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民间非遗文化:陕南采莲船社火闹新春

汉水涛涛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锣鼓声震云霄,秧歌舞动春风。</span>在陕西汉中城固县柳林镇崔家山村,一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采莲船社火团队,承百年的民俗艺术,将新春的祝福送进千家万户。他们身着彩衣、手执竹篙,在红灯笼与春联的映衬下,演绎着陕南大地特有的年节风情,为寒冬腊月注入滚烫的乡土热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采莲船上载乡愁:一曲非遗唱响千年传承。</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采莲船,</span>两头尖,划到东家贺新年!"随着悠扬的民歌响起,竹篾扎制、彩绸装点的莲花船在院落中轻盈摇曳。船头"艄公"手持木桨逗趣趣开道,船尾"船娘"碎步翩跹,时而俯身作采莲状,时而与围观孩童嬉闹。这支由二十名村民组成的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也有返乡过节的“90后"青年。他们手持的莲花灯上,金线绣制的"五谷丰登""福满人间"字样,在冬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  据村中老人回忆,崔家山采莲船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旧时每逢旱灾,村民便以"采莲祈雨"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后逐渐演化为贺岁纳福的社火表演。2019年,这项技艺被列入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团队在保留"跑旱船""对花调"等传统程式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现代秧歌舞步与环保主题唱词,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锣鼓喧天闹新春,采莲船舞送吉祥。</span>2025年正月初五,陕西汉中城固县柳林镇崔家山村,阳光洒满大地,气温回升,春意渐浓。这一天,崔家山村社火文艺演出队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将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他们的脚步踏进了刘家院子,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采莲船社火表演。锣鼓声声,秧歌舞动,欢声笑语中,传统民俗文化在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社火队一行二十余人,身着彩衣,手持竹篙,敲着锣鼓,浩浩荡荡地走进刘家院子。在村付支书崔景林的带领下,领头的锣鼓手敲响铜锣,鼓点铿锵有力,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紧随其后的采莲船队,竹篾扎制的莲花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船头船尾装饰着五彩绸缎,船身绘有莲花图案,寓意着“连年有余”。“吉祥如意”。“采莲船,两头尖,划到东家贺新年!”随着悠扬的民歌响起,船头的“艄公”手持木桨,做出划船的动作,船尾的“船娘”则踩着碎步,轻盈地舞动起来。她们时而俯身作采莲状,时而与围观村民互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秧歌队也不甘示弱,手持彩扇,随着鼓点扭动腰肢,舞步欢快,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社火队在保留传统采莲船表演程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秧歌舞步和环保主题的唱词。比如,在表演中,艺人即兴编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道路宽”,既传递了时代精神,又让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刘家院子的村民们围坐在院中,看得津津有味。围观的村民们感慨道:“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过年回来能看到这么热闹的社火表演,真是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年味儿!”年轻人则举着手机,一边拍摄一边在朋友圈分享:“这才是真正的乡村年味,比城里放烟花有意思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化传承,点亮乡村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崔家山村社火队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让这份独有的地方风俗文化得以传承。近年来,在镇文化站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非遗传习所,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加入社火队。寒假返乡的大学生主动学习唱腔和舞步,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结合,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非遗文化。</p><p class="ql-block"> 社火队的年轻“船娘”扮演者她说:“过去总觉得这些老传统土气,现在才发现,这些唱词和舞步里藏着祖辈的智慧和情感。我们年轻人有责任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的这场演出,不仅为刘家院子的村民们带来了欢乐,也为崔家山村的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社火队的锣鼓声,仿佛敲响了乡村振兴的序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统民俗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采莲船的歌声和锣鼓的回响,在崔家山村的上空回荡。它们不仅传递着新春的祝福,更承载着乡村文化的希望与未来。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火,正为乡村振兴写下最生动的文化篇章。</p> <p class="ql-block">  文化薪火照新程:乡土记忆点亮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此刻,汉江两岸巴南秦北山上的积雪渐融,崔家山村的红灯笼仍在风中轻晃。采莲船的歌声穿过青石板巷,将春的消息送往秦岭深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火,正为乡村振兴写下最生动的文化注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采莲船社火上的锣鼓声</p> <p class="ql-block">汉中城固采莲船社火上的“花鼓”演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