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行为学》和她的作者马林先生介绍】

启仁思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思想行为学》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本质结构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脑意识,意识的结构由心理、思维、思想三大部分组成,心理活动体现为人的精神状态,支撑着人的意识与行为活动,思维是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认识心理的本质,也可以控制心理的状态,同样,作为观念的思想也是思维的认识成果,当思想观念形成以后,又反过来统帅与指导思维去实现思想的目的和目标,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往复循环,促使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进化,使得现代人的大脑意识本质得到全面、系统、完整的提升与建构,于是形成为一个由心理、思维、思想三要素紧密联系、辩证发展的复杂功能运行系统。特别是人类独有的创造性思维,发明创造了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以及数字语言工具,让人类的思维成果相互借鉴、累计发展,于是人类在五万年之前创造了口头语言,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有了面对面的行为与意识活动交流,可以当面互动交流,传递的信息量就增加了许多,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口头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在一起长期生活的也都是以近距离的小众群体,各自创造的语言升至达到了七千种之多,但是口语一说完就消失,不利于代代相传,传说中的故事也就会走样而失真。真正的文字语言出现在五千年前,在这短短的历史过程中,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越了人类几百万年的缓慢发展阶段,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人类发展的社会性劳动分工、发明使用工具、知识创新累计借鉴使用,这种与其他动物的巨大反差和独一无二的特性,让人类的大脑意识活动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用符号代替世界万物而编制出来的符号系统,就是对世界万物的概念定义,通过形象视觉感觉功能,可以把现实事物的表达从实践活动中剥离出来,再到那个面口头报大的技术上,又增加了一种更加强大的可以离开现实而传递知识信息的工具,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当代人可以不见面地交流合作,文字的交流传递可以代代相传借力发展,在集中所有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再创新发展,其衍生发展的规模就相当可观了。抽象思维通过文字工具学知识总结经验,其效率和效果就相当突出。从口头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数字代码语言的接续发展,带来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大变革,学习语言工具表征世界万物,从动物的形象思维阶段发展进化到人类的高级抽象思维阶段,因而使得人类的意识活动超越了一切动物的低级大脑思维。当代人性的核心本质就是以思维为操作系统的认识世界与支配行为活动改造世界的强大功能,体现出了思维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于是就把人性本质的科学称为思维科学就是必然的选择。从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科学的构想来看,就是指大脑意识活动的本质,意识活动属于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潜在的对外界事物的形象与抽象的反映记忆存在,并能够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对社会活动做出实践的反应。心理学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思维学研究仍然处于徘徊曲折发展阶段,虽然逻辑思维的理性思维研究比较超前,在理性认识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人的社会活动还有一个基础的感性认识活动,所以思维学还有待于完善系统结构,形成完整系统的思维学基础理论学科。特别是素质教育特别是过需要的人才是创新人才,创新是思维的核心功能与思维方式,智力就是对思维的本质表达。希望教育界引起重视,愿更多的理论研究者能够加入其中,对教育改革发挥积极作用。本书适合青年学生、各级领导、政工干部、理论研究者,特别适合热爱学习、积极上进、努力成才的人们阅读和作为工具书收藏使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话:010 84502641 手机:15101579319</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思想行为学》目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绪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思想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结构与层次-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哲学家思想家名言录-1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 世界观结构与内容-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世界观与方法理论-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思维观-2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章 人性观与素质结构-2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人性观理论解析-2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人性发展的根源-3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素质结构运行图-3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素质的运行机制-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素质成长的规律-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方法论结构与内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方法层次与结构-4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哲学方法的本质-4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思想方法的作用-4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思维方法的功能-5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章 思想的本质与关系 5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思想行为发生机制-5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哲学与思想的关系-6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思想本质的特性-6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思想的地位与功能-6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意识与行为的关系-6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章 马斯洛需求理论解析-7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7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需要的形式与特性-7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需求理论与人性观-7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需求论与思想观念-7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章 思想行为目标管理-7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目标管理的功能-7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目标思维的流程-8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计划-8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目标实现的运行-8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章 人生观结构与功能-8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人生观与价值观-8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道德观与法制观-8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家庭观与劳动观-8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幸福观与审美观-8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历史观与文化观-8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章 思想作风与工作-9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思想作风-9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优良作风-9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领导作风-9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生活作风-9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智言慧语-9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章 社会思想观-10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先进思想观念-10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个体错误思想-10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领导错误思想-10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社会错误思想-1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不良作风表现-1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章 物质结构行为-1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生理行为-1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体能行为-1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生活行为-1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习惯行为-1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章 精神结构行为-12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心理行为-12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思维行为-13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思想行为-13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政治行为-13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公民行为-14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违法行为-14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章 社会活动思想-14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经济思想-14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政治思想-15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教育思想-15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军事思想-16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外交思想-16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宗教思想-17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形态-17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原始社会思想-17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奴隶社会思想-17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封建社会思想-17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资本主义思想-18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社会主义思想-18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共产主义思想-18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五章 意识形态的属性-184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何为意识形态-18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政治意识形态-19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主流意识形态-19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支流意识形态-19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反动意识形态-20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 2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马林事迹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林,籍贯中国江苏扬州,1941年出生在陕西 延安革命后代家庭。1961 年参军,郑州信息工程学 院毕业,大专学历。从军28 年曾评为部队基层优秀政工干部、技术能手、四好干部、政工学会成员,历任主任、副处长、政委。 1989年转业到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任政治部副主任。 马林的兴趣广泛、性格坚毅、勤于动手、刻苦勤奋、勇于探索发现新问题并力求找到答案。喜欢参与体育球类运动、音乐合唱、游泳、舞蹈等活动。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探索哲学、思维科学基础理论课题。 1998年退休后,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在感兴趣的理论研究领域发挥余热, 他特别关注钱学森倡导的思维科学的理论研究,从中感悟到这是一门关于人 性本质和主体素质与能力的科学领域。他意识到思维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社会、思维,而思维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心理学、思维学、思想行为学三大学科,心理学已成型,思维学刚起步,思想行为学仍然处于空白状态,于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目标与课题,进行了长期不间断的关注和研究,目标确定后就以坚韧不拔和耐心扎实的意志投入其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底。 2005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干部素质与能力训练》,后重印了七次,参与丛书编写,完成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部分,于2009年出版了《思维科学知识读本》。2022年出版了《思想行为学》。又得到《思维科学通讯》杂志主编田运约稿,发表了五篇论文。作者经过20年的坚持,出版的四本专著填补了思维科学领域的两大基础理论空白,是对思维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作者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把这项艰难的课题担负起来,自觉自愿地投入其中,不惜付出20年时间把它完成,这在人群中属于具有个人特性的极少数。不仅如此,他还学习服装裁剪技能,发现其中的缺陷与弱点,设法改进,创造性地发明了“家庭实用服装速查裁剪系列卡片”,获全国第一届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奖并出版了《家庭服装速查裁剪》一书;之后发明的“服装基型裁剪模板”获国家专利,中央电化教育馆发行了教学录像带,又获得了法国巴黎新技术博览会金奖,他的事迹和发明成果被编入《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个人表现被编入《时代楷模》一书,获得 50年党龄纪念章,把《思想行为学》的出版作为老有所为向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