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寿 塔 <p class="ql-block">慈寿塔:矗立于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荐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坍。双塔倒坍后,在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p> <p class="ql-block">在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清代光绪年间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当时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刘坤一为了讨好慈禧,特地进京朝见,并献上这座宝塔。慈禧看到塔上的名字后,非常高兴,问刘坤一她能活多久。刘坤一一时无言以对,正当他左右为难时,群臣中有一小孩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天地同庚”四个大字。慈禧看到后,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后来,这四个字被刻在了慈寿塔下。</p> <p class="ql-block">慈寿塔玲珑、秀丽、挺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若游人登塔凭栏眺望,江天市廛,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塔顶</p> 江天一览亭 <p class="ql-block">江天一览亭:位于金山寺山顶上,亭中竖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的“江天一览”石碑。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赐金山寺为“江天寺”,大意是站立在金山之顶,能饱览长江的美景。</p> 登 亭 望 远 古 法 海 洞 <p class="ql-block">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法海,俗姓裴,唐朝丞相裴休之子,河东人生而胎素,颖异不群。其父信佛,作文送子至河南何泽寺出家,取名法海,行头陀行。曾在庐山东林寺专研禅学,后朝金山,见殿宇荒废,荆棘丛生,寻得此洞,参禅打坐,并燃指一节,誓兴殿宇。忽一日在山下江际挖土,获黄金数镒,报于地方官李琦,转呈皇帝,敕将黄金送法海禅师重兴殿宇,建成,命名金山寺,法海亦莫知去向。后人供奉其法像于洞中,永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法海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先在江西庐山学道修禅,后从庐山顺江东下,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后来,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法海是开山祖师,为了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在《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中,把法海说成是阻碍破坏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美满婚姻的罪魁祸首,深遭世人谴责。当然,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论。正如宋朝张商英诗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寺僧将这首诗做成楹联,悬挂在洞门两边,以表寸心。</p> 登 圆 通 路 <p class="ql-block">从妙高台拾级而上,顺着登圆通路的石梯往上爬,登圆通路入解脱门。</p> <p class="ql-block">“灵区仙迹”洞门</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北侧“雄镇江流”洞门</p> <p class="ql-block">留玉阁:元丰七年(1085)八月,苏东坡去金山寺造访好友佛印和尚。佛印正在坐禅,对苏东坡说:"这里无座。"东坡说:"借大师四大做禅床。"佛印说:"老僧有一问若答得,即与四大为禅床,若答不得,请留下玉带。"东坡说:"请大师问。"佛印问:"老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向何处坐?"东坡一时无语对答,于是留下了自己的玉带。从此东坡玉带成为金山寺的镇山之宝。苏轼留下的玉带,上缀有二十块玉。清初被火灾烧毁四块,乾隆南巡金山时,命玉工选玉补齐。玉块上刻有乾隆诗句。迄今为止,这是苏轼留下的唯一实物。</p> <p class="ql-block">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刘编《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佑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相继重建。1948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仅存台址。当年妙高台,还是赏月佳处,并且流传着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p> <p class="ql-block">妙高台旁边墙上嵌着“龙虎鸾凤”四个大字。为清代徐传隆(1841年~?)书。徐是南洋水师名将之一,曾参与指挥了1884年中法战争中著名的“镇海大捷”。</p> <p class="ql-block">金山佛寺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造,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椽木栋接,栉比相衔,丹碧辉映,加之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使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风貌,由此金山佛寺成为我国四大名寺之一,故自古以来人们称之为“绝胜的金山”。</p> 金山湖风光 <p class="ql-block">金山湖:位于金山的北面,与长江相连。湖上有许多栈道,将水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在慈寿塔上俯瞰整个金山湖,湖边波光粼粼,景色十分秀丽。</p> 金山文化广场 <p class="ql-block">金山文化广场:紧邻金山寺西部,广场面积为1.67公顷,于08年底建成,是金山寺举行法事活动及集会的重要场所,也是每年跨年、除夕进香的必选之地。其中三福桥、宝相花地刻、撞钟架、转经轮、佛教文化柱、照壁等景观将渊远的佛教文化融入其中,作为金山寺大雄宝殿轴线的延伸,金山文化广场是较为经典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照壁</p> <p class="ql-block">转经轮</p> <p class="ql-block">撞钟架</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石柱</p> 水 天 桥 观 音 广 场 金山湖枯荷 后 记 <p class="ql-block">摄于2025.1.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