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0204(正月初七)</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薛城区枣庄法云寺</p> <p class="ql-block">立春过后,腊梅盛开,寻着她的幽香来到法云寺。</p> <p class="ql-block">法云寺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从市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导航法云寺,即可到达,寺庙不大,半小时就能逛完,但每一处都充满了禅意。</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被金黄的腊梅环绕,那腊梅的香气更是溢满了整个寺院。我喜欢梅花,更喜欢闻它清新淡雅,沁人心脾独特的香味,喜欢它独树一帜的品格,还有它的颜色,淡雅的黄,让人感到温暖且舒适。</p> <p class="ql-block">法云寺梅花盛开,迎春纳福!让我们如梅花一般,在寒冬中傲然挺立,寻得一隅宁静!</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喜欢腊梅,不妨来法云寺吧!如果你想来年有个好彩头,不妨也来法云寺,祈福纳祥法云寺,一切好运都将会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 本自具足:是佛教中的术语,强调个体自身已经具备了圆满的结果,内在没有任何缺失,不必过多关注外在世界的得失。如六祖慧能曾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意思是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本就是圆满无缺的,每个人内在的智慧和德行都是完备的,不需要从外部寻求。</p> <p class="ql-block">“莫向外求”完整表述常为“不假外求”或“不假于物,莫向外求”</p><p class="ql-block"> 含义</p><p class="ql-block"> 强调人应该关注自身内在,依靠自己的内心力量、智慧和潜能去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寻求幸福与解脱等,而不是过度依赖外在的物质、他人或外部环境。</p><p class="ql-block"> 出处</p><p class="ql-block"> - 佛教:如六祖慧能大师倡导的禅宗思想,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众生本具佛性,无需向外寻求佛法,只需向内观照自心,即可悟道成佛。</p><p class="ql-block"> - 道家: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回归本真,人应从自身内在去探寻与自然、与道相契合的方式,而不是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禄。如庄子追求逍遥自在的境界,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即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也是一种莫向外求的思想体现。</p><p class="ql-block"> - 儒家:《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认为人自身具备了一切道德和智慧的根源,只要反躬自省,做到真诚,就能获得最大的快乐,也蕴含着莫向外求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莫向外求”启示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内心的强大和独立,不盲目跟风、攀比,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左右,从自身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出发,去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如来如愿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佛教解释:如来,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所有的佛都可以叫“如来”。如愿,意为“如你所愿”,佛祖能够满足众生愿望。因此,“如来如愿”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词性的不同,表达了两种意思:其一是“佛能满足你实现一切愿望”;其二则是“如果你来(这里拜佛),那么你就可以在这里实现你的一切愿望”。在佛教经典和故事中,如来如愿通常代表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力量,因此受到信徒的尊敬和敬仰。</p><p class="ql-block">广告用语:在某些场合,“如来如愿”也被用作广告用语,如无锡灵山旅游的广告词。这里,“如来”指的是灵山作为如来佛的道场,“如愿”则表达了如果来灵山旅游,就能达成心中愿望的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如来如愿”既是一个具有深刻佛教内涵的词语,也被广泛用于表达美好祝愿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明月千里寄相思</p><p class="ql-block">未曾遥问星已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