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陪我进澡堂

盛爱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俗话说 “岁月催人老”,耄耋之年,我走路有的蹒跚了,单独进浴室洗澡有点怕了,孩子也不让我单独去浴室洗澡。这几年春节前都由儿子陪我洗澡。蛇年新年到了,年前儿子对我说“抽空陪我去浴室洗澡”。我们社区里有一家浴室,记得这家浴室原来是南京电子管厂,就是后来的三乐电器的职工浴室,不知哪年被人承包了,一直经营到今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十年代初我家搬到这里,早期建的房子没有设计洗澡的地方,洗澡就去街上浴室洗澡。三乐浴室离家近,退休后的多年身体还硬朗,一到冬天,每个星期都要在三乐浴室泡一回澡。今年春节近了,他提前一天去了解浴室的开门时间。春节前浴室会提早几个小时开门。上午10点进入浴室。进入浴室,刚开门,洗澡的人不多。在门口,我自己脱去衣服,儿子把我的衣服放进了衣橱,锁上门。浴池的地面是瓷砖铺设。儿子怕我滑倒,扶着我走进浴池间。只见浴池中有浴室员工和几个早来泡澡的老人已在浴池中了,有员工认识我,相互打过招呼。过去,我会很利索跨进浴池,今天已力不从心了,双手撑着浴池瓷砖围挡,儿子搀着我,双脚前后翻进了浴池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洁见池底的洗澡水,水温真合适。我身边坐着一位看似与我差不多岁数的老者,只是头发比我白些,身板比我硬朗。我们边洗边聊天,才知道他比我小一岁,他告诉我他是独自一人进的浴室,我很羡慕他。不多久,来洗澡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像下饺子翻进浴池。池中正在放着热水,在大家的搅动下,热气升腾,在气雾飘渺中似乎又回到当年我帮老同学葛网大洗澡时的情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季节进入腊月,天寒地冻,那个年月街头的澡堂生意特别红火,南京街上我熟悉的几个澡堂非常有名。如鼓楼附近的鼓楼浴室、珠江路附近的又新浴室和三山街的三星池。鼓楼浴室和又新浴室离我们学校不远,而三星池就在中华路上,离我工作单位仅百米距离。我工作期间都曾经去过那里洗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葛网大同学比我高一届,他是1960年入南京大学,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休学了一年,1961年复学与我同班,同宿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大的学生浴室建在南院学生食堂后面,全部是淋浴。一个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不适应淋浴环境。我们两人常去与南大南院一街之隔的又新浴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六十年代,具备洗浴条件的人家很少,因此,一到严冬,街头浴室的生意兴隆。一到浴室营业时间,天天要排队。浴资是五分、二角两个等级。两个等级最大不同是浴资高的堂口里每个人有一只类似沙发的躺椅,躺椅靠墙的头部有一只可放换洗衣服的箱子,箱子上有一块翻板,拉起翻板上的带子,打开箱子,放进衣服,盖上翻板,铺上浴巾后就可坐可躺。今天三乐浴室的堂口设施基本上与那时这种等级的设备差不多。而五分钱的堂口,靠墙一侧放置一排长凳,供浴客坐,由服务员用一根长长的叉子将浴客的衣服挂到墙壁高处的钉子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俩星期天去洗澡。网大发病的时候住校医务所(那时南大还没有医院),校医务所就设在离南院门口不远处。从校门口到又新浴室大约公交车半站路远,我先去医务所找他,他一手拄着丁字形简易拐杖,一手搭在我肩头,我们走过中山路就到浴室。走进浴室大门,多数时间浴室不要我们排队。我买过俩人的澡资,拿着竹筹,走进堂口,服务员很快安排我们的位置,服务员已和我们熟悉了。我帮他脱下裤子,扶着走进浴池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我扶着葛优大走进浴室的时候,浴池里早就挤满了人,有时候水温不均,靠近放热水的一边水温高,离热水源头远的部位水温低或整池水温都很高,大家像鸭子一样坐在池边的 “岸”上,一个挨着一个,坐得满满的,没有插足的地方。这时,有浴室的员工跳入池中手脚并用搅动池中的水,让上下水温均匀,接着几个耐高温的浴客下到池中,先在身上泼热水,让自己的身体适应了水温,然后将身体全部沉入水中,仅露出头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网大因为身体原因,要请浴室的员工帮忙扶他进入池中。我们在水中泡一会儿后,我帮他搓背,搓擦过后,扶他出池子,在淋浴的笼头下洗头、冲洗干净,然后送他回堂口位置,浴室员工送上挤干的热毛巾帮他擦干身体,躺到躺椅上后我回池子自己搓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人有诗赞沐浴说:“浴兰汤兮芬沐”。洗澡过后,洗尽了身上污垢,神清气爽。那时浴室里有茶和南京小吃供应。当你泡上一怀香茶,要上一碗南京小吃,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当然我们还是学生,摸摸口袋里的钱,舍不得这种消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年代洗浴的往事还记忆犹新。今天孩子陪着我进澡堂,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俗话说“岁月催人老”,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逃过这个规律,只有端正态度,正视自然规律,老去的路上,泰然处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