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21世纪初,长江三峡大坝蓄水,高峡出平湖,峡江中暗礁险滩都没入水底,从根本上改变、优化了长江三峡的通航环境。木帆船消失了,纤夫看不到了,在峡谷中回荡的纤夫号子远去了,只有尘封的图片定格了他们俯首曲腰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神农溪因三峡大坝蓄水成为高峡长湖,沿袭了千百年的木船运输,在机动船运输的兴起和公路运输的发展中,逐年萎缩、衰落,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随着运输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祖祖辈辈以神农溪水运为生,长年生活在“豌豆角”上的纤夫,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们的生活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现在,人们或许还能看到“豌豆角”和纤绳,但听不到豪放、雄浑的纤夫号子,也看不到世界少见的神农溪纤夫搏流闯滩,裸身拉纤与大自然搏斗的原始景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众多的神农溪纤夫“失业”改行外出,到城里干活打工养家。仍在神农溪从事水运的纤夫,也告别了击流搏水的历史,过上了平湖荡舟的新生活。</b></p> <p class="ql-block"><b>不过,神农溪至今还保留着纤夫文化的活化石——纤夫拉纤项目。游客可在长约2公里的和道上,乘坐“豌豆角”,欣赏峡谷风光,体验纤夫逆水拉纤,领略纤夫号子,沉浸式感受悠久的纤夫文化,在有惊无险之中领略与大自然搏斗的乐趣。</b></p> <p class="ql-block"><b>脱去拉纤搭肩,穿上救生衣的神农溪纤夫</b></p> <p class="ql-block"><b>现在从事旅游拉纤的,基本上是一些老纤夫,他们受聘于巴东县旅游部门,为乘坐“豌豆角”的游客象征性的拉拉纤,并无往昔的辛酸与辛苦,每个月有三千多元的收入,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餐。</b></p> <p class="ql-block"><b>纤夫拉纤旅游项目虽然受到游客欢迎,但长年受聘的20多位纤夫,平均年龄已50多岁,年纪最大的近70岁,想招的新纤夫却越来越少。据称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包括一些纤夫的后代,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来拉纤。</b></p> <p class="ql-block"><b>今天,面对纤夫的后继无人,神农溪最后的纤夫背负的纤绳能不能拉下去,能拉到何时,好像没有谁能断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下篇:神农溪纤夫的爱(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