是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的石鼓文启蒙老师。柏堂额匾下的画为“ 西泠先贤图 ”,画的是印社四位创始人和前后五任社长,背景就是孤山西泠印社社址。</p> <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创建人,1904年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1913年,由近代艺坛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印人印廊(西庑廊),廊内展示自明清至现代的名家印蜕47方(含边款),有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乔大壮、李叔同、沙孟海、傅抱石等40余人的篆刻作品。</p> <p class="ql-block">前山石坊,西泠印社标志性建筑之一,两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叶铭书写的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p> <p class="ql-block">山川雨露图书室。</p> <p class="ql-block">山川雨露图书室待出售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印泉。西泠印社有四泉:印泉、潜泉、文泉、闲泉。</p> <p class="ql-block">华严经石塔,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由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高20余米,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p> <p class="ql-block">塔前左侧有文泉,塔下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篆书</span>石刻“西泠印社”。</p> <p class="ql-block">鸿雪径,始筑于1913年,名字出自苏东坡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p> <p class="ql-block">丁敬雕像。丁敬是清代杰出篆刻家,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p> <p class="ql-block">汉三老石室,建于1921年。</p> <p class="ql-block">汉三老石室内藏迄今为止浙江省最古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是汉代官职,此碑碑文记录了一位“三老”祖孙三代的名讳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刻于东汉建武年间。</p> <p class="ql-block">观乐楼,曾经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吴昌硕的故居,现改为吴昌硕纪念室。“吴昌硕纪念室”系沙孟海题写,门联写着:“劚云起高阁,叠石跃流泉”。</p> <p class="ql-block">吴昌硕铜像。</p> <p class="ql-block">吴昌硕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百年一缶[fǒu]翁:播放的是介绍吴昌硕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清代皖派篆刻大师邓石如石像和人工开凿的小龙泓洞,以“浙派”篆刻始祖丁敬的号命名,下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隶书所题《小龙泓洞记》。</p> <p class="ql-block">右为“规印厓”隶书。</p> <p class="ql-block">缶亭,西泠印社为陈放吴昌硕造像,而专门在崖壁上雕凿的一座石龛,因吴昌硕号“缶庐”,故而称其为“缶亭”。龛壁上有额:“缶亭”二字,左右有联:“金仙阅世,石室遗形”。</p> <p class="ql-block">锦带桥、崖凿“闲泉”篆字、“规印厓”隶书。</p> <p class="ql-block">“小龙泓洞”西侧墙面上王一亭画“送子观音像”,旁有吴昌硕题句:“行善之人善结果,赠以佳儿佛曰可,观世观人更观我”。</p> <p class="ql-block">题襟馆,建于民国初年的中式花园别墅,位于西泠印社的最高处,曾是吴昌硕在杭州的“创作别墅”。</p> <p class="ql-block">西湖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孤山西泠印社旁边的“ 中华老字号”楼外楼,洪瑞堂创建于公元1848年,得名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其招牌菜是西湖醋鱼,还有排面、叫花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番茄锅巴、火腿蚕豆、火踵神仙鸭、鱼头汤、西湖莼菜汤。楼外楼曾接待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和丰子恺、潘天寿等文化名人,以及外国国家元首和贵宾。</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西湖醋鱼这道菜是由南宋时期的一位民间女厨师宋嫂鱼羹演变而来的,所以楼外楼前面的立有宋五嫂的青铜塑像‌,搂内有她的汉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楼外楼上楼扶梯的木雕《东坡浚湖图》,由东阳木雕大师陆光正雕刻,挂屏50平方米,雕刻有80多位人物。</p> <p class="ql-block">木雕《东坡浚湖图》(视频)。</p> <p class="ql-block">楼外楼一楼餐厅。来吃饭的人非常多。</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曾在这里营建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为中山公园。中山公园门前的汉白玉狮子是明代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清行宫遗迹之垂华门。</p> <p class="ql-block">清行宫遗迹之楠木寝宫。</p> <p class="ql-block">文武双亭,民国期间杭州市民为感激华侨资助灾民而建,亭台石坊上刻有“善与人同”的题额。</p> <p class="ql-block">孤山正北面的山崖上镌刻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楷体</span>“孤山”两个朱红大字,是南宋人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清行宫遗迹。</p> <p class="ql-block">万菊亭,歇山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方亭,始建于民国初期,是为了纪念在杭州举办第一届菊展的张又莱先生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孤山虽然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这里有由亭阁假山、水池曲桥构成的精美庭园,庭园的中央是以苏东坡诗句命名的“西湖天下景”亭。</p> <p class="ql-block">“西湖天下景”亭楹联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此联巧用叠字,倒读也成联。有人将叠字折开,略加移动,可读作: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别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由于要去浙江省博物馆,没有游玩孤山景区其他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