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世界之新西兰北岛(下)

浪迹天涯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1日傍晚7:30分,从奥克兰飞往新西兰首都惠灵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克兰是新西兰的经济、文化、航运和旅游中心,也是新西兰最大的港口城市。是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四季分明,全年气温在6到28度之间,中国移民和留学生70%都居住在奥克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灵顿是新西兰的首都,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p><p class="ql-block">奥克兰与惠灵顿位于新西兰北岛的南北两端。从1号高速公路开车,需行驶660公里,8个小时左右。坐观光火车,约11个小时。坐飞机,飞行时间1小时左右。</p> <p class="ql-block">飞机起飞后10分钟左右,奥克兰机场上空,机窗外,夕阳的光线穿过云彩的缝隙,金光铺满天空,光芒四射,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海风真大,体重轻的走到海边,都会被吹得东倒西歪,站不住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灵顿,别名风城,是新西兰的首都,位于新西兰北岛西南端,人口约45万,是北岛南部的主要人口中心,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与悉尼和墨尔本一起成为大洋洲的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惠灵顿附近群山连绵,满目苍翠,碧海青天,景色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南太平洋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惠灵顿是往来南北二岛的交通枢纽。惠灵顿也是世界最佳深水港之一。在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天气和暖,阳光充沛。惠灵顿地处断层地带,除临海有一片平地外,整个城市依山建筑。1855年一次大地震曾使港口受到严重破坏,如今的惠灵顿是1948年后重建的。由于惠灵顿濒临海湾,加之地势较高,时常受到海风的侵袭,一年之中大部分日子都刮风,是世界上平均风速最大的城市,因而有“风城”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灵顿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225名。</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一度把奥克兰定为首都,但新西兰南岛居民认为奥克兰远在北岛北部不宜作为首都,几经争议,终于在1865年选定了惠灵顿为首都。</p><p class="ql-block">1865年,新西兰首都从奥克兰迁到这里。</p><p class="ql-block">1886年惠灵顿正式成为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惠灵顿酒店前门大街。</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酒店后门大街。这栋九层楼背面的楼顶就是酒店大门口的一楼。从这个红色招牌的商场入口处进去,乘坐电梯到九楼,出门就是酒店的餐厅和大堂。</p> <p class="ql-block">22日上午吃过早饭,前往新西兰蒂帕帕国家博物馆。陪同接待的汤姆是个非常敬业,精明能干的小伙子,车子早早地就停在了酒店大门门口。他们公司每年都要协助中国大使馆完成高访团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惠灵顿市内地形有点像我们的重庆市区,是个山城,但远远不及重庆市大、高、陡、深。入住的酒店前门大门口街道与酒店背面的后门,垂直落差相差九层楼高,行驶的这条街是入住的酒店后门大街,位于惠灵顿市中心最繁华的大马路,。</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的国会大厦。汤姆协助中国大使馆完成高访团任务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惠灵顿是欧亚远洋船只的补给站,也是最大的客运港。</p><p class="ql-block">(汤姆朋友圈的工作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蒂帕帕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国家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22号上午参观蒂帕帕东家雷瓦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对面是新西兰国家展览馆。</p><p class="ql-block">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馆,坐落在惠灵顿皇后湾附近,地处市中心。蒂帕帕,取意毛利语“藏宝盒之意”,展馆建立在独特的双元文化合作关系之上,认可并颂扬毛利人民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的地位,收藏品遍布六个楼层。展览内容包括毛利文化、《怀唐伊条约》、英国入殖、淘金时代以及现代技术等历史、文化方面的介绍还有许多涉及到地形的形成、动植物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六层,一楼是咖啡厅和纪念品商店;二楼是加利波利战争之殇展厅;三楼是自然馆;四楼是毛利会堂和毛丽文化馆;五楼是新西兰太平洋岛民的故事展厅和新西兰年轻难民历程特展厅;六楼是观景露台。</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汤姆预约了一个很棒的讲解员,讲解的非常生动活泼、手脚并用、幽默风趣。汤姆还不辞辛苦给我们做同声翻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加里波利之战,又称达达尼尔战役。</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进行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协约国军队44,072战死,97,037负伤。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p><p class="ql-block">这次战役之后,彻底改变了两大敌对双方主将的命运,胜将一路飞黄腾达,成了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败将被免职下岗二战中又成了英国首相(丘吉尔)。</p><p class="ql-block">此战役最早由丘吉尔提出倡议。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加利波利战役失利后,丘吉尔改授闲职被下岗。</p><p class="ql-block">凯未尔1915年率土耳其部队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粉碎了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进攻,年底升任军长,并成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五年后成为土耳其国民政府的首脑。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未尔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阿塔图尔克”一姓,即“土耳其人之父”之意。</p> <p class="ql-block">加里波利展览了战争的残酷,展厅的人物事件都是真人真事,展览中的人物尺寸巨大,是真人的2.4倍大!这些人物以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包括玻璃纤维、硅胶,甚至还有牦牛尾。</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手枪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特别逗,但是在100年前还是挺实用的。</p> <p class="ql-block">毛利战舟上雕刻着部落图腾,讲解员轻抚船身的纹路:“每一道螺旋都代表祖先跨越太平洋的星象导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馆解说员告诉我们:根据考古和DNA检测,有证据表明,新西兰毛利人的祖先最有可能是5000年前台湾的原住民,他们到了新西兰以后又与当地的土著通婚才形成了毛利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和少数民族,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波利尼西亚,大约在1320年至1350年间,毛利人乘坐独木舟抵达新西兰大陆“奥特亚罗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唐伊条约》,又译《威坦哲条约》,是1840年时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是新西兰国家成立的标志。条约的签订,促使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同时,也确认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该条约被公认为新西兰的建国文献,该条约仍为现行文件。</p> <p class="ql-block">条约的主要内容:毛利人各酋长让出其领土主权,凡岛上出生者,均受英国法律管辖。保证新西兰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如出售土地,应优先出售给英国女王。许诺毛利人可得到英国女王的保护,并可享有“英国国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特权”。1840年5月21日,霍布森宣布新西兰成为英国的领地,并定奥克兰为首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签署背景:1642年的时候,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没有上岸,也没有意愿要把新西兰变成荷兰的殖民地。在1769年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发现”这块地的时候,毛利人已经居住将近一千年了。</p> <p class="ql-block">从1800年后,许多澳洲,欧洲的捕鲸鱼,捕海狗的人,商人,传教士等人开始定期地来到新西兰海岸,利用这土地的资源。到了1838年,就已经有两千位欧洲人居住在新西兰了。这时候犯罪跟卖淫的比率也渐渐地增加,对各位白人跟毛利人都有很大威胁。特别是法国想与英国争夺霸权,把新西兰变为其殖民地。于是在1839年,英国殖民地办公室委命威廉·霍布森船长,当任女王陛下的新西兰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40年2月6日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与毛利人正式签约。当日,北岛的45位酋长签署了这份条约。在随后的8个月之内,新西兰南北两岛先后有512位酋长在该条约上签字,其中39名酋长签署了英文版。时至今日,很多原住民认为当时的酋长不懂英文,被英国人骗了。</p> <p class="ql-block">欢迎来到天堂</p><p class="ql-block">马库斯•金在繁荣时期画了这幅作品。无题(城镇和乡村景观)。</p><p class="ql-block">托伊艺术馆这幅1950年的油画,最能代表风景如画的新西兰了。</p><p class="ql-block">在新西兰年轻难民历程特展厅,我翻拍翻译了这三张照片。</p><p class="ql-block">新西兰为国际难民提供支持的主要方式是难民配额,每年的配额为1500人。通过该配额接收的难民由联合国难民署转交给新西兰移民局。最早是非洲裔难民最多,现在也接受了中东难民,亚裔难民中有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国,这两年又增加了192名列公民和35名巴勒斯坦公民入境。给难民一个人生的机会,这是很值得称道的。这种社会文化,也是新西兰是移民国家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西兰政府在难民安置方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包括宽敞的住房、现代的教学设备和场地等。难民在进入新西兰后,首先会被带到奥克兰的Mangere难民安置中心。在这里,他们会接受健康检查、心理辅导和基础课程培训,学习英语、新西兰的文化和规章制度等,完成培训后,难民会被分配到新西兰各地,移民局为有劳动能力的难民提供工作机会,确保他们能够自给自足 。</p><p class="ql-block">难民的福利是非常高的,每周每人补助金额大约在300~400纽币之间,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200~1700元,即每月约为5000~7000元——不用干一天的活就能领到。政府资助难民参加免费培训班学英语,有的难民住地到培训班距离远,还向政府申请到相当于900人民币的每月交通补助费。</p> <p class="ql-block">22吃过午饭,坐着汤姆的车前往维多利亚山。</p> <p class="ql-block">和老主任在惠灵顿最高的维多利亚山俯瞰新西兰首都全貌。此山是位于惠灵顿市区西南部的山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山保存着1893~1906年的总理塞顿使用过的办公室。塞顿曾对新西兰政治立法有过重要影响,他使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有选举权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南极探险家理查德•伯德的纪念碑。他是美国飞行员,于1929年首次驾机飞越南极。三角尖正对着的前方是他曾经探索过的南极。</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西兰国会大厦建筑群是惠灵顿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位于惠灵顿市中心。从这里短程步行即可到达附近许多国家级珍贵建筑,如国家档案馆、圣保罗大教堂及从前的政府大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被称为蜂巢大厦,是总理和各议员的办公地点,于1876年竣工,其意大利风格的设计使这座木结构建筑成为南太平洋地区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是惠灵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边的英国文艺复兴风格的三层楼建筑是议政厅,议会开会的地方。三种迥异的建筑风格在此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战士而建,由惠灵顿市民捐款建成,纪念碑下有两只铜狮子。</p><p class="ql-block">Wellington Cenotaph不仅是一个纪念碑,更是一个象征着对历史和英雄的敬意。它位于国会大厦旁边,成为惠灵顿的一个重要历史地标1</p> <p class="ql-block">120年前的惠灵顿山顶旧缆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灵顿山顶缆车有122年的历史,旧缆车从1902年开始运行至1978年停运。乘坐新的缆车可以从中央商务区前往凯尔伯恩观景台和植物园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东方湾就在惠灵顿市中心海边,这个美丽的金色沙滩,适合散步、骑自行车或者游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5:00惠灵顿城市公园的吉他歌手,唱得真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和老首长在一起,总是深受教育,领导看我拍照,一边掏钱一边教导我:要先捐款再欣赏哦[呲牙][玫瑰][强]</p> <p class="ql-block">从东方海湾仰望维多利亚山。</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是个没有夜生活的国家,冬天黑得早,首都惠灵顿繁华大街到了晚上9:00基本上全部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21日晚入住的惠灵顿酒店,窗户正对面就是新西兰外交部大楼。入住时还不知道,冲凉后背心都没穿,就欣赏首都的夜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日晚上九点外交部没什么人加班,和市中心各大商场一样,9:00就关门,只有大型超市还在营业。</p> <p class="ql-block">参观新西兰外交部,这个是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是外交部一楼大堂。外交部进门大厅顶部图案是新西兰的国树银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惠灵顿湖边的养老别墅和养老公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灵顿是世界上第一个草拟国家福利事业的首都,是最积极鼓励成立民族自治政府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西兰人65周岁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每个人的养老金都是一样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5%。每两周的养老金金额根据居住情况有所不同,独居或与受抚养子女同住每两周为1,038.94纽元,与他人同住每两周为959.02纽元,有伴侣且两人都符合条件每两周为799.18纽元。即每个月八九千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到42年前的参座的儿子的家里,拜访老领导。</p> <p class="ql-block">和俩位42年前的老首长欢聚在风景如画的新西兰首都惠灵顿。42年前,我军校毕业到部队当“兵头将尾”时,他们俩是我们部队的政治处主任和参谋长。俩位老首长都已年逾古稀,两人的父亲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就是肩并肩的亲密战友,父辈都是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老部队的组建者和领导者,他们俩的父母亲和岳父母在部队干了一辈子,八位双亲大人的军龄加起来都超过四百多年,他们自己和妻子也都在部队干了二三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都年过花甲了,我还没出生时参座的父亲就是我们家乡军分区的政委。参座转业后,分到一线城市的外贸部门任职,积极投身到国家火热的经济建设中,长期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国负责外经贸部门的援外建设项目,工作认真负责,廉洁奉公,善于把军事管理用于企业管理,善于学习钻研创新,精打细算,在各个国家负责的每个项目都是盈利,为国家创造了不少的外汇,English也能自学成才,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p> <p class="ql-block">在参座儿子家门前打个卡,留个美好难忘的记忆。两位老领导再三嘱咐我:都60多岁了,不能再倒立了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参座这么多天的盛情款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2023年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新西兰人口有5,00万,华人有28万,占总人口的5.6%和印度裔(占5.8%)差不多,欧裔占62%,毛利裔占17.8%,有超过一半的人口自称没有宗教信仰,66%的家庭拥有自住房,工薪阶层年收入的中位数为4.1 5万纽币,相当于18万人民币。</p><p class="ql-block">这次在首都惠灵顿住了五天四晚,每天窗帘拉开,就看见对面新西兰外交部大楼办公室,他们加不加班,哪个办公室在加班,我都是一清二楚[呲牙],这种情景如果发生在美国,F B l 差不多要找上门了。个人感觉中新关系还不错,今年三月我国外长访问了新西兰,六月李总理也到访了。在机场到处都有中文标志,已经好多年了,展览馆也都有中文游览图,非常友善的一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惠灵顿火车站紧邻轮渡码头,可以从这里坐火车到奥克兰。残疾人坐火车都非常方便,助残关怀做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售票大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火车站大门口广场,就可以看到火车站旁边的岛屿渡轮码头。这个码头位于惠灵顿市中心,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惠灵顿还有两个主要的邮轮码头:AOTEA码头和皇后区码头°。AOTEA码头是使用最多的码头,能够停靠大型邮轮,位于岛屿渡轮码头和港口火车站之间,步行即可到达;皇后区码头位于市中心,适合停靠吨位较小的邮轮1.</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5号早上8:00在惠灵顿海边跑步,对面的女生很远就热情地打招呼,学校规定七年级以下的女生到学校再冷都不能穿长裤,从小就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感冒发烧也是要完全靠自身的免疫力去对抗感冒病毒,不轻易吃药和去医院打抗生素的针。</p> <p class="ql-block">惠灵顿中心码头,<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位于惠灵顿市中心海滨,是惠灵顿中心商业区前的一个理想的散步地点。它</span>曾经是一个繁忙的滨水码头,因为高效的集装箱业务的兴起而闲置下来。政府经过详细的规划和大量的投资,把这里的码头和存货仓库改建成为游人提供一个宽敞的海边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惠灵顿中央商务区建在海边狭小的平原上,而大部分居民区则坐落在旁边的山坡上,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漫步在市中心海边的步行街,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景和城市天际线,感受到新西兰这个“最酷小首都”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25日上午,从惠灵顿市中心前往惠灵顿机场。中午飞往奥克兰。</p> <p class="ql-block">10月25日晚上7:43分的奥克兰机场,此时正值新西兰的春末夏初。</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5日晚上9:45从奥克兰飞回海口,飞行20分钟后,俯瞰灯火辉煌的奥克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6日早上5:00到达海口美兰机场,结束了新西兰北岛愉快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