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之韵

回归自然

<p class="ql-block">昵称:回归自然</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759821</p> <p class="ql-block">春节假期,虽寒风料峭,却挡不住我探寻冬日美景的脚步。听闻北寺公园别有一番冬景,大年初五睡到7点自然醒后,便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北寺公园离家很近,步行半小时即可到达。踏入公园,一片宁静,少了很多晨练的人们。放眼望去,冬日的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纱。沿着小径前行,来到荷花池塘,池塘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那澄澈的水已悄然化作坚硬的冰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被“残荷卧冰韵犹存,瘦梗凝寒傲冷晨”所代替。</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池塘边,痴痴地望着那一片残荷,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著名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竟然脱口而出,此时虽然无雨,却也能想象到秋雨打在残荷上的那番萧瑟之景。仔细端详近处的残荷,它们虽然姿态各异,但均将头部低垂,茎干虽有弯曲却依旧挺直着身躯,丝毫没有向严寒低头。它的低头,并非是懦弱与屈服,它以低头的姿态,默默回味那段灿烂的时光,就像中年的我回忆青春一样,满是眷恋与感慨。它的低头,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过往的感恩与铭记。“昔日娇颜随岁去,独留浩气伴冰清。”</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残荷虽已失去了夏日的娇艳与生机,但它的姿态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有的荷叶如一把破旧的蒲扇,静静地躺在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那布满了岁月沧桑的茎干,透着一股不屈的精神。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生,我们也会经历从青春年少的蓬勃朝气到岁月流逝后的沉稳内敛,如同荷花从盛开到凋零。残荷的凋零是自然规律,亦是新生命的前奏。</p> <p class="ql-block">我在池塘边踱步,久久不愿离开。我想起夏季来公园看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典雅、娇艳欲滴的荷花,而冬日的残荷却是别样的风骨。它历经风雨,在寒冬中依然坚守,这种坚韧和执着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吗?人生之路,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境,就像残荷遭遇寒冬,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坚定,如残荷般不屈不挠,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看到身边驻足的人逐渐离去,我也意识到该回家做午饭了。大年初五在我们当地被称为“破五”,“破五”是要吃饺子的,两口人的饺子好包。我挪动脚步,准备离开,忍不住又回头看了几眼这幅残荷之韵,心中满是感慨地出了公园。不到2个小时的即景,我收获了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残荷虽残,却残得有韵味、有风骨。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盛开时的绚烂,更在于凋零后的坚守与沉淀。正如苏轼所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风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豁达、宁静的心,便能在这世间的万千景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悟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图/文:回归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