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行淮安第一站

一路歌声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4号,我们开始自驾出行,来江南水乡感受一下冬天江南的美景。其实,去江南水乡,已是3年前没有完成的作业。2022年1月,我们已经到了扬州,正在准备去苏州时,苏州突然爆发疫情,只得打道回府,今年终于完成了江南之行。从唐山一路南下,一路走走停停,经江苏的淮安到苏州留园、拙政园、山塘街、平江路和原始古镇甪直,杭州的西湖、绍兴、乌镇、千岛湖,安徽的宏村、西递和黄山。历时12天,于大年初六立春回到温暖的家。</p><p class="ql-block">南行第一站,我们安排了在淮安停留一晚。起初准备在徐州,但感觉徐州没有想去的地方,老公提议,淮安是周恩来的故乡,咱们可以顺便拜访一下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于是我就在携程定了酒店。到了淮安着实令我意外,原来这小小的淮安,不仅是伟人故里,还是三大名著的发源地,韩信故里,吴承恩故居都于此,在网上一查,美籍华人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她的祖籍也是在淮安,这里也有张纯如纪念馆)。我们一进淮安城,就看到了醒目的“三大名著发源地,伟人故里”的广告牌。这次临时的决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外惊喜,出行就是让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不断探寻,不断发现的过程,这是你坐在家里永远也体会不到的乐趣。我们赶紧在高德地图上定位周恩来故里,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在故里的大门口,最不爱拍照的人,强烈要求拍一张留念。</p><p class="ql-block">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p> <p class="ql-block">故里院子的腊梅,竞相绽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周恩来出生的地方。1898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生了,可是周恩来的童年历经磨难,亲人相继去世,他10岁就开始当家。周恩来的祖父有四个儿子,他的父亲周贻能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七,母亲是清河县知县的女儿。从当时的条件来看,周家也算是一个“大户人家”。当周恩来出生时,整个周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父母还为他取名“大鸾”,“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由此可见父母对儿子的宠爱与期望有多深。</p><p class="ql-block">可是,周恩来还不到一岁时,就过继给得了肺结核的十一叔周贻淦,9岁时,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不幸去世,次年嗣母又去世,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周恩来的家里发生巨大变故。家庭的变故,迫使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照顾两个弟弟和操持家务的重担,他10岁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等。少年时期的周恩来,一直都受到四伯父的照顾,他的人生能够发生转折,也得益于四伯父的关怀。四伯父周贻赓常年在外当师爷,后来被调到奉天度支司当科员,于是写信给侄儿周恩来到东北去读书,这也成为周恩来人生的转折点。1946年,周恩来曾对美国记者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兄弟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p><p class="ql-block">年仅12岁的周恩来便前往东北读书,数年后又考取天津南开学校,这所学校是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开办的私立学校,周恩来在此期间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周恩来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由四伯父来支持,后来由于他品学兼优,经过学校老师的推荐,学校最终决定免除他的学杂费用,周恩来是当时南开学校很少的免费学生之一。自外出读书那一刻起,周恩来便更加成熟。是南开最好的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 class="ql-block">周恩来自12岁离家直到逝世,从来就没有回过一次故乡,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的伟大的祖国,真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的总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小的时候读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院子的腊梅</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去周恩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只能从网上找三张图片,了解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主馆。据说这个主馆的高度是26米,寓意周总理担任26年的总理,外形设计又像江南提水灌田的牛车棚,寓意着周总理是一生为民的孺子牛,再看又像运河边上渡船的亭子,周恩来12岁离开老家去东北就是登船走的,之后的66年,总理没有回过老家一次,建这样的亭子好像是我们时刻等待着总理的归来。周总理纪念馆不止一个,只要周总理到过或者工作的地方,都留下的他足迹。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不管我们来到还是没有来到故里,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张纯如纪念馆是国际国内首家全景式展示美籍华人、淮安之子、著名历史学家、人权斗士张纯如一生业绩的专题馆。纪念馆坐落于风光旖旎的古淮河北岸,背倚淮阴大地,面向日出东方,庄重典雅,朴素沉静。她以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怀念英雄、励志后人为宗旨,以“不能忘却的纪念”为情感纽带,设计布局,布置展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展馆,布展以蓝紫色为主基调,以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为核心,阐发其作品和精神给世界和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启迪。</p> <p class="ql-block">对张纯如的了解,还是在2009年我定阅的《中外文摘》上有关于对她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她,以一本《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震撼世界,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于国际视野。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她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对那段历史的认知。然而,在36岁的年华里,她选择了饮弹自尽。</p><p class="ql-block"> 张纯如用她的生命告诉我们:真相和正义永远值得我们去追寻和捍卫,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历史的真相而努力,为人类的和平而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