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小说《野女镇》的情有独钟,是因为这篇小说的故事内容均以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人生活中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碎事见长,很接地气,也很现实。作为一个在外漂泊了几十年还称不上合格农民的农民,也仿佛将自己带回了那个儿时鸡飞狗跳的年代。</p><p class="ql-block">《野女镇》的作者是带有很多名衔的陕西省作家协会的一位老师,享有“文坛侠客”美誊之称的李印功老师。说起李印功老师,其实他的誊名早在我19岁那年就深深留在了记忆之中。当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他是谁?更谈不上了解了。而是我的一篇文章有幸被我们县最权威的报刊《富平报》报社所采用,而在我的文章最后面题名的是责任编辑李印功。记得当时一位在外干事的门中哥哥看到我的文章和编辑李印功的题名后对我说:“兄弟!你知道李印功这个人不?”在我摇头表示否认后,我门中的哥哥笑了,随即说:“这个人是我美原高中的同学,很有才华,文笔相当了得,就在咱县《富平报》社当编辑,能被他看上眼的文章实在不多,好好写,有机会了和李印功老师认识一下。”至此,“李印功”这三个字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在事过三十几年后的今天,在西安这座古城里,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另一位老师、三卷本长篇小说《潮起潮落》的创作者李红老师的引见下,我才总算有幸真正认识了李印功老师。</p><p class="ql-block">一位极其朴实、虽过华甲之年但仍精气神非常矍铄的一位老人,尤如《大戏坊》的作者“关中牛”谢天祥老师口中所称呼的一句很接地气的“老汉”。而李印功老师又是一位非常友善且平易近人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听说李印功老师出过两本乡土小说,一本叫《胭脂岭》,一本叫《野女镇》。《胭脂岭》一直没有机会拜读,而在喜马拉雅APP上却有幸收听到了老师的另一部叫《野女镇》的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关于对李老师的小说《野女镇》可谓是好评如潮。目前400多万次的播放量足以彰显受众群体喜欢和热爱之程度。我没有理由挤身其中妄加评论,因为学识渊博的读者近乎完美的已全面赏析、评论了《野女镇》。在评论家们的面前,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所以只能用心倾听,尽量保持谨言慎语,虽然我也曾生活在农村,至今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小老百姓。</p><p class="ql-block">咱虽然没有一篇能拿得上桌面的点评,那就私底下探讨一下吧!话说回来,也谈不上啥探讨。再说,大过年的,图个热闹,充其量就算是对小说《野女镇》的一番戏说吧!</p><p class="ql-block">说到野女镇,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书中曾提到,南有“铸鼎塬”,北有“马蹄山”。南有历史上第一位帝王铸鼎,北有古时穆桂英为首的十二位巾帼英雄征西。野女镇可谓是南北佑护,人杰地灵呀!话说回来,白须仙翁为何要求为野女建庙?因为野女也称的上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虽带领妇女多次抗击土匪,保卫家园,但最终还是惨遭土匪毒手而死于非命。虽没有古时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归来时的那份光鲜亮丽!但她却值得后人们的敬仰和膜拜。</p><p class="ql-block">虽然是个传说,但从上古一直叫到现在,看来这个“野女镇”也并非徒有虚名呀。</p><p class="ql-block">野女镇隶属吉平县的一个镇。加上野女镇人黄西亮又是吉平县农牧局的一位资深領导,故野女镇上才会有首家种猪场的成立,从而才会引发出黄料科、梁香梅、王全天、田彩娥等人的故事牵绊;才会引发出野女镇上一系列的骚土恩怨,鸡飞狗跳的爱恨情仇。其实,黄西亮也算是野女镇上的一个有功之臣,还包括有给了包工头王大奎农牧局大楼的建设机会。王大奎手下干活的工人,也大多都来自于野女镇,间接地说,黄西亮通过王大奎,不但提升了野女镇人的就业率,而且也间接性的拉伸了野女镇经济的GDP。</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男人野,女人也野的镇子上。却恰恰被委派来了一位“热爱”秦腔的“戏迷“镇长。这位对秦腔热爱的镇长,可能是缘于自己的爱人是县秦腔剧团的一个演员吧!否则,诺大的野女镇上岂没有一个自家的戏班子。不过,这位镇长还是很明世理的,虽然“热爱”秦腔,但一码归一码,公私却还是很分明的,对投资商寇香的热情接待就能足以证明一切。无论寇香是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速发展就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谈到因果报应,姜顾宁不但最有话语权,而且也有着比常人更加痛彻心扉的感受。他更加确信了“举头三尺必有神明”的真实性。而且也尝尽了“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的苦涩。</p><p class="ql-block">记得在李印功老师的小说《野女镇》中,还有一件令书中主人公和读者都意想不到的喜悦之事,特别有意思,现说出来顺便分享给大家:说是一个办案民警在办案过程中,由于心中有爱,言行上也表现出良善之举,没成想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身为当事人的、自己和父亲找了多年都未果的亲姑姑。恰恰诠释</p><p class="ql-block">了那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真谛。</p><p class="ql-block">其实,从表面上来看,《野女镇》说得近乎是发生在老百姓中间的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的生活琐事,实际其中却隐寓了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们悲欢离合,举步维艰的悲悯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的生活方式。如果有兴趣的话,还是在喜马拉雅APP上去听听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间正道是沧桑2025年2月4号(农历正月初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