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节~~一碗长寿面里的千年祈愿

郝喜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月新春的晨光里,当最后一颗启明星隐入天际,中原大地的千家万户飘起了袅袅面香。 正月初七的这碗长寿面,不仅承载着中国人对健康长寿的朴素向往,更凝结着中华文明对"人"的独特认知。这个被称为"人日"的节日, 像一把穿越时空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密码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创世神话中女娲补天的传说里,第七日捏黄土造人的场景,构成了华夏先民最早的创世记忆。《太平御览》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这个充满诗意的创世叙事, 将人类诞生与自然时序完美融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汉代东方朔在《占书》中将正月初七定为"人日", 标志着这个节日正标志着这个节日正式进入官方历法体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源于神话的节日,在历史长河中完成了从民间传说到官方仪典,再到文人雅集的蜕变。都在诉说这个节日强大的文化生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银丝般的面条滑入青花瓷碗,升腾的热气中浮现的是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敬畏不是对神灵的匍匐跪拜,而是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中国人把对生命的理解,都揉进了这团柔软的面粉里边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传统文化的今天,人日节依然保持着独特的现代价值。今天,微信朋友圈里初七的节日问候,祝福也都在证明这个古老节日对当代精神生活的滋养作用。它像一条文化的脐带, 将现代人与文明源头紧紧相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仪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饮食习俗,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在人日节的长寿面里,我们咀嚼的不仅是麦香,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的永恒礼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