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绍兴古城又称蠡城,是范蠡于公元前490年为越国修建的都城,距2025年已经有2515周年的历史,而且城址至今未变。2024年是范蠡诞辰2560周年。为纪念范蠡这位越国先贤、中华商圣、慈善鼻祖,位于绍兴府山南麓越王城文化广场的“范大夫祠”得以重新修缮,并于2025年元旦上午举行了盛大的开放典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范蠡成就了越国,越国也成就了范蠡。公元前494年,范蠡在越王勾践兵败濒临灭国之际临危受命,用智慧与谋略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在公元前476年帮助越国成功复国,使越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范蠡在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便功成身退,化名“鸱夷子皮”隐居齐地(今山东),“父子治产”成为巨富,齐王因慕范蠡的才能还请范蠡做了齐国的丞相。范蠡认为,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相,这不是好事!于是,范蠡悄悄地归还了相印,把财产分给周围乡里的穷人,只带少量财物与家人一起离开齐地,迁徙到陶地(今定陶)继续经商治产,自号陶朱公,没几年又成巨富,陶朱公的美名又远播天下。盛名之下,范蠡认为物极必反,又急流勇退,散尽家财给天下穷人,如此三次后归隐,销声匿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又三散家财给贫苦之人,这就是所谓“富而有德”。故此,范蠡便成为了中华慈善的鼻祖,被封为“中华商圣”,是中国历史上由“商人”华丽转身为儒家“圣人”的第一人。范蠡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而且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功成身退,是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的楷模。后世之人也因此赞美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范蠡的经商思想经后人记录整理传世的有:《陶朱公理财十二则》《陶朱公经商十八法》《陶朱公商训戒律》《陶朱公经商谋略》等。范蠡由于生前的经商智慧、忠信仁义、富甲天下又三散家财等事迹,去世后成为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文财神、道教中的财神爷范真人,受到了历代善男信女、经商人士普遍的顶礼膜拜,被尊为“中华第一文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财神信仰。在诸多财神中,文财神范蠡和武财神关公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都被封为“圣人”而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普遍膜拜。而范蠡作为凭智慧立身的文财神,在各个财神谱系中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范蠡是文武财神信仰中的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增福财神,是道教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是正横财神中的正财神,是五路财神及方位财神中的南方财神(也是浙商的财神),而且还是掌管中年人(三十岁到六十岁)福禄的财神。范蠡作为文财神的形象就是一位雍容华贵、头戴珍珠冠,身穿锦衣玉带、手持玉如意和元宝、微胖和善并笑口常开的中年富贵男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的财神信仰还体现在丰富的供奉财神的文化和习俗上,主要表现在“供财神”和“接财神”。“供财神”是在道教及民间信仰场所的财神殿供奉财神像,或在家里的财神位及店铺供奉财神像。“接财神”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五一大早,在店铺门口齐鸣爆竹,高挂彩灯,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开市营业,或者携带香烛及供品去财神殿祭拜财神爷,以示财神到家大吉大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