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即将告别春节假期</p><p class="ql-block"> 你有没有</p><p class="ql-block"> 不想上班、不想上学、不想起床</p><p class="ql-block">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p><p class="ql-block"> 还不太适应?</p><p class="ql-block"> 如何调整“节后综合征”?</p><p class="ql-block"> 这份指南请收好↓↓</p>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你“中招”了吗 <p class="ql-block"> 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p> <p class="ql-block"> 哪些因素会导致“节后综合征”?专家提示,如果您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需要引起注意了。</p> 如何帮孩子“收心” ?
这份指南请收好! <p class="ql-block"> 对于成年人来说,缓解“节后综合征”,恢复被打破的生活规律相对简单。但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假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节后综合征”的情况相对更明显。 </p><p class="ql-block"> 儿童青少年“节后综合征”的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出现入睡困难、情绪低落。</p><p class="ql-block">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瑛表示,这些症状一般都找不到明确的器质性因素,个体差异较大,在这个群体当中,大部分孩子可能很快地去调整自我,但是会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p><p class="ql-block"> “节后综合征”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伴随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的情况。帮助这部分孩子调整情绪,很重要的一步是帮助他们缩短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p><p class="ql-block"> 李瑛介绍,在电子产品使用上,从心理角度的建议一般是替换策略,创造更有趣的时间,去占用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而不是强有力的管控。</p><p class="ql-block"> 专家介绍,帮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刀切。在初期,家长可以寻找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陪伴他们一起观看。经过三到五天的调整,大部分孩子都能消除“节后综合征”的症状,适应规律生活。</p><p class="ql-block"> </p> 帮孩子“收心” ?
这份小妙招请收好!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几条收心小妙招,不妨给孩子一个提前调整过渡的过程,帮助孩子调整状态,迎接新学期!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p> 01 巧妙调整生物钟 <p class="ql-block"> 假期收心最好是选在开学前两周进行作业。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再让孩子们安排耗时耗力较多的娱乐活动,提醒他们保持精力,逐步从散漫的玩乐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并找回上学时的良好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晚上不愿睡,早上不愿起床,怎么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勤入懒易,由懒入勤难,睡懒觉真的会上瘾!开学后,起床时间肯定要比假期提前不少,如果孩子仍然延续假期里的作息状态,上课时肯定会打盹、精力涣散。但是,要是让孩子突然做出调整,肯定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要在开学前7-10天的时候,让孩子执行学校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中午小睡一会儿,慢慢调整到正常的状态。一旦开始调整作息规律,就要雷打不动地执行了,不允许孩子以任何借口偷懒,否则没有任何效果。如果孩子实在是起床困难,早上放点轻音乐,轻轻拉开一点窗帘,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早起。</p> 02 循序渐进引导学习 <p class="ql-block"> 不论是复习旧知还是预习新知,投入学习就给前进的通道上了润滑剂,开学后才能畅通无阻。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不用给学生们布置太多学习任务,在完成寒假作业的基础上,可以拿来下学期的教科书进行预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 每天都跟小伙伴一起疯耍,根本不看书,怎么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看书是需要家长引领的,可以多开展一些亲子共读活动。首先,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氛围,为“孩子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需要的书”。不妨多问问自己:这本书,对于孩子当前来说是合适的吗?当前我将为孩子选择什么书? 其次,要适当交流,陪伴,但别催促。孩子读书,是精神成长的过程,不要孩子读完一本书,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读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要知道,某些暂时形容不出的感受,可能才是真正的收获,是需要时间去反刍、消化的。 最后,家长还要明白:要在孩子和书本之间建立一种“愉悦”的联系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培养的,所以经常和孩子谈论作家和书的故事会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p> 03 新学期,新计划 <p class="ql-block"> 可以提前与孩子一起讨论下新学期的打算。</p><p class="ql-block"> 在交谈中家长可以让孩子总结自己去年做得好的地方,今年有什么打算,还可以问问需要提供哪些帮助。不用一次谈完,家长可以借一些日常谈话机会,介入这些话题,这样也可以达到一种“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当然,家长们帮助孩子节后“收心”也要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欲速则不达。</p> 04 家长要以身作则 <p class="ql-block">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不再松松散散,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自己仍处在松懈的假期生活中,没有规律,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家庭气氛回到有规律的状态中,孩子更容易“进入角色”。</p> 05 蔬菜水果可调食欲 <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难免大餐较多,但由于孩子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因此不但会出现食欲减退,有的还会出现消化不良。专家建议,可以让孩子减少零食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主食可以选择更容易消化的面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孩子来说,过年与学习之间最难熬的是心理。由于过年比较自由,加上玩乐的兴奋,很多孩子便对重新上学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孩子做出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监督孩子提前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作息,逐步减少看电视、打游戏等娱乐时间,让孩子的心理逐步从“放假”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充分利用寒假后半段的时间,多安排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玩乐逐步转向学习,一点点把孩子的心收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源:央视一套、父母洞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