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打春后,东风渐软中,万象才又更新。当孩子们还沉醉在过年的丰衣足食时,大人们早就在盘算着立春后的生计了,几千年来,莫不如此。按斗转星移定岁时的说法, 斗指寅为立春。《淮南子·天文训》载曰:“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故,《史记·天官书》有云:“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所以,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进一步解释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父辈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想来不是没有理由的。</p> <p class="ql-block">立春时节,乍暖还寒,虽然“犹有花枝俏”,但还没到招展的时候,不过天气是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了,那些枯落的草木也在沉睡了一个冬季之后萌发着蠢蠢欲动。所以,古人总结出立春有“三候”,确是值得期待的: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那一年的立春日在正月初七,唐人罗隐就数着指头说,“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你说俏皮不俏皮。立春,不仅意味着“春气始而建立也”,更预示着生长在轮回中酝酿着破土而出的纯粹冲动。对此,宋人张栻在其诗作《立春偶成》中作了如下十分形象的描绘,我是百读不厌的:“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p> <p class="ql-block">迎春,是立春时的重要礼仪。立春的前一日,人们会把句芒抬出城,置于东郊,然后再把它迎回来,谓之迎春。句芒为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和生长。句芒长着一张人的脸孔,却有着鸟的身子,《山海经》是这么形容的:“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句芒主春事,自然是需要尊奉的。《礼记》记言:“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后汉书》载曰:“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 。”唐人张碧赋诗赞曰:“句芒爱弄春风权,开萌发翠无党偏。”清人卢道悦更作《迎春》诗,把迎春时的其乐也融融刻画得淋漓尽致:“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p> <p class="ql-block">迎春之后,便是咬春,俗称吃春饼、试春盘。吃春饼,就是吃烙制的面饼,常裹卷着萝卜丝和其他辛辣蔬菜共食。春饼和蔬菜放在一起,就称作“春盘”。唐人所著《四时宝镜》就说:“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明人刘若愚在其笔记《酌中志》中也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诗圣杜甫寄居夔州时,萍踪难定,想起过往在春日里试春盘时的美好,还是发出了“杜陵远客不胜悲”的感慨:“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不过,无论是吃春饼,还是试春盘,在寻常百姓家,都有着“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的期许,就像东坡居士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一词中的轻描淡写,但绝对让人难以忘怀:“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p> <p class="ql-block">吃完了春饼,还要攒些力气来“鞭春”,更有着催耕的期盼。“鞭春”,就是用鞭子来鞭打春牛。春牛要么是泥塑的,要么是木制的,还有就是竹编的。春牛都是由能工巧匠制作的,鞭春的时候要把它砸碎才行。《后汉书》载曰:“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里也有如下记载:“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鞭春”之俗,在唐、宋两朝尤盛。春牛被打碎后,农人们会把碎片抢回家,撒在牛栏里,祈求物华年丰。宋人杨万里看小儿打春牛,那真是妙趣横生:“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当然,重要的不是“鞭春”的动作,而是结果:“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苏轼虽然被贬儋州,但完全没有杜甫的那份悲戚,他在那个小城里打春牛,依然是满怀无限春风,该乐呵的时候一定不能愁眉苦脸,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的:“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p> <p class="ql-block">“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难得辛弃疾有这样的闲情,在春日里“浑未办”,而只在看美人头上的“春幡”。确实,“鞭春”之后,让我们把那些沉重的寄托放在一边,笑倚东风,“且把青梅嗅”。《诗经·郑风》有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在“袅袅春幡”的召唤下,还是要出得门去,看美女云集。立春之后,踏春就成了一种习俗,自先秦始,至今不辍。《旧唐书》有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代宗)幸昆明池踏青。”说的是帝王的踏春,而到了宋代,踏春之风更是趋向民间,从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的记述可见一斑:“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宋人胡宿说,“稍惊池面绿,初觉柳腰黄”,这是初春里人间的“好烟光”,也是踏春的绝佳处,那就让我们“把酒祝东风”,看梅梢的雪被轻轻吹散,然后,醉倒在春风荡漾的无限温柔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