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赢职场(139) 谨防掉入“愧疚陷阱”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四年,曹魏大将于禁协助曹仁在樊城对抗关羽。这一年秋天,连降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数丈,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于禁和众将登高观察,没有地方可以躲避,关羽乘大船攻击于禁等人,于禁投降,只有庞德不肯投降而战死。</p><p class="ql-block">关羽兵败后,于禁落入孙权之手。曹丕称帝后,孙权称臣,把于禁送回魏国。曹丕召见于禁,他须发皆白,容貌憔悴,流泪磕头。曹丕用古人荀林父、孟明视的事安慰他,又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准备派遣他出使吴国,先让他去邺城拜谒高陵。曹丕预先让人在陵屋画上关羽战庞德、于禁投降的图形。于禁看后,羞恨不已,发病去世。</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愧疚诱导”,是指通过特定的语言、行为或情境设置,让他人产生愧疚感,从而达到控制他人行为、决策或情感的目的。曹丕就是通过陵屋图画这种情景设置,来强化于禁的愧疚感,从而达到报复、警示于禁,旁敲侧击他人之目的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愧疚诱导”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夺心”手段,在当今也被一些人运用得“炉火纯青”。</p><p class="ql-block">有些人为诱使或迫使他人为自己办私事、谋私利,往往会翻“旧账”、搞“回放”,处心积虑地强化自己的“恩人”角色,对人实施一种“你不帮我”便是“忘恩负义”的“道德绑架”,让人产生一种“我不帮你”便是“忘恩负义”的愧疚感。结果,一些人出手“帮人”,就是在这种“愧疚诱导”下而突破原则与底线、遭受反噬的。</p><p class="ql-block">社会上一些人搞推销,也颇擅长“愧疚诱导”,他们甜言蜜语、小恩小惠齐上,让许多被推销者产生了“不好意思不买”的心理,从而达到让人乖乖掏腰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面对种种“愧疚陷阱”,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心的冷静与定力,让事理左右情感,而不是被情感所左右,通过抬高自己的“愧疚点”来防止和破解“愧疚诱导”。</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